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类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气科学类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归纳统计了10种大气科学类核心期刊2004-2011年共计8 a的资料,对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这5个指标作了简单比较。结果表明:各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平均引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因子呈波动变化,其中《气象》和《气象科技》的影响因子2011年是2004年的近4倍;他引率在8 a中变化不大,平均值大致在0.5~0.7之间,但各个期刊的他引率数值差别很大;基金论文比相差不大,大部分期刊都在0.9左右。通过几种指标的分析与比较,反映出了目前我国大气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发展现状。
【作者单位】: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大气科学 综合评价指标 比较研究
【基金】: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42)资助
【分类号】:G237.5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我国科技投入的加大,我国论文数越来越多,但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促进我国高影响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发表,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国际影响力,我们需要作一些评价,以引领优秀论文更多出现。由于期刊评价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领域广,学科差异大,单一指标往往难以全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玉;赵新力;潘云涛;张玉华;朱晓东;宋培元;;我国科技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2 梁雁;;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以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为例[J];出版广角;2011年08期
3 王君;王魁山;;省级气象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4 王君;李慧芳;曹淑超;;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发展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5 姜晓辉;人文社科综合性核心期刊的统计与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梅平;杜玉环;游苏宁;姜永茂;;他引影响因子:一个更加客观评价医学期刊质量的指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6期
7 ;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03期
8 史锐;柏晶瑜;朱立亚;;从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的变化看我国大气科学类期刊的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年05期
9 侯翠香;袁凤杰;李耀先;;我国大气科学类期刊近年进展调研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5期
10 杨志清;潘云涛;张玉华;马铮;苏成;郭红;徐波;俞征鹿;袁军鹏;俞良行;张梅;王小琴;;2009中国自然科学论文作者的简要统计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俊祥;;虞城气象灾害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2 颜帅;佟建国;蒋伟;;高校科技期刊应努力转变办刊理念[J];编辑学报;2006年03期
3 楼亚儿;;地学类期刊影响因子高的原因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5期
4 莫京;;我国科技期刊市场环境的SWOT分析[J];编辑学报;2007年01期
5 张玉华;潘云涛;;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研究[J];编辑学报;2007年02期
6 蒋伟;黄冬华;曹兵;吴石忠;;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状态问卷调查及分析:Ⅰ.工作状态分析[J];编辑学报;2007年02期
7 王克黎;虞沪生;张瑞清;佟建国;;我国高校科技期刊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现状研究[J];编辑学报;2007年02期
8 翁志辉;;学术期刊扩版现象评析[J];编辑学报;2007年02期
9 吴利平;;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编辑学报;2007年05期
10 姚远;汤晰;赵军平;高静;王强;陈艳;尹晓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艳;;南阳气象灾害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靳光华;;科技期刊媒介管理[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丽莹;杨波;王小唯;;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4 孙激;毛萌;石磊;;《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特色及编委会职责[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炎生;;信息化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秀峰;王爱英;侯慧萍;;信息网络化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途径[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谷松;;深入开展统计工作 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编辑水平[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建合;;影响因子中的期刊自引成分分析及自引半衰期探讨[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姜辉;;公司(企业)办科技专业期刊改革方案分析[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10 王克平;翟国君;蒋红燕;张哲;;“核心期刊”对《海洋测绘》发展的影响分析[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伟杰;《武警医学》期刊学术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2 姜瑾秋;医药卫生类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现状分析及其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3 夏爱红;SCI收录的昆虫学科期刊评价指标分析及我国论文的分布情况[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陈雯;我国畜牧兽医类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健;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卫敏;高校视角的学报定位[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郭潇潇;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研[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邹晓宇;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及影响因子相关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邓李君;基于引文分析的开放获取期刊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丽莲;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华;评价科技期刊和论文应正确利用其影响因子[J];编辑学报;1998年04期
