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家蚕苯丙氨酸羧化酶基因(BmPAH)和色氨酸羟化酶基因(BmTRH)克

发布时间:2016-02-17 17:24

《西南大学》 2011年

家蚕苯丙氨酸羧化酶基因(BmPAH)和色氨酸羟化酶基因(BmTRH)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陈萍  

【摘要】: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AAAH)对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家族(AAAHs)包括苯丙氨酸羟化酶(PAH)、色氨酸羟化酶(TRH)和酪氨酸羟化酶(TH)。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是苯丙氨酸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催化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是哺乳动物体内苯丙氨酸正常分解代谢唯一途径的限速步骤。人类PAH基因与重要代谢疾病苯丙酮尿症(PKU)密切相关,线虫的PAH基因与表皮的黑色素合成有关,果蝇PAH基因与表皮硬化、眼色素合成以及神经活动有关,埃及伊蚊PAH基因与防御免疫黑化有关,但至今未见关于鳞翅目昆虫PAH基因的相关报道。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代表,明确家蚕PAH基因(BmPAH)的作用和功能,对充分发挥家蚕的模式作用,在农林上建立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新技术和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人类重要疾病PKU的治疗也具有参考价值。 色氨酸羟化酶(TRH)是5-羟色胺(5-HT)合成的限速酶和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神经元内5-HT的含量,色氨酸羟化酶(TRH)是确定5-HT能神经元的最好标志。5-HT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参与多种行为和发育调节。临床上,TRH基因的多态性伴随多种心理障碍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厌食症、食欲过旺症、老年前痴呆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等。昆虫上,关于TRH基因的研究报道很少,仅果蝇中有相关研究。家蚕作为模式生物,克隆和表达家蚕TRH基因(BmTRH)对推进识别昆虫5-HT能神经元的形态、类型、分布以及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理由,本论文对家蚕PAH基因(BmPAH)和TRH基因(BmTRH)进行了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BmPAH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 本研究克隆的BmPAH基因cDNA序列长1433bp,其中ORF序列长1371bp。BmPAH基因位于家蚕1号染色体nscaf2734上,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均符合GT-AG规则;BmPAH基因编码45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52kDa,等电点为5.46。预测显示BmPAH蛋白包含完整的ACT结构域和羟化苯丙氨酸的结构域,无信号肽序列,属非分泌蛋白。 BmPAH基因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BmPAH基因转录本在家蚕5龄3天的精巢、卵巢、头、体壁和脂肪体中有高量表达,血液中有表达但不高,在丝腺、中肠、气管和马氏管中表达量低或不表达。芯片数据和RT-PCR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以家蚕个体总cDNA为模板,RT-PCR实验结果显示,BmPAH基因转录本在家蚕胚胎期表达量依胚胎发育大小而不同,发育时间长的大胚胎比发育时间短的小胚胎表达量高,这与家蚕胚胎后期合成大量黑色素比较一致;BmPAH基因转录本在家蚕幼虫各龄的眠蚕起蚕都有表达,与幼虫蜕皮合成大量黑色素、表皮重新着色比较一致;BmPAH基因转录本在家蚕变态期的表达量,总体上明显少于胚胎和幼虫两个阶段。 2、BmPAH基因原核表达、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分析 本研究构建了序列和插入方向都正确的BmPA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BmPAH/pET-28a(+)重组质粒。在原核中表达的蛋白出现于沉淀,经质谱鉴定的确为BmPAH基因编码的蛋白。用BmPAH基因原核表达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家蚕幼虫5龄3天的脂肪体、卵巢和精巢3个组织总蛋白中有BmPAH蛋白的阳性信号,脂肪体中信号相对较强;BmPAH蛋白在脂肪体中大量表达,与家蚕脂肪体象人类肝脏、是苯丙氨酸代谢的主要场所一致。5龄3天幼虫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家蚕头部整个组织都有BmPAH蛋白的阳性信号,与家蚕头部分布有黑色素、着生许多感觉器官一致;在体壁的真皮层和内表皮中均检测到BmPAH蛋白的阳性信号,与真皮细胞和内表皮是体壁黑色素等物质合成的场所相符;在精巢膜和卵巢膜上BmPAH蛋白信号较强,精巢膜内生精囊等也有目的蛋白信号,可能与家蚕生殖腺发育以及生殖细胞成熟有关;在中枢神经组织中BmPAH蛋白阳性信号较强,可能与神经活动有关。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完全吻合,但与免疫印迹结果不一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目标蛋白在总蛋白中含量太低以致免疫印迹检测不到引起。 