现代文学期刊的景观与研究历史反顾
本文关键词:现代文学期刊的景观与研究历史反顾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研究内容 文学类 基本轮廓 发展演变 中文系 基本情况 新文学
【摘要】:本文在大体描述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基本轮廓,认真梳理文学期刊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强调指出现代文学期刊既是现代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更是现代文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期刊研究,有可能更新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路,提供研究的新鲜视角。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研究内容 文学类 基本轮廓 发展演变 中文系 基本情况 新文学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从《青年》杂志创刊的1915年9月,到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召开的1949年7月间创刊、发行的文学期刊。略早于1915年9月创刊,但在《青年》杂志创刊前后具有若干影响的刊物,也酌情述及。所谓文学期刊,应该包括纯文学期刊与“准”文学期刊两大系列:纯文学期刊指发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发;;漫谈人本型现代文学史的书写问题[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2 王瑜;;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问题[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张福贵;;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再谈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问题[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4 朱德发;;创新性与本体性——论严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两大特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9期
5 郭剑敏;;当代文学学科视域下的文学期刊及其史料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严家炎;;让文学史真正成为文学自身的历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9期
7 王瑜;;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误区”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7期
8 李怡;;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9 颜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内地传播的基本阶段与流变趋势——以文学期刊为中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挺玺;;从文学期刊看四十年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流变[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现代文学史》:从“高教版”到“北大版”的得失[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2 杨洪承;;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6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7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8 郭占愚;;《讲话》和中国现代文学[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9 杨剑龙;;国家、群体与个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弓;如何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邵永胜;文学期刊的创新与机遇[N];文艺报;2009年
3 韩立勇书评人;涨稿费是文学期刊起死回生的好办法?[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博士 汪纪明;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N];科技日报;2011年
5 王建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的观点流变[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陈德宏;“三级火箭”的风采[N];文艺报;2009年
7 王干;文学期刊何以再度边缘化[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回望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60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实习生 范昕;文学期刊力保原创回归本真[N];文汇报;2009年
10 程凯;中国现代文学史:已有的反思与可能的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明;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4年
2 王鹏飞;“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亚民;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集田;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广江;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几类鬼魂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莉丽;感性欲望的都市表达[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龙峰;湘籍革命作家群与中国现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若凌;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丁月梅;从《收获》的传播看网络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现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爱玲;从文学期刊的演变看市场对文学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德英;《萌芽》:困境中的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贤;二元对立中的调和[D];宁波大学;2011年
9 王松锋;“通俗”的意义与限度[D];河南大学;2012年
10 丁婕;四十年代文学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5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60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