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通江县李玉虎_李玉虎帅不帅_上海档案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06-03 22:02

  本文关键词:李玉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一、奇迹,确实在瞬间发生

1998年年初以来,两种分别被命名为“RFC褪色古代壁画及彩绘文物恢复固色剂“FCB古代壁画与彩绘文物保护剂的液态溶液,伴随着它的主人,从文物大省的陕西省西安市出发,以临潼、咸阳、宝鸡为轴心,西抵大漠戈壁的敦煌,东徙中原古都洛阳、两汉名城徐州,横贯三千余公里,次第造访了星座般散落在中国东西腰腹之地的秦咸阳宫、西汉兵马俑、西汉楚王陵、东汉古墓、唐庆山寺、唐昭陵、唐顺陵、唐桥陵、唐法门寺、敦煌石窟等十余处国宝级文物荟萃之所,从中挑选出春秋以降的彩绘陶器,玉版朱砂字,汉白玉佛像,护法石狮、明代墓志,以及先秦、两汉及唐代的彩绘壁画、彩绘兵马俑、骑士俑及其盾牌等不同基质的97例均已严重褪色风化的珍贵文物进行了色彩复原及保护实验。

几代中国考古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奇迹在这两种神秘的液态溶剂的涂覆下出现了——时代可以作证,未见任何复杂的过程,奇迹确实在瞬间发生——刚刚还尘垢傅面、斑驳陆离的春秋时期的双耳陶罐、战国陶壶,在溶液的作用下,顿时变得斑斓耀目了;灰头灰脑、衣衫褴褛的西汉兵马俑,不过稍经点染,便迅即披上了当年的重彩盔甲;还有玉容失色、四肢枯搞的唐昭陵长乐公主,也显出了她丰腴的葱葱玉指

这是中国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人事部命名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李玉虎新近取得的第16项科研成果。

二、小时候能不能吃苦,对一个人日后的素质养成意义重大

 

19995月末的一个下午,利用出差的机会,我在西安市的一家宾馆,同早已如雷贯耳的李玉虎如约谋面。眼前的这位关中汉子,与某些影视作品中刻意渲染的粗犷糙砺全不是一回事。中等偏上的个头,稍胖,肤色白皙而又红润,一缕似乎永不消退的微笑总是挂在嘴角,这使李玉虎显得慈眉善目,颇具福儒之相。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诗,瞬间掠过我的脑海。

1958年岁末的一天,李玉虎降生在陕西省白水县张王庄的一户贫苦人家。白水据说是创造汉字的始祖爷仓颉的出生地,当地至今建有仓圣庙。李玉虎的父亲远在甘肃工作,对于童年时代的李玉虎来说,父亲只是作为偶像存在着,轻易见不着面。只有务农的母亲和姐姐与他相依为命。幼时的李玉虎身子骨赢弱,心脏不好,肠胃也三天两头地不听调教,跑肚拉稀以至于脱水,竟成为幼年时代难以割舍的记忆,即使成年以后,也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大脑里挥之不去。

身体的叛逆,使这个贫苦的家庭益发雪上加霜。

李玉虎说,他能数得清小时总共吃过几粒水果糖。

李玉虎又说,是苦难造就了他。

为了给先天不足的苦命儿治病,母亲便没日没夜地摇动她那架老式的纺机,为的是多纺纱,多挣钱。一盏如豆的灯火,淡淡地映衬着母亲过早花白的额发和永不知疲倦的身影,成为未谙世事的小玉虎最早识得的圣母图,而那不绝于耳的嗡嗡的织机声,就是他生命的天籁,永远萦绕耳畔。

6岁那年,一场来势凶险的腹泄折磨得小玉虎眼看快不行了,是当地一个不具备任何正规文凭的赤脚医生救活了他,并使缠绕他多年的痼疾一朝了断。正规医院没办到的事,却在一个土郎中的手中迎刃而解。也许正是从那时起,童年李玉虎的潜意识里便种下了对真本事的膜拜之感,进而对长期以来培养了太多考试机器的教育模式不甚恭维。

