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近十年外语学界对跨文化研究1的梳理及分析——以2002-2012年外国语言学类核心期刊2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19 18:29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外语学界对跨文化研究1的梳理及分析——以2002-2012年外国语言学类核心期刊2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外国语言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有关跨文化的研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2002年到2012年发表在北大版的12种(俄语除外)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的论文为统计对象,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期刊分布、发表年份等方面作测量变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梳理外语学界对跨文化研究的风向和偏好,从十年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考查,找出其中的不足和缺漏,为后续的研究做个铺垫。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
【关键词】跨文化 外语 现状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1959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举止人类学》(Hall 1959)一文中首次提出跨文化研究的范式。之后,他又在《无声的语言》(Hall 1965)一书中提出文化的显形、隐形和技术性三个层次,绘制了类似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文化教学示意图,并提出“文化即是交流”的说法。该书一经面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世杰;;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十年回顾与反思[J];对外大传播;2006年12期

2 胡壮麟;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李炯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尹国梁;;管窥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的跨学科性:跨文化读本引文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5 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魏春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义位移研究[J];外语教学;1993年01期

7 何道宽;;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际[J];外国语文;1983年02期

8 高一虹;沃尔夫假说的“言外行为”与“言后行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9 张向阳;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20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10 胡正荣;姬德强;;跨学科视野中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进程与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翠;交际口语中的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李兵;浅析跨文化交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杨正翠;王军;;略论外语学习者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悦珠;陈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阶段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孙静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沈健;;文化差异: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基点——跨文化管理研究回顾[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张娜;;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余汉华;;多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唐绪红;;On Culture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郝琳;;探析中美灾难新闻报道的标题差异——以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为案例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9 崔波;;地方性知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视角[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梁静;汉西数词对比分析及汉语数词的西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郁,张泳;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2 刘熠;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话语系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关世杰;;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十年回顾与反思[J];对外大传播;2006年12期

4 易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05期

5 刘海龙;;被经验的中介和被中介的经验——从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看传播学在中国[J];国际新闻界;2006年05期

6 王琛;;中国古代交聘、国家形象与跨文化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8年06期

7 万小广;;论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路径[J];国际新闻界;2009年05期

8 刘阳;;试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建构——以2000—2008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为背景[J];国际新闻界;2009年05期

9 胡正荣;卫星电视的影响与控制──一种跨文化传播研究[J];国际新闻界;1996年03期

10 单波;熊伟;;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悠;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英;高登亮;;外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何高大;刘凡;;信息技术与语言实验室的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05期

3 王晓彤;张绍杰;;“请求”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金月;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刘冬冰;关于河南省会推广普通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6 穆乃堂;论工科院校加强“汉语写作”课的重要性[J];焦作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7 张津;陈鑫;刘兰霄;;双语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8 余桂林;;关于字母词的几个问题——兼评两本字母词词典[J];辞书研究;2006年03期

9 李俊龙;饶燕婷;;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6年06期

10 黄雷;;正确运用形体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燕萍;;浅谈普通话轻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巧兰;;间接请求策略的交际价值——间接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视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沈健;;我国双语教学的跨文化冲突背景[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任承科;;非对称语码的跨文化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李艺;;建议语的功能及其礼貌效果的跨文化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武金峰;昌世立;;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新疆伊犁州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盛培林;;双语词典编纂与跨文化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建理;;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周楠;;通感:中英文功能与特点的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壮麟;力争与世界同步的中国语言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余冠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学勤;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柳霞;《诗经》可以进行语内和语际翻译[N];光明日报;2009年

6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高旭东;吐火罗学:季羡林文化成就的象征[N];光明日报;2009年

7 李枫;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8 廖申展 美国华美协进社;The Daily Show和“东学西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 金可;市外办翻译中心明年正式成立[N];北京日报;2010年

10 安然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科交融催生“跨文化教育与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忠芳(KIATTISAK SAE FONG);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发展的历时考察与标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崔林艳;基于英汉机译软件质量分析探讨中国机译软件的现状和发展[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张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4 蒙根化;探究《新疆蒙语广播》[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尹桂丽;新疆高校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钱华;PSC“说话”测试项的现状与新的设想[D];浙江大学;2007年

7 金白梧;论职业学校汉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娜;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观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陈秀春;双语教学的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芳;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现状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外语学界对跨文化研究1的梳理及分析——以2002-2012年外国语言学类核心期刊2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379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