3、BmPAH基因在家蚕黑色素合成上的功能研究 无论用自己合成的dsRNA片段还是公司生产的siRNA,注射产下3小时以内的蚕卵,都出现一定数量的着色浅、着色不均甚至不着色的发育但不孵化的阳性表型胚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表型胚胎中的BmPAH基因转录本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暗示出现的阳性表型与BmPAH基因被RNA干涉密切相关。HPLC-FLU分析siRNA注射的蚕卵,结果siRNA阳性个体中酪氨酸含量明显低于siRNA阴性个体和对照,且siRNA阳性个体中的苯丙氨酸有曾积累的痕迹,这与BmPAH基因被干涉,转录本表达量降低,基因产物量减少,催化反应活动变弱,形成酪氨酸的产物量降低一致。HPLC-FLU分析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能够相互印证,相互吻合。一方面说明我们克隆的家蚕BmPAH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羟化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的活力,是名副其实的PAH基因;另一方面说明BmPAH基因参与了家蚕胚胎期黑色素合成,是家蚕胚胎期黑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 用PAH抑制剂注射普斑蚕基础斑纹的一侧,与另一侧未注射的对称斑纹相比,出现注射处斑纹颜色不同程度的变淡或消失的阳性个体,阳性个体发生率随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家蚕幼虫斑纹黑色素合成与BmPAH活性密切相关。用PAH抑制剂培养含有半月纹位置的体壁,表皮斑纹处着色很浅或不着色,而用PAH抑制剂和酪氨酸同时培养体壁,表皮斑纹处有明显的黑色素合成沉积,这不仅进一步说明表皮斑纹黑色素合成与BmPAH活性密切相关,而且说明BmPAH催化形成的酪氨酸是幼虫斑纹黑色素合成的主要来源。综合分析PAH抑制剂注射和培养体壁实验结果,认为BmPAH催化苯丙氨酸形成的酪氨酸是家蚕幼虫斑纹黑色素合成的主要来源,苯丙氨酸是家蚕幼虫斑纹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前驱物,BmPAH基因参与了家蚕幼虫斑纹黑色素的合成,是家蚕幼虫斑纹黑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 纵观家蚕整个生命周期,胚胎期着色和幼虫期斑纹重新着色,黑色素类物质合成最为旺盛。苯丙氨酸是家蚕必需氨基酸,家蚕体内不能自己合成。综合家蚕这些生理特点和前面的实验结果分析认为:BmPAH基因参与了家蚕黑色素合成,是家蚕黑色素合成途径上的关键基因之一;BmPAH催化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是家蚕黑色素合成途径上的一个重要反应步骤,苯丙氨酸是家蚕黑色素合成最前端、最原始的前驱物;苯丙氨酸→→→→酪氨酸是家蚕黑色素合成途径上的第一个反应步骤。 4、BmTRH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 本研究克隆的BmTRH基因cDNA序列长1520bp,其中ORF序列长1509bp。BmTRH基因位于家蚕1号染色体nscaf1690上,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均符合GT-AG规则;BmTRH基因编码50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57 kDa,等电点为5.72。预测显示BmTRH蛋白包含一个ACT结构域和典型的羟化色氨酸的催化结构域,无信号肽序列,属非分泌蛋白。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家蚕幼虫5龄3天11个组织中,BmTRH基因转录本仅在头和中枢神经表达,其中在中枢神经的表达量比头高。以家蚕个体总cDNA为模板,RT-PCR检测家蚕胚胎、幼虫及变态4个发育阶段39个时间点,仅有一个时间点出现了扩增带。 5、BmTRH基因原核表达、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分析 本研究构建了序列和插入方向都正确的BmTR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BmTRH/pET-28a(+)重组质粒。在原核中表达的蛋白出现于沉淀,经质谱鉴定确实为BmTRH基因编码的蛋白。用BmTRH基因原核表达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家蚕5龄3天幼虫9个组织总蛋白中没有出现BmTRH蛋白的阳性信号;家蚕5龄3天幼虫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在头部有BmTRH蛋白的阳性信号,在中枢神经组织中目的蛋白的信号较强,在体壁、精巢、卵巢等组织没有检测到目的蛋白的阳性信号。免疫组化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但与免疫印迹的结果不一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标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太低以致免疫印迹检测不到所致。BmTRH基因仅在家蚕神经活动非常丰富的头部组织,和专一进行神经活动的中枢神经组织表达,与TRH是合成神经递质5-HT的限速酶,TRH是5-HT能神经元最好的标志相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88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洪敏,唐爱国;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2 王勤;赵春江;白丽华;邓学梅;吴常信;;Henna基因突变是导致北京紫眼果蝇眼部蝶呤含量减少的重要原因[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8年08期