尽管家境贫寒,小玉虎在该上学的年龄里还是一点没被耽搁,艰难中的父母,把对子女的爱,掰开揉碎铺平了小玉虎的求学之路。从村小学,到林皋镇初中,再到县高中,李玉虎说不上走得多么冒尖,但步步踏实。

高中毕业后的李玉虎没能接茬上大学,1976年的中国尚未恢复高考,摆在这位莘莘学子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回家务农。李玉虎以他18 岁的年轻肩膀,与父母共同挑起了养家的重轭。

李玉虎说,我能吃苦,这是一个重要基础。

李玉虎又说,我特别欣赏国外从小开展的磨难教育;小时候能不能吃苦,对一个人日后的素质养成意义重大。

1979年,辍学数年,已经21岁的李玉虎如愿考上了西北大学化学系分析专业。

李玉虎,你不是说从小就喜爱文史吗,怎么阴差阳错地进了化学系?

李玉虎一笑,我信奉一句人生格言:行胜于言。

三、从不起眼的机遇中掂出它沉甸甸的份量来

1983年,李玉虎大学毕业被分配进了陕西省档案局。事实上,从那时起直至如今,李玉虎一直都泡在文史堆里抽身不得。这是他的宿命,也是他的机遇。只是这不起眼的机遇绝少有人能从中掂出它沉甸甸的份量来。李玉虎是个例外。

最初的李玉虎也曾沮丧过。档案于他太陌生了,不仅陌生,而且欺生。他到档案局的第一个岗位在裱糊室,刷浆糊的干活。寒窗四载,装了一肚皮的化学公式,居然与化学浆糊对上了口,真让人哭笑不得。尤其令他抱愧的是,父母历尽艰辛的哺育泡了汤,学到手的东西没用,岂非白学!

没有比对老人的伤害更令李玉虎失望了。然而,当他悄悄地委托母校开始物色调动单位时,一个偶然的发现,震憾、并改变了他。

当时,陕西省档案馆正在对馆藏量多达2万余卷的早期陕甘宁边区档案进行抢救,裱糊是抢救工作的重要一环。正是在裱糊这批档案时,李玉虎接触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真迹,其中不乏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等第一代中共领袖人物签署过的重要文件。只可惜光阴荏苒,水钻绠锯,如此珍贵的历史真迹在岁月的作用下已渐靡而朽。有的一触即破,根本动不得;即使外观尚好的,字迹也大多褪变、扩散,甚至淡极而隐,无法辨认。

这些在档案界已经司空见惯、徒奈其何的现象,对于初次接触档案的李玉虎来说,却有着极新鲜的强大冲击力。

偶然是造化的即兴之笔,需要与足够的悟性相撞才能迸射火花。这就如同微波炉的天才发明者帕西·斯潘瑟,在1945年的某一天极其偶然地站在了正在工作的雷达机旁。这一天,斯潘瑟的衣袋里恰巧装有糖果,机器旁又恰巧散落着几粒玉米。不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衣袋里的糖果开始熔化,机器旁的玉米也发出爆烈的声响。偶然的发现激起斯潘瑟莫大的兴趣,一代工程天才就此穷追不舍。终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厨房现代化的大门为之而洞开。

1983年的李玉虎,也和1945年的斯潘瑟一样感到了吃惊。这些文件的重要性及其残损的严重性,形成的反差之大毫不亚于那些熔化的糖果、爆裂的玉米给斯潘瑟造成的震憾。电火般闪亮的悟性之光,在一瞬间使李玉虎找到了迷失的自己。

李玉虎开始穷追不舍。

有许多好心的记者,在文章中把李玉虎这一刻的改变归之于他的政治使命感,甚至连李玉虎本人也总是以这些残损的陕甘宁边区档案为由,开始他对此后一系列科研的追述。

然而假设,1983年的李玉虎首先见到的不是陕甘宁边区档案,而是周作人的手稿(当然是附逆以后的)、梁实秋的驳论(当然是针对鲁迅的),乃至段琪瑞的密令、汪精卫的日记……他会怎么样?