2 张行勇,李明德,郭柏寿;树立精品期刊意识与形成品牌期刊文化[J];编辑学报;2003年05期
3 潘伟;5种妇产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J];编辑学报;2003年06期
4 张铁明;颜帅;佟建国;郑进宝;;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年02期
5 张伯海;喜看我国期刊步入品牌成长期[J];出版科学;2003年02期
6 黄宗捷, 蔡久忠;论气象经济学的基本问题[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7 赵丽华,肖天贵,庞国英;浅析我院论文发表现状——基于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8 苏新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J];东岳论丛;2008年01期
9 宋连春;致刊词[J];干旱气象;2003年03期
10 吴喜峰;;在改革中求发展——《干旱气象》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J];干旱气象;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讯员 苗秋菊;[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孙麾;[N];光明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康,黄礼富;《金属矿山》再次名列全国矿业工程类中文核心期刊首位[J];金属矿山;1996年12期
2 陈茁新,朱玉芳;植物生理学中文核心期刊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6年01期
3 ;《振动与冲击》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被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J];振动与冲击;2004年03期
4 ;倡行求真务实 推进理论创新 热烈祝贺《理论导刊》再次荣膺“国内中文核心期刊”[J];理论导刊;2009年02期
5 ;《东岳论丛》再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J];东岳论丛;2009年07期
6 伍建国;中文畜牧兽医期刊论文引文浅析[J];技术与市场;1988年01期
7 王仙;;我馆确定中文核心期刊的尝试[J];晋图学刊;1990年02期
8 李冬;;《煤炭转化》入选核心期刊[J];系统科学学报;1993年02期
9 ;被鉴定确认为中文核心期刊《四川党史》[J];四川党史;1994年02期
10 吴木兰;;谈公共图书馆对中文核心期刊的选择[J];图书情报论坛;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顺祥;胡非;陈海平;;反核生化恐怖与大气科学[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游大鸣;施启龙;郭酉函;;大气科学发展对《气象水文装备》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罗云峰;;有关我国大气科学几个问题的初步思考[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邹捍;;西部大开发中大气科学问题的思考[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黄;;二十五年风云路 科学工程创新天——中国大气科学工程进展回顾[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朱振东;;北京市科技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7 刘广英;王作台;余嘉裕;;台湾大气科学高等教育与研究介绍[A];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爱华;张薇薇;;通信运营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思路[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罗云峰;陆则慰;;从科学基金角度浅谈中美大气科学研究的几点比较[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诗健;王存忠;;加强学术交流与研讨,推进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的对照与一致化[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君;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贾冰;模拟全真预报环境 对接部门实际业务[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贾朋群;看美国大气科学如何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6年
4 本报实习生 马菲;“奥运天气提前一周才能准确预报”[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张家诚;科普:科学实力的重要环节[N];中国气象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魏琳 本报实习生 仇栖锋;处人蔼然 得意淡然[N];江苏科技报;2006年
7 向杰 实习生:孙馨;在计算机上模拟大气和海洋运动[N];科技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亚辉;探寻“大气”的奥秘[N];人民日报;2005年
9 汪保安;南信大组建三个气象类学院[N];中国气象报;2006年
10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 局长 郑国光;大气科学界的楷模与骄傲[N];中国气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启波;绿色住区综合评价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漆雁斌;中国省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刁一娜;Ⅰ.新的阻塞指数及其应用研究 Ⅱ.时间变化的气象及流场开边界条件强迫下黄渤东海流场演变的研究的初步工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辛金元;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联网观测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宗海锋;ENSO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环流异常对梅雨期降水影响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7 李建平;大气和海洋动力学方程组的定性理论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1997年
8 滕代高;台风涡旋自组织过程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陈廷娣;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的微波和光学探测资料分析及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祁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与副高不连续南北进退[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燕;泛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梅怡;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崔艳妍;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8年
4 胡恒超;基于AHP-FCEM的绿色创新产品综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李翔;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党媚;区域停车诱导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曾文宪;GPS相位观测中系统误差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8 韩宇;黄土高原地区居住区绿色设计评价指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超;6种绣线菊(Spiraea Linn.)的干旱适应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刘晓;企业外包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大气科学类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38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