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群体的转型与文学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文学研究会文学期刊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人群体的转型与文学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文学研究会文学期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研究会 文学期刊 文人群体 文学生产过程
【摘要】: 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现代文学的文化传播研究逐渐成为显学,研究者们将现代文学与现代报刊扭结起来并以此为题进行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尝试阶段,无论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从社团流派的角度切入文学与报刊关系的研究。文学研究会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纯文学团体,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研究文学研究会的文学期刊,可以探讨在现代文学诞生之初,期刊对于文学的深远影响。本文从期刊对文人社团的影响、期刊对文学生产过程的影响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文人社团是现代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生产过程揭示了现代文学的产生过程,从这两个方面,可以比较完整地探讨文学期刊对现代文学产生的意义。 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围绕文学期刊与文人社团的现代转型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论述。通过对社团的宣言、规章等社团资料的发掘,指出文学期刊为文人社团提供了新的联结纽带,并由此带来了现代文人社团的新特点:文学研究会人员的复杂;文学研究会的社团结构方面趋向社会文化组织,由此影响到它的文学建设的方向;期刊使文学研究会获得了独特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方式使社团的主张呈现松散性的特点。下篇就文学期刊所代表的现代生产方式进行研究。期刊是建立在印刷技术文明基础之上的,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生产、流通、传播过程,代表了现代的文学生产方式。此部分从组成这个过程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论述。一是读者市场的定位,任何一份刊物都有自己的读者市场,在20年代初,《小说月报》的读者市场的定位,决定了这份刊物的宗旨、栏目设置等,决定了文学倾向的选择,这种倾向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影响很深。二是编辑因素对文学的影响。编辑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直接参与了文学的创作,从各个方面制约着现代文学的面貌。编辑的整体文化风格体现在他们主编的期刊上,并制约着整个期刊群体的创作风格。从具体生产过程来说,编辑是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中介,是作品进入出版、流通领域的中介,编者与作者共同完成了作品的创作,叶圣陶与《诗》刊、《幻灭》的关系就是极好的例子。通过研究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在《小说月报》上的个人风格的体现,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的不同倾向,可以有力地说明编辑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三个因素是出版基地。商务与文学研究会的关系是此部分的重点,商务拥有广大的发行网络,商务通过成功的出版策划,使冰心、许地山、叶圣陶等走上了著名作家的道路。现代作家与现代出版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文重新发掘期刊资料,对编辑、出版等进行重新思考,对文学期刊与现代生产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力图有所创新。
【关键词】:文学研究会 文学期刊 文人群体 文学生产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6
【目录】:
- 引言 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诗》等对社团本身及其文学创作起着巨大的作用,文学期刊应成为研究文学研究会和它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角度。5-7
- 上篇 文学期刊与文学社团7-16
- 一、 文学期刊建构了新的精神纽带 在文学研究会的时代,报刊成为新的社团联系纽带。7-9
- 二、 文学期刊带来的文人社团新特点9-16
- 1 、 社团发起人员构成特点。文学期刊带来了成员组成的复杂性。9-10
- 2 、 文学社团的社会组织化倾向。从社团的组织结构上看,它已经将文学社团等同于社会文化组织了,这影响了社团的文学建设方向。10-12
- 3 、 独特的社团存在形式。文学研究会借助文学期刊作为存在的形式,存在方式,使社团在主张上呈现松散性的特点。12-16
- 下篇 文学期刊与现代文学生产方式16-35
- 一、 读者市场定位与文学风貌 读者定位,影响了刊物的栏目设置、内容倾向等。16-19
- 二、 编辑主体对文学的影响19-30
- 1 、 编辑整体文化风格的影响19-21
- 2 、 编辑在创作中的作用21-24
- 3 、 编者个人风格与文学期刊风貌24-30
- 之一 沈雁冰与《小说月报》的现实主义24-26
- 之二 郑振铎与“整理国故”26-28
- 之三 叶圣陶与文学创作的繁荣28-30
- 三、 出版基地与文学发展30-35
- 1 、 出版实力对期刊的影响。商务印书馆庞大的发行网络,遍及全国,,在海外也有分支机构。30-31
- 2 、 出版策划与现代作家的成名之路。出版者的运营策划,直接作用于作品的诞生与作家的成长。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名之路,在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如冰心、叶圣陶、许地山等人。31-35
- 结语35-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剑敏;;当代文学学科视域下的文学期刊及其史料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颜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内地传播的基本阶段与流变趋势——以文学期刊为中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秀萍;;新文学建设中的话语权力争夺——兼评文学研究会与鸳鸯蝴蝶派的论争[J];求索;2011年07期
4 张挺玺;;从文学期刊看四十年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流变[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潘正文;;“文学地理”与现代社团文风[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6 王占斌;陈海伦;;文学翻译文本的选择——从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关于翻译的争论谈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7 张凡修;;细小本身(组诗14首)[J];诗选刊;2011年08期
8 张勇;;前期创造社期刊编辑策划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9期
9 詹姆斯·费伦;;总序[J];叙事(中国版);2011年00期
10 周志雄;;江山代有文才出——关于90后写作[J];山东文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明;;文学期刊的读者空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2 李舫;;文学期刊:面对市场的角色定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3 武翩翩;;传统文学期刊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4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杨晓敏;;从文化到产业——我看文学期刊的市场化生存[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7 龚娟玲;;中国作协所属文学期刊推出一批抗战题材作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8 陈熙涵;;当“80后”遭遇前辈作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9 李敬泽;;罗伟章之信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10 ;道一声感谢——终刊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咸江南;文学期刊由大学来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记者 易飞 实习生 王媛;全省文学期刊发展研讨会在安陆举行[N];湖北日报;2008年
3 商报实习记者 李鹏;痛并坚持着文学期刊自我救赎[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记者 刘元林;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成立[N];人民公安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新年文学期刊:名家新作最亮眼[N];文学报;2009年
6 丁一鹤;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在京成立[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邵永胜;文学期刊的创新与机遇[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文艺橙;纯文学期刊需要政策扶持[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悠扬 实习生 杨晶晶;“80后”创造文学奇迹[N];深圳商报;2010年
10 匡生元;我看纯文学期刊的生存危机[N];太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琴;我国最早之文学期刊——《瀛寰琐纪》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鹏飞;“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敏杰;转型时期的上海文学期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京芳;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集田;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朝勃;文人群体的转型与文学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文学研究会文学期刊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2 李爱玲;从文学期刊的演变看市场对文学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德英;《萌芽》:困境中的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松锋;“通俗”的意义与限度[D];河南大学;2012年
5 李卫国;冲撞与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丁婕;四十年代文学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郭海燕;当代文学第一现场勘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荣;论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关系(1921-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云生;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云芳;先锋文学与文学期刊[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57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75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