选择应当是、也只能是唯一的,我以为。

同那些好心记者的区别在于,李玉虎所作的是事实陈述,而前者,意识形态中泛政治化的积习,依旧好浓好浓。他们习惯把一切光亮,都说成是太阳。

李玉虎向局领导郑重提出了开展恢复与保护褪变档案字迹的科研申请。

陕西省档案局党组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并且从相当紧张的行政经费中,拨出2.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我这里不想再去重复李玉虎起步之初遭遇的种种刁难与麻烦,甚至委屈与愤怒。采访时李玉虎曾叮嘱,那些事你知道就行了,反正都过去了,还是不说了吧。

我郑重允诺,好,不说!

幸亏还有伯乐,尽管不多;幸亏势利小人还没能占领我们所有的生存空间,尽管这些人的能量不容小觑。所幸的是,自幼在苦难中长大的李玉虎,早已适应了与命运的对抗,并且善于在对抗中提升和完善自己。档案褪变字迹的恢复与保护的系列研究最终还是起步了——从零起步。

恰在这时,李玉虎的母校为他重新找到了专业对口的一家科研单位。对方并且答应,连同他西北工大飞行制造工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的新婚妻子一起调。这已是1984年的事。

李玉虎有点心动了,毕竟机会难得。然而,这时他对直接导致档案字迹褪变的纸张含酸度测试,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他若一走,实验势必胎死腹中。两相权衡,李玉虎毅然放弃了夫妻团圆的难得机缘,留了下来(这一留,使得李玉虎的妻子直到1987年才调进西安市档案局,夫妻总算团圆)

所谓穷追不舍,必然包括着代价的支付,甚至是高昂的支付。

不必详述李玉虎为获取6000 多个数据而经历过的千百次单调而又枯燥的实验,也无须重提李玉虎几十个昼夜连轴转,以至数度被酸雾和有害气体熏得晕倒在实验室,身体机能出现严重失调等旧话。那业已逝去的一切,也许在李玉虎看来根本不足挂齿,在时间略显仓促的采访中,他对我甚至只字未提。

19877月,李玉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收获季节。蓝墨水字迹恢复水溶色素保护脱酸在修裱工艺中的应用三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同时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的鉴定。当那些严重褪色,字迹殆尽的档案材料重新清晰地显现出历史真容时,当许多惊叹与赞美之词蜂拥而来时,李玉虎清楚地知道,他想要推开的,决不仅仅是这一扇孤立的门。

四、推开了第一扇门,其他的门就一扇接一扇开了

紧接着,扩散圆珠笔、复写纸字迹恢复褪色圆珠笔复写纸字迹恢复珍贵书画保护与耐久工笔画用纸的研制褪色铅笔字迹的显色与固定4项研究也相继上马。期间国家档案局为他争取了一次公派出国的机会。考虑再三,他以为国外纸张脱酸的研究方式,对解决国内档案中存在的问题,意义不大;更何况,眼下他手中的4个课题都已进入了攻坚阶段,搁置不得。于是,他放弃了,像几年前放弃与新婚妻子团圆的机会一样义无反顾。

在许多既得利益面前,李玉虎远比大多数人做得漂亮,来得超脱。这是他的大器之所在,也是他之所以能成大器的根由之所在。

1990年,是李玉虎的第二个收获季节。他的“BS73TH22NHJ扩散原珠笔、复写纸字迹恢复剂“DAHBAH褪色圆珠笔、复写纸字迹恢复剂,以及多功能珍贵书画保护剂,多侧面,全方位地解决了包括严重褪色、扩散、模糊的原珠笔、复写纸字迹,以及珍贵书画在内的复现、固色与耐久保存这一系列困厄档案文博界多年的世界性难题。他还解决了铅笔字迹的显色与固定,研制成功了耐久性使用性俱佳的工笔画用纸,攀上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高峰。

