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为天地立心,与河山同寿_张载 为天地立心_宋朝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发布时间:2016-07-27 21:11

  本文关键词:为天地立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宋朝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 wangjunku111 - 王俊库的博客

 

宋朝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 wangjunku111 - 王俊库的博客

  15:59

  宋朝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和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演讲时,就将这22个字作为寄语,送给年轻一代。但很少有人知道,张载生于陕西,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陕西眉县度过。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姜广辉认为,张载无论在哲学界、思想及教育方面的成就,都堪称十一世纪的世界级大儒。

横渠先生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今年9月份,55岁的张世敏又回到了西安外国语大学韩语班。这学期他开始上高级班了。作为全班36名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张世敏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大叔”。很多人好奇地问张世敏:“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要来学习韩语?”张世敏说:“为了我的祖先——张载。”韩语班里知道张载这位千年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人并不多,张世敏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张载思想的宣传者。

张世敏是张载的第28代后裔,住在眉县槐芽镇西柿林村。这个村子居住的据说都是张载的后裔,,目前大约有四百余人,已繁衍生息至第31代。当地人称张载为张夫子,也有人叫他“横渠先生”。“如果有谁家的孩子要考学,必定要去张载的祠堂里祭拜许愿,如果考上了就要来还愿。”张载第27世后人——59岁的农民张家明说。

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是西柿林村张载的后人们所不了解的。

2007年4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对学生讲“立命”时说:“我给大家读一段张载的座右铭。宋朝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为生民立命就是要把自己贡献给天下人,为天下开太平,就是要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和谐的世界。”早在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就将这22个字作为结束语,寄希望于年轻一代。

无独有偶。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在北大发表演讲,提出了“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与年轻学子共勉,此语其实仍由22个字的“四为”演绎而来。而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特别是对北宋历史有兴趣的人们,对当时的一代名儒———集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张载,不会陌生。当时张载蛰居陕西眉县横渠镇的书院之中,半耕半读,讲学为生。其间提出的“四为”名言,阐述了作为一个百姓,一个臣子,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

                           一生坎坷,官场失意

张载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天禧四年(1020年)生于长安。天圣元年(1023年),其父张迪任涪州(今四川涪陵县)知州。张载15岁时,父亲病故。家人商议决定将张迪移棺至原籍大梁安葬。

时年15岁的张载和5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陆氏,护送父亲灵柩,行至今宝鸡市眉县横渠镇时,因身上盘缠不足,又听前方发生战乱,遂将父亲安葬于横渠镇南8公里的大振谷迷狐岭上。以后张载就生活在眉县,直至38岁考中进士。

张载一直有精武救国思想,遂向时任陕西经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欲夺回被西夏夺去的洮西之地的设想。范仲淹召见了张载,认定其日后定成大器,便劝张载弃武从文,鼓励张载从《中庸》读起,研习儒家经典。张载便读了儒、佛、道家书籍,将其中知识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关学体系。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38岁的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后因对王安石新政变法有歧意,辞官回到陕西眉县横渠镇。20年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被推荐得以再次回禀任礼部副职。因支持推行复古婚冠丧祭之礼未果,又借病辞官回家。当年农历十二月行至临潼,当晚住馆舍,沐浴就寝,第二日晨与世长辞,终年58岁。

执著立言,始创关学

张载15岁起在眉县横渠镇崇寿院就读,后来被邀至开封、长安,以及武功绿野书院,扶风仙山寺等地讲学,门徒多为关中地区学识之士和在职学员。

因对王安石新政变法有异议,张载辞官回到横渠后,依靠家中数百亩薄田生活。他整日讲学读书,“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著作, 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两项实践。为了训戒学者,他作《砭愚》、《订顽》训辞(即《东铭》、《西铭》), 书于大门两侧。张载对推行“井田”用力最多,他曾把自己撰写的《井田议》主张,上奏皇帝,并与学生们买地一块,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等分 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并疏通东西二渠“验之一乡”以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今横渠镇崖下村,