3 沙莎,赵荣枝,黄尚志,乔拉,丁琰,郑梅玲,刘素云;新疆四个苯丙酮尿症家系的基因诊断[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张眉,顾学范,张美华,张雅芬,潘星时,黄晓东,沈永年,叶军,陈瑞冠;中国南方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点突变及其频率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红松;家蚕黑色素合成途径基因的分子进化[D];西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林;娄齐年;聂磊;周丽霞;王安皆;王娜;于振诚;;家蚕突变型灰黑蛾杂交性状调查与遗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2 罗尤海;代方银;鲁成;;家蚕突变型浓黑蛹的遗传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3 肖丽蓉;张友洪;周安莲;肖文福;肖金树;杨文娟;李方方;;外源海藻糖对家蚕生长和茧丝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4 朱水芬;陈松;廖鹏飞;吴克军;杨文;;家蚕抗病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5 张金华,林佳乔,暴学祥;日本弓背蚁视叶中5-羟色胺阳性神经元的分布[J];动物学报;2003年02期

6 田喜梅,胡西,赵志富,瞿玉堂,暴学祥;异色瓢虫视觉系统中5-HT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英文)[J];动物学报;2005年05期

7 曾晓英;周顺珍;黄桂辉;刘靓琼;;家蚕平面丝加工丝棉被初探[J];北方蚕业;2008年02期

8 颜若曦;赵东旭;刘永东;杨新林;;中分子量水溶性丝素蛋白的制备与表征[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9 沈以红;;基因组时代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家蚕研究中的应用[J];蚕学通讯;2006年03期

10 苏茂科;徐伟;潘敏慧;鲁成;;家蚕卵石蜡切片中卵壳软化技术探讨[J];蚕学通讯;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伍忠;仇东辉;宋昉;刘丽;刘绍明;金煜炜;张艳铃;邹红云;何江;雷权;刘兴文;;新疆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突变研究[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2 艾均文;孟繁利;贾孟周;李章宝;何行健;朱勇;向仲怀;;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进展[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3 陈安利;赵巧玲;张国政;裘智勇;夏定国;沈兴家;郭锡杰;;家蚕死卵突变体l-e~m的卵蛋白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巧玲;裘智勇;夏定国;刘震玲;沈兴家;;家蚕新突变体水锈无眼纹和紫皮无眼纹的发现及其遗传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坚;家蚕类胰岛素基因BBX-B8的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楠楠;家蚕Sod1和丝心蛋白N端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周智;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儿茶酚胺能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4 张辉洁;家蚕食物选择行为的生理学比较及味觉受体基因BmGr8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许乃霞;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高春英;顺序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选择性测定三种氨基酸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覃吕高;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相关蛋白及雌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D];江苏大学;2012年

8 查幸福;家蚕(Bombyx mori)性别决定网络及其关键基因BmSxl的cDNA克隆和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艾均文;家蚕(Bombyx mori)全基因组细胞色素P450基因结构与进化分析及CYP18A1克隆与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程道军;家蚕激素信号通路及其对变态发育期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素娟;家蚕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家族(CDK)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汲生芝;家蚕新基因Bm29的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培刚;家蚕孤雌生殖系与亲本有性生殖系蚁蚕、血液和卵巢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晓强;不同环境因子及微生物菌株对家蚕抗性生理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黄超敏;四种海水双壳贝类腹足和足丝的比较解剖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穆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血清酪氨酸、5-羟色胺和色氨酸[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影;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芳香族氨基酸[D];中南大学;2011年

8 崔盼盼;生物样品中蝶呤类化合物及氨基酸分析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付凡;眠性变化家蚕的差异蛋白质组及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蕊;家蚕第二隐性赤蚁基因(ch-2)的图位克隆[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爱国;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直接测定血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宋昉;方炳良;刘敬忠;罗会元;吴冠芸;;应用多重的等位基因特异PCR诊断苯丙酮尿症[J];科学通报;1993年14期

3 陈瑞冠;陈蕙英;石树中;徐承静;施文勤;温立光;康宏庄;王揆初;汪淑群;方志华;唐君明;王珍珠;黄莹;庞佩琪;郭迪;;新生儿三种代谢病筛查——上海地区初步报告[J];上海医学;1983年06期

