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十年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2000年到2009年近十年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运动生物力学论文来研究
本文选题:运动生物力学 + 核心期刊 ; 参考:《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2期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出近十年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运动生物力学的论文,对其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分析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进展趋势。结果表明:运动技术分析类的运动生物力学论文研究比例有所上升,占主导地位;论文选题比较广泛,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包括有其他学科及非体育专业的研究;运动创伤的生物力学机理的研究也有所增多;方法学的研究也有所提高,为运动生物力学应用到实践中提供了依据;但一些高难度的选题研究方面还比较弱,如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保持我们的优势研究,同时应加大薄弱环节的研究力度。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apers on sports biomechanics published in the core journals of nearly ten years have been retrieved by China Zhiwang, summarized and sorted out, and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sports biomechanics in China has been analyzed.The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biomechanics in China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ports biomechanics papers of sports technology analysis has increased and occupied the leading position, and the topics of the papers are relatively extensive, involving many fields, including other disciplines and non-sports majors.The study of biomechanical mechanism of sports trauma has also increased; the research of methodology has also been improv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biomechanics to practice.Such as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so on.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we should maintain our superiority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increase the weak link research dynamics.
【作者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部;
【分类号】:G8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国华,王井昌;高新材料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霍洪峰;赵焕彬;葛毕敬;王海涛;;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发展现状[J];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岱峰,孙义,宋春宁,马翠玉,徐德波;并行数据采集技术在三维测力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邰崇禧;程丽平;沈建国;徐建华;;江苏省青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李翰君;曲峰;;撑竿跳高的机械能分析方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4 郝卫亚,艾康伟,王智,苑廷刚;三米跳板跳水空中技术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王丽娜,丛松;速滑蹬冰阶段踝关节转矩特征初步分析[J];冰雪运动;2002年01期
6 马静华;葛运建;孙旺强;雷建和;宋全军;;运动员投掷多维力信息的测量及特征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7 李世明,刘学贞,徐迪生;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统计方法应用的几个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李世明;运动拍摄与解析技术的快速反馈研究进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叶代明,钱炳祥;散打侧踹腿技术结构特点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江建举,葛运建;多种智能技术的集成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念军;论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的同元异构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刘卉;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仰红慧;蛙泳技术及对阻力推进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5年
4 陈睿;基于概率模型的三维人体运动跟踪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5 赵焕彬;运动技术可视化实时生物力学诊断系统的研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平;下肢主要关节力矩和末端力关系的实验研究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肖丹丹;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步法垫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实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郭秀文;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与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于晶;力的大小与角度对自由跤运动员动觉感受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俊芬;掷标枪运动最后用力阶段人体的生物力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2 蔡占川;人体关节运动编辑系统[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魏娟丽;基于视频序列的人体运动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04年
4 伍素珍;基于STEP的MRBD信息模型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4年
5 林艳;小负荷下视觉干预对动作结构影响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闫之朴;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支撑技术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明;对脚背风侧踢定位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踢球腿主要关节运动速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程丽平;江苏省青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9 蔡镜;单兵装备人机工程测试技术及效能评估专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云翔;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侧踹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霍洪峰;赵焕彬;葛毕敬;王海涛;;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发展现状[J];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忻鼎亮;;第二届中日美三国生物力学会议简介[J];体育科研;1988年04期
2 黄宗成;;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与任务[J];福建体育科技;1989年01期
3 李建设;;行为的力学与力学行为——由苏联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状况引起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1990年01期
4 ;浙江省运动生物力学学会199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J];浙江体育科学;1991年01期
5 张健,王宇;改革运动生物力学本科教材体系的设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汤海鹏;;日本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概况[J];体育科学;1985年04期
7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分会专栏[J];浙江体育科学;1990年01期
8 潘慧炬,李建设,杨丹;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定义辨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杨太胜;关于运动生物力学统编教材中现存问题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钱竞光;运动生物力学技术诊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参加1991年佩思国际生物力学大会有感[J];体育与科学;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健;杨世美;;对普通高等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力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的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卢德明;;我们从事运动生物力学教学的点滴体会[A];第二届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C];1981年
3 ;前言[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4 ;第二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1981年) 七 教学内容[A];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文摘集(1980-1984年)[C];1986年
5 黄勇;忻鼎亮;龚铭新;王乐军;耿卫平;;对第23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收录论文述评[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6 忻鼎亮;;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和演变[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翠;宋祺鹏;贾刚;毛德伟;;十一运周期山东省重点运动队运动生物力学技术分析与诊断的应用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林艳;;浅析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现状[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王海涛;刘建国;赵焕彬;;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新思路——以科研带动教学 以教学促进科研[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郑义;;探析建构主义理论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秋伟;深圳“申大”有独特区位优势[N];深圳特区报;2006年
2 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华晓春;集美大学双向发展培养体育人才[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雪;竞技体育科学研究难在哪[N];科技日报;2006年
4 张耀光;好男不畏难 曲径亦通“优”[N];中国体育报;2008年
5 朱广菁;举重第一金为何轻松获得[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曹_g ;精细科研为奥运健儿助力[N];中国体育报;2004年
7 李文华;“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N];光明日报;2006年
8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 崔道华;如何提高学生短跑成绩[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向杰;奥运凸显我国体育信息之痛[N];科技日报;2004年
10 记者 王谦;兵指亚运,中国田径备战全面展开[N];中国体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琨;跳远运动员起跳腿专项能力测试及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2年
2 周兴龙;视频序列中运动目标检测与人体关节点的跟踪识别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唐刚;人体典型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秀丽;射箭动作综合测试及技术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肖丹丹;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步法垫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实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王平;下肢主要关节力矩和末端力关系的实验研究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春香;桑巴舞前进WALK步运动生物力学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2 颜亮;双脚跳起头顶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3 戴震;影响投篮命中率的运动生物力学因素分析与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强;我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员500米计时赛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王慧明;运动性疲劳前后跳深动作结构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艳;小负荷下视觉干预对动作结构影响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陶玉军;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中上肢运动对动作结构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雷;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左侧支撑力学实验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熊志锋;贝氏弧线球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及竞技能力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吉如;跑速和运动鞋对足底压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3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1773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