你推开了第一扇门,其他的门就一扇接一扇开了李玉虎这句自谦之语,听似轻描淡写,揭示的却是一个深刻的科学哲理。理论的实践性必须以现象为呼应,而现象的连锁效应则是受规律支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规律(理论)的人,也就拿到了开门的钥匙。

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八十年代优秀大学生、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从1988年到1992年,他先后夺得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的一枚金奖、两枚银奖和国家档案局的多项部级科研奖。截止目前,他所拥有的最高荣誉是:1992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度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中国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奖。

令人目眩的各种荣誉的光环,堆砌出了一个全新的李玉虎。除了老友旧知,谁还知道那个如今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上频频亮相的李玉虎,曾经是一个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辍学养家的苦孩子,曾经是一个每逢青黄不接便吃不饱肚皮的贫困的农家儿?人们的眼里只有一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光彩耀目,前程无量。

然而李玉虎没有忘记。玉汝于成的苦难已澈入他的骨髓,使他永远不会因这些美丽的皮相而飘忽失重。比较这些耀眼的荣誉,他更欣慰于——由于他的发明,中南、西北水电设计院勘察于五六十年代的已经完全消失的大型水电工程数据,重新得到了恢复显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的重要军事档案、大庆油田开发之初的会战档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的亲笔笔记、西安交大百年前的建校档案,等等、等等,,独此一份,失之不再的宝贵档案,得到了恢复与抢救。就连一向傲慢的美国人,也很审慎地表示了请李玉虎为他们已经褪变的国宝——珍藏在国家档案馆的《独立宣言》,提供帮助的意向。

五、渴望冲击世界性难题

进入九十年代的李玉虎,科研的目标选择开始向文物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倾斜。撇开陕西是一个文物大省等等外部原因不谈,档案这个市场的狭窄,是影响李玉虎选择科研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档案褪变字迹的恢复与保护系列研究的成功,迄今已经多年,除了在一些示范性的个案中应用外,始终形不成产业,进入不了市场。眼看着自己的心血只能作为标志悬置,我想任何一个科学工作者都不能不为之而耿耿于怀。

截止1998年底,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两项成果外,李玉虎已经完成并通过国家鉴定的科研项目还有:“电脑色带打印字迹的固色与纸张脱酸工程图纸的蓝图显色及底图脱酸油画色彩保护木构建筑油漆彩画的保护照片、底片、电影胶片的固色黄土遗址的防风化保护等,前后相加,总计已达16项,实为硕果累累。

按说,有这么多的科研成果,仅仅靠出卖专利,如果在国外,李玉虎至少也应当是一个百万富翁了。可是在国内不行。问下来,已经担任了科研所长的李玉虎,除了刚刚添置了一辆桑塔那时代超人公务用车外,他的实际月收入,加上国家特殊津贴的那一块,比一个处级干部稍多一点有限。不是他没有发财的能力,仅仅彩色照片固色这一项,若用于彩色婚纱照片的永久保护,使原本只能稳定3年的青春靓丽持之以恒,让恩爱夫妇们永远铭记那摄魂夺魄的一刻,就是件绝对发财的买卖。但前提是科研必须走上市场,而李玉虎的精力完全被科研所占用,根本分不出些许给赚钱。也不是他没有改善自身待遇的机会,很多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些单位机构,曾以高标准住房、地师级待遇等优厚条件向他发出招徕,但均被他婉言谢绝。李玉虎故土难离,这似乎是原因之一;陕西省档案局对他有知遇之恩,这似乎也是原因之一。但陕西是一个档案大省、更是一个文物大省,却是更重要的原因。李玉虎着力于文物保护的目标既定,他需要陕西这块故土的地利之便,以作为基地,而不想远距离地从事这项研究。这是他掏心窝子对我们说的肺腑之言。