4 张眉,顾学范,张美华,张雅芬,潘星时,黄晓东,,沈永年,叶军,陈瑞冠;中国南方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点突变及其频率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年06期

5 袁丽芳,黄尚志,罗会元,方炳良,杨涛,王玫,王涛,孙念怙,赵时敏,刘慎如,叶珏;16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产前基因诊断[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年06期

6 宋日方,吴冠芸,徐光芝,金煜炜,王红;联合应用STR连锁分析与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进行PKU基因诊断[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7年01期

7 郑梅玲,丁琰;用PCR-STR、ASPCR、PCR-SSCP技术对PKU患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7年06期

8 黄尚志,方炳良,初海鹰,袁丽芳,王玫,许顺斌,罗会元;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的分析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叔英,沈其璋;家蚕胚胎发育扫描电镜观察[J];江苏蚕业;1995年04期

2 喻叔英,沈其璋;家蚕胚胎发育扫描电镜图[J];蚕业科学;1993年04期

3 林健荣,陈业林;家蚕胚胎发育对高温干燥敏感性的表现及遗传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蒋秀萍,赵林川,沈小明;即时浸酸对家蚕胚胎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J];中国蚕业;1999年02期

5 孙承铣;家蚕胚胎头部形态的发育研究[J];蚕业科学;1964年01期

6 赵林川,司马杨虎,李兵,沈小明;即时浸酸对家蚕胚胎发育中H_2O_2代谢的影响[J];蚕业科学;2000年04期

7 ;《蚕业科学》(双月刊)2010年第36卷总目次[J];蚕业科学;2010年06期

8 潘国庆,李艳红,谢俪,庞敏,潘敏慧,鲁成,周泽扬;家蚕微孢子虫侵染家蚕胚胎细胞与草地贪夜蛾细胞的病变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赵峰;霍永康;汪延生;林健荣;;家蚕相关蛋白质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2004年04期

10 叶键,钟伯雄,林健荣,颜海燕,梁建设,苏松坤,徐海圣;家蚕温敏性品种胚胎发育的蛋白质表达谱变化[J];蚕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洁;贡成良;薛仁宇;谢敏;张晓荣;李艳梅;曹广力;;家蚕vasa样基因的初步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季明明;鲁延军;甘丽萍;牛艳山;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BmColⅣ α1基因的结构特征与表达谱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晓苏;宋艳;徐世清;;家蚕作为模式生物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应用[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4 朱晓苏;宋艳;徐世清;;家蚕作为模式生物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应用[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梁辉;王文栋;朱晓苏;陶卉;徐丽;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隐花色素基因Cry1与Cry2的表达谱与功能研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钱平;吴阳春;徐安英;鲁成;;家蚕dpp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文学;刘刚;柴春利;鲁成;;家蚕mago nashi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8 鲁延军;季明明;孔令斐;张升祥;司马杨虎;徐世清;;基于网络数据库资源的家蚕BmCol Ⅳ α1基因克隆和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9 潘敏慧;杜娟;张金叶;孙志亚;黄淑静;于子舒;鲁成;;家蚕Flap Endonuclease-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范兰芬;钟杨生;林健荣;;SDS-PAGE与MALDI-TOF-MS质谱联用分析家蚕胚胎程序化发育差异蛋白[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萍;家蚕苯丙氨酸羧化酶基因(BmPAH)和色氨酸羟化酶基因(BmTRH)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升祥;家蚕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杨捷频;家蚕30K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五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张艳;家蚕30K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魏玲;家蚕Sox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姚慧鹏;家蚕中肠和培养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郑小坚;家蚕类胰岛素基因BBX-B8的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梁九波;家蚕表皮蛋白基因的表达谱分析及表皮蛋白BmorCPT1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谈娟;家蚕血细胞特异标记BmintegrinaPS3的鉴定及BmUsh基因的造血分化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邓党军;家蚕脂肪体特异启动子BmLSP、BmLP3的克隆、鉴定及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宇;家蚕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初探[D];西南大学;2010年

2 方婷;家蚕特有基因的鉴定、表达模式分析及功能初探[D];西南大学;2010年

3 栗凤鹏;家蚕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的鉴定及部分成员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璐诗;家蚕三重半月纹突变(E~(Tc))的分子基础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梁辉;家蚕生物钟基因Cry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李丹丹;家蚕姬过剩肢(E)的定位克隆与候选基因的表达及进化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7 郝向伟;家蚕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8 姜云志;家蚕TGF beta信号因子对卵发生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孙志亚;家蚕Bmbuffy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黄淑静;家蚕Bmcaspase-9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27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