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文艺期刊 >

抗战后期中国文学发展的“时与潮”

发布时间:2017-08-31 04:13

  本文关键词:抗战后期中国文学发展的“时与潮”


  更多相关文章: 时与潮文艺 抗战后期文学 开放性 多样性 主流性


【摘要】: 《时与潮文艺》创刊于1943年3月15日,停刊于1946年5月15日,历时3年,共出25期,是抗战后期重庆文坛的重要文学期刊。《时与潮文艺》刊登了大量翻译、创作和理论批评作品,不仅成为中外沟通与交流的窗口,也是不同风格的创作对话的空间。在各种研究中,常能看到《时与潮文艺》作为“参考文献”而被提及,却鲜有人以期刊作为文本进行现代文学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时与潮文艺》期刊的研究来获得了解或重新认识抗战后期文学发展面貌的启示。 本文分四个部分:绪论是从提出论题、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内容方面论述本文的意义。第一章着重于对《时与潮文艺》与抗战后期文学开放性的分析。这里有两个要点:第一节翻译介绍将分别从《时与潮文艺》与《小说月报》《现代》的关系及其译介活动着手,希望通过《时与潮文艺》认识抗战后期文学对现代文学开放性传统继承与更新的历史意义,在抗战背景下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潮流保持同步的努力。第二节是对《时与潮文艺》翻译作品进行文本研究,通过审视翻译作品主题倾向及翻译意图,认识《时与潮文艺》翻译作品对抗战后期中国文学的现实意义和对创作方向的引导。第二章是对《时与潮文艺》创作进行研究,通过审视抗战后期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各文体创作实绩,分析《时与潮文艺》创作与抗战后期文学多样性问题:在小说中分化的抗战主题、在诗歌中抒写的个人情感、在戏剧与散文中表现的抗战时期的日常生活取向。从这三方面认识该刊促进现代文学各种样式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作用,以及抗战后期文学多个层面共同存在的发展状态。第三章着力探讨《时与潮文艺》与抗战后期重庆文学主流性。《时与潮文艺》创刊于陪都重庆,从该刊对国外文学的评论和国内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时与潮文艺》的时代导向和价值取向,以此认识抗战后期重庆文学的主流性特征。为便于全面认识和研究《时与潮文艺》,另将该刊出版资料和总目附于正文后,作为一种补充。 《时与潮文艺》既非党派、机关刊物,又非同人刊物,它开辟了包融不同声音的文学空间,表现出独立的文学立场。凭借着编者世界性的眼光和撰稿人实力的支撑,《时与潮文艺》呈现出翻译、创作与理论批评三维一体的刊物特色,为现代文学史提供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为我们研究抗战后期文学潮流和风貌提供了重要支点。《时与潮文艺》在反映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反映灾难岁月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等方面,可以说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剪影。
【关键词】:时与潮文艺 抗战后期文学 开放性 多样性 主流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2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7-8
  • 1.2 国内研究现状8-10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10-12
  • 2 《时与潮文艺》翻译与抗战后期文学开放性12-25
  • 2.1 翻译介绍12-17
  • 2.2 翻译主题倾向研究17-25
  • 3 《时与潮文艺》创作与抗战后期文学多样性25-42
  • 3.1 创作述评25-28
  • 3.2 小说:抗战主题的两极分化28-33
  • 3.3 诗歌:个人情感的长吟短唱33-38
  • 3.4 戏剧与散文:抗战时期的日常生活取向38-42
  • 4 《时与潮文艺》与抗战后期重庆文学主流性42-54
  • 4.1 对国外文学的评论42-46
  • 4.2 对国内文学的批评46-54
  • 5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6
  • 附:1.《时与潮文艺》出版活动56-59
  • 附:2.《时与潮文艺》总目59-74
  • 附: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74-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明工;重庆文学发展与中国抗日战争——陪都文学运动形态解析[J];涪陵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刘增杰;文学路向的两次调整:抗战文学的勃兴与分流[J];江海学刊;2004年01期

3 张岩泉;20世纪40年代战时文学思潮几个特征的考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吴锡民;“意识流”流入中国现代文坛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5 赵瑞蕻;梦回柏溪──怀念范存忠先生,并忆中央大学柏溪分校[J];新文学史料;1998年03期

6 李书,于天池;李长之及其文学批评[J];新文学史料;2000年02期

7 锡佩;徐讦生平著作年表[J];新文学史料;2005年01期

8 李新宇;硝烟中的迷失──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话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02期

9 邓利;论李长之的文学批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4期

10 谢昭新,李丽;论四十年代小说理论的时代性演进[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763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763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