实事求是地说,科研与生产脱节,辛辛苦苦获得的发明,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回报,并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而恰恰是中国科技界的一大弊端,这一点在李玉虎身上也同样表现分明。他的所有研究成果迄今无一件形成产业,走向市场,就是一个明证。是李玉虎的发明没有市场需求吗?不是。上面提到彩色照片固色是一例。还有李玉虎已掌握得相当娴熟的纸张脱酸技术,也同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以我国著名的宣纸生产为例,业内人士清楚,造纸术发明国的中国,如今的宣纸生产早已不敌后起的日本,人家的一张宣纸,可以卖到我们一刀的价,原因就在于脱酸技术不过关。致使用这些宣纸创作的早期字画,如张大千等人的作品,在酸蚀的长期作用下有的已开始出现破损。试想,如果李玉虎的脱酸技术加入宣纸生产,岂非珠联璧合,产生的效益绝对一加一大于二!还有他对圆珠笔墨迹的年代测定,在经济类案件纠纷日益增多的今天,对于提高司法鉴定的权威性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他的计算机彩色喷墨打印用纸专用涂料,经一般涂布机涂布在国产普通纸上或在造纸过程中直接涂布,可使普通国产纸的打印效果达到甚至优于进口喷墨用纸,而成本只是进口纸的一半或三分之一;这种专用涂料还可用于就近问世的数码相机用纸,这两种纸张的性质相同。还有……

可为什么前景如此看好的众多成果就是进不了市场呢?究其根源,实在太复杂,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更不是李玉虎个人所能化解的。但有一条,观念的僵化,体制的桎梏,以及档案人在长期的封闭半封闭状态中形成的坐井观天、视野狭窄等等职业性自闭症病根,则无疑是导致这一现状的症结之一。许多事,李玉虎想到了,却做不到,也做不了。我们无权要求一个科研强人同时也是一个市场强人。这种时候,他尤其需要机制与人才——科研与市场的媒介机制和推广形经纪形人才的支持。可惜,他没有。

好在目前的大气候已有所改善,李玉虎与安徽著名的宣纸制造企业红星集团的联姻正在洽谈之中。来找李玉虎联系开发计算机系统喷墨打印用纸专用涂料的厂家也络绎不绝。但是,即使这两项洽谈能够成功,也依然是李玉虎单枪匹马的个体行为,我们并不能凭此来证明和预言今后。

面对机制的乏善可陈与另类人才的严重短缺,李玉虎已经孤独了10多年,如今依然孤独。而更让人狐疑的诘问是:李玉虎还将孤独多久?

在西安市以西的咸阳机场附近,有着汉代文景之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大片墓葬群——汉阳陵,面积之大是秦兵马俑坑的五至六倍。由中信集团预计投入20个亿的开掘工作已经启动,84个陪葬坑刚开挖了2个。在专为这项开掘工作设立的文物保护小组中,陕西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所长任组长,李玉虎任副组长,麾下有着由20多名博士组成的坚强阵容。这种时候,我们怎么可能要求李玉虎去为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分心更多?

李玉虎还有太多的梦需要实现。而当下,问李玉虎,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李玉虎答,需要充电。他渴望重返课堂,完成博士课业,把基础再夯扎实一些。然后,他相信,凭借这些年来已经百炼千锤的悟性,自己将具备更强的科研实力。

李玉虎告诉我,文物断代,是目前世界顶级档次的科研项目,也是文物界继碳14之后唯一可能再次摘取诺贝尔桂冠的项目,他现在所从事的研究与此不在一个档次上。但他渴望有朝一日,向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发起冲击。

让我们期待并祝福李玉虎!

(姜龙飞)


  本文关键词:李玉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53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