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导学案就是学案吗_高中文科数学设计_《杨氏之子》导学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07-18 19:02

  本文关键词:学案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

《杨氏之子》导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梁、惠、诣、乃、曰、禽等六个字,会认读“惠、曰、禽”等三个字。能正确读写“聪惠、家禽”等词语。
2、初步了解文字古今含义的差异,“因地制宜”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结合文章和句子来正确体会古文字含义。
3、在充分了解文言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通过人物语言中的关键文字(如:杨、孔、君、夫子等)体会人物语言中“礼尚往来”的艺术与智慧。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之美,熟读成诵。

5、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意图:“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石。读通文章,读懂语言,才能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体会文章的精华与内涵。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本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本文是文言文,这给初次接触此类体裁文章的学生快速有效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而文言文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朗读,深读,多读。学生在不断反复的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学习模仿,进而达到提升朗读能力,扩充语文知识,拓展思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读懂课文,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的文章特点,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进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古文字含义,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语言的精妙和艺术。
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课文。了解《世说新语》
意图与依据: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于词句的理解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与困惑,而重点词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感受文章内在的基础。面对此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就是:读。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如庖丁解牛般把文章打散、整合,在读中思与悟。
三、教学环节安排(包括具体方法手段)
设计理念与意图:通过不断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串联课文。进而体会语言的精妙与得体,感受人物的机智与幽默。
步骤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出示几句孔子名言,学生自由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几句名言与我们平时学习的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0课,读一读,这几句话是否与课文有相似之处呢?(学生讨论)
师归纳:像这样的语言就听“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听“文言文”,也听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板书:10杨氏之子)
2.解释课题
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读说意思,师归纳)
3.这是古人说话的方式,请同学们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生用文言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法既能复习旧知识,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曾经学过文言文,使他们对文言文没有惧怕的心理,并且能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2,让学生试着用文言介绍自己是让生初步感受文言特点,且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步骤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老师最喜欢读书姿势标准的同学。开始读吧。

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老师读好吗?谁愿意给老师点评。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设计理念与意图:学生初步掌握朗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读准文章,在不断读的过程中“读通”课文。
步骤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1、借助课前预习、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课文。(要求:把关键文字注释发到文中,尝试理解句意。)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字词,引起学生注意)
预设:(1)甚聪惠:非常聪慧。   惠,通假字,通“慧”
(2)诣其父:拜访他的父亲。   诣,拜访,拜见。   其,他的。
(3)为设果:(杨家小孩)为他摆上水果。
(4)以示儿:以便给小孩看。
(5)君:您。古时敬称。
(6)应声:马上立刻。
(7)未闻:没听说。  闻,听,听到。
(8)禽:鸟。
(9)夫子:有“老师、校长、精通儒家经典的人”的很多含义,同时,在古代还是“对男子的尊称。
3、用现代语言翻译课文。
4、熟读成诵。
设计理念与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与理解,进而能更好的感受人物特点,体会语言的精妙。
步骤四: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
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
预设:
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2、一个“未闻”,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个“未闻”,婉转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机敏,加以反击。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在下柳君平。(板书:柳)
师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板书:梅)
手指着杨梅对你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在此情境中,迁移运用“未闻??”这样一个古文中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增强了学习古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了很好的诠释。)

2、角色对话
两名同学分角色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方式:直接读原文,或用现代语言来进行对话)
设计理念与意图: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感受人物特征。在不断研读人物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人物语言的智慧与艺术。
步骤五: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导语:这么聪明的小孩,他说话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孔君平听完小孩的话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意图:通过想象,场景置换,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步骤六:拓展阅读
出示《世说新语》中的《徐孺子赏月》
大致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语言的妙义
步骤七:升华感悟

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技巧。)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


  本文关键词:学案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2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72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