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_发展装备制造业_MBA智库百科

发布时间:2016-07-21 22:03

  本文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出自 MBA智库百科()

目录

[编辑]

什么是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其产业范围包括机械工业(含航空、航天、船舶和兵器等制造行业)和电子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

[编辑]

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内容

  按照装备功能和重要性,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重大的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作“母机”,主要包括数控机床(N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工业 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等。 

  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

  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医疗卫生、环保等)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成套设备,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成套设备,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民用飞机、高速铁路、地铁及城市轨道车、汽车、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等大型环保设备,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和盾构、大型输水输气等大型工程所需重要成套设备,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及现代设施农业成套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先进大型的军事装备,通信、航管及航空航天装备,先进的印刷设备等等。 

[编辑]

装备制造业的特点

  (1)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

  装备制造业不仅涉及到机械加工业,还涉及到材料、电子和机械零配件加工等配套行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可以为各行业提供现代化设备,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到国防使用的武器装备,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装备制造业

  (2)装备制造业是高就业、节省能(资)源、高附加值产业

  装备制造业虽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工业,但它不同于流程工业,它是组装式工业,同时具有劳动密集性质,有较大的就业容量,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装备制造业不仅直接吸纳大量劳动力,同时装备制造业前后关联度较高,对装备制造业投入也可带动其它工业的发展,增加相关工业的就业人数。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资源日趋紧张,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各国都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省能源和省资源的高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型产业。装备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工业,万元产值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在重工业中是最低的。

  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产业,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随着装备制造业不断吸纳高新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普及应用,技术装备日趋软件化,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将有更多的产业及其产业进入高技术产业范畴。

  (3)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特别是一些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需跨行业配套制造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许多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成熟阶段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4) 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现状

  由于现代技术革命与高新技术的出现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装备制造业所涉及的概念和领域正逐渐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和整合,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销售的全球化合作日趋加强,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现状。

[编辑]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1)集成电路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武器装备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用装备的心脏。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即使国内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其生产技术和装备也均来自国外。“芯”脏完全受制于人,对一个谋求自主发展的主权国家的安全是十分危险的。

  (2)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工不足,约一半能力闲置,一批曾经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国有大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大批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机械产品的技术、多数电子与通信设备的核心技术57%从国外引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运行效益提高、制约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制约国防安全的瓶颈,并且对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编辑]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1.组建大企业集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逐渐演化成为各国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我国36000多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数量少,而且规模也小,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2)装备制造业基本上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从规模经济理论的角度看,行业的发展是需要规模的,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利润。扩大企业规模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兼并收购,走外延扩张式道路。二是依靠企业自身积累滚动发展,走内涵增长之路。在我国目前财力有限、难以大规模注入资金的情况下,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企业集团的主要途径应该是通过资本的流动和重组,逐步解决国有经济布局过散、战线过长的状况,使国有资产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和特大企业集团集中,从低效的弱势企业向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力争在重组中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世界级大公司、大集团。

  2.区别对待,推进多元化经营

  装备制造业既有共同的特点,又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可供选择的多元化战略主要有:一是垂直一体化战略。从理论上说,假如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合并为一家企业集团,由于消除了双重的成本加价,产量将会上升,价格将会下降,企业集团利润也大于两家独立企业之和。一个典型的医药产品的成功开发,,必须经过实验室研究、开发及小批量试制的“上游开发” 和生产车间大规模生产及市场推广的“下游工程”,实施“科技兴药”,应积极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一体的模式。二是相关和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由于一些装备制造业如今已不再是高利润的产业, 多元化经营是21世纪装备制造业一种值得重视的发展战略,其目的是适应市场、资产增值和提高经济效益。

  3.应对WTO,加快国际化经营

  (1)20世纪80—90年代期间,中国对外开放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引进来”的道路,今后要特别强调“走出去”,使“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在数量上保持一个“适度”的比例关系。所谓国际化就是企业从事跨国经营,从间接出口到直接出口,再到在境外建立公司,直到完全跨国经营,这是企业国际化的四种典型方式,这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四个阶段。装备制造业企业国际化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

  (2)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对外开放进程与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情况是一致的,“引进来”比较多,“走出去”很少。严格来说,装备制造业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道路应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出口产品的实践,逐渐熟悉国际商务活动的情况和规则,然后在目标国家中建立办事处,进一步加深对当地环境、文化及法律的了解,并建立起较好的公共关系。注意寻求投资设厂、建立联盟或并购的机会, 以便为采取后续的行动做好准备。当情况已经熟悉且条件基本成熟时,就应果断地采取行动,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4.利用资本市场,推动资本经营

  (1)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采取公司上市的审批制度,尽管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提供给政府贯彻国家意志的手段。装备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上市或发行公司债券,壮大自己。

  (2)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对装备制造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就是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结构调整,通过允许一些国有上市公司的部分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出让部分国有股权,实现国有资本金的战略转移,达到调整国有企业股权的目的。此外,上市公司必须要同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结合起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改善经济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

  (3)利用资本市场,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有一定规模、有技术、有良好的盈利前景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应鼓励其利用现有的资本市场上市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即将建立的“二板市场”的机会,争取上市直接融资,吸引风险投资基金的进入。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允许、鼓励非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利用各种资源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5.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工业结构升级

  (1)树立技术创新意识,使“科技兴业” 的观念深入人心。要使装备制造业企业领导人真正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时刻想到科技是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在思想深处真正重视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努力实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促进与企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营销、生产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充分的双向交流和多层次合作,形成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达到优势互补和相互学习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证明,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的现实选择。

  (3)广开投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可采取“银企结合”、“银技结合”、合作筹资、抵押贷款、向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寻求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等多种有效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创新领域。同时,政府必须保证对基础性、长远性和公益性研究项目的支持,从供给上保证技术创新所需科学技术知识来源。

  (4)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要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性,使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而不是其他因素获取竞争的优势。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诱导性和鼓励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来推动技术创新,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成为创新利益的获益主体。

来自"http://wiki.mbalib.com/wiki/%E8%A3%85%E5%A4%87%E5%88%B6%E9%80%A0%E4%B8%9A"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3

分享到:


  本文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4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74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