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山之子李春华_成人初学葫芦丝哪个调_成人葫芦丝培训 成人学葫芦丝可以吗?

发布时间:2016-07-22 18:07

  本文关键词:成人葫芦丝培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人葫芦丝培训 成人学葫芦丝可以吗?

    成人学葫芦丝在现在的年代也是比较流行的,,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更是迷恋,因为这些朋友大都年龄很大,他们很多时间都是很悠闲,一天下来如果不找点事情做做真的会很无聊。所以选择学习葫芦丝是为他们的无聊时间添加色彩,增加乐趣,何乐而不为呢?再说,成人为什么会选择葫芦丝呢?我个人觉得从两方面来解答比较好,一是葫芦丝的物理方面,二是葫芦丝带来的精神层面。

 

    葫芦丝的物理方面主要是葫芦丝的轻便易携带以及葫芦丝的学习相对简单易学,年龄大的成人朋友在体力方面肯定是不如年轻的朋友,像那些比较大的乐器学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你拿到很大很重的乐器,想出去表演也会很难,而葫芦丝这种乐器小巧特别容易携带,所以这个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葫芦丝给人带来的精神意义也是非凡的,每一首葫芦丝动听的曲子都能给人以熏陶,深深地体会复得返自然的轻松,自由,让疲惫的身躯得到最好的解放。葫芦丝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同时葫芦丝的曲目表现的也是少数民族的风情特点,少数民族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不一样的淳朴风情是大多数繁华都市里人们所向往追求的,所以成人学葫芦丝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当然学乐器是必须要有兴趣的,如果没有兴趣,就如同没有动力的火车一样不能前行。对于很多朋友提出的一些关于学习葫芦丝的问题,下面我也给总结予以回答:

 

一问、成人学习葫芦丝难吗?


    相对于其它吹奏乐器来说,学习吹奏葫芦丝、巴乌比较容易入门。因为葫芦丝、巴乌(指传统型,下同)只有九个(全孔)音,音域只有十一度,或者说仅包含了十八个半音。由于其音域窄、音阶少,指法相对来说变化就少,所以很容易掌握。
 


二问、初学者先选择学习葫芦丝,还是先选择学习巴乌?


    葫芦丝和巴乌属同一类乐器,其音孔排列完全一样,指法完全一样。或者说将巴乌装上葫芦就是葫芦丝。对初学者来说,巴乌的用气和口形相对难于葫芦丝。是先选择学习其中一样,还是同时选择学习都可以。由于用气方法不同,同调葫芦丝与巴乌音色效果上稍有不同。

 

三问、为什么我吹葫芦丝时只有一个音,没有音阶?


    葫芦丝、巴乌有两种吹奏音,一种是泛音(亦称假音),另一种是旋律音(亦称真音)。当用气力度太小(缓吹)时,吹出的只是泛音,开闭各音孔不能奏出音阶。当增大用气力度并达到合适时,吹出的才是真音,开闭各音孔才能奏出音阶。

 

四问、为什么吹奏时高音(第七音孔)无声?

 

    首先确定您的葫芦丝没有问题。葫芦丝、巴乌九个音的用气都稍有不同。简单来说,从低音到高音的用气量逐渐减小(泛低音除外),当吹奏高音时用气量稍大就会出现无声的现象,用气量稍小又会只出“泛音”。合适的用气量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不同的葫芦丝用气量也会有所不同。用气方法请参阅本站“指法表”一文。

 

五问、只买一支葫芦丝(巴乌同理)能吹奏各种调吗?


    理论上可以演奏各种调,但在实际中很难做到。原因主要有:


1、指法的影响。

 

    由于变调带来的指法变化很难掌握,并且使用很多半孔音(组合孔音),导致音色和音准发生变化。所以,专业演奏者也只须掌握3-5种指法即可满足需要,业余演奏者只须掌握2-3种演奏指法就可。

 

2、音域的限制。


    由于葫芦丝、巴乌的音域较窄,音频范围受到限制,变调后音高范围不变,所以不能任意演奏曲目(频宽不够)。以本调为C的葫芦丝为例,音域为E-a1,最低音为E,最高音只能到a1,变调后也只能演奏 E-a1 范围内的音阶。变换指法(变调)筒音作 5时(1=C),只能演奏到的音阶;变换指法(变调)筒音作 1 时(1=G),只能演奏  到 的音阶;变换指法(变调)筒音作 2时(1=F),只能演奏-的音阶;变换指法(变调)筒音作4时(1=D),只能演奏-的音阶;变换指法(变调)筒音作 3 时(1=降D),只能演奏-的音阶;变换指法(变调)筒音作降时(1=A),只能演奏-的音阶;余类推。当变调后的音域不能覆盖所演奏曲目的音域,就不能完整演奏该曲目;当变调后的音域能覆盖所演奏曲目的音域,就可以完整地演奏该曲目。如:用本调为C的葫芦丝变换指法(变调)筒音作4(1=D)与《竹林深处(D调)》伴奏合奏,《竹林深处(D调)》一曲最高音为,而变调后筒音作4(1=D)最高音只能奏到,所以不能完整演奏该曲。《祝你生日快乐》一曲就可以分别用筒音作5或筒音作4的指法来完成演奏。



  • 上一篇文章: 葫芦丝,如何提高视奏能力
  • 下一篇文章: 葫芦丝选购应注意那些?

  •   本文关键词:成人葫芦丝培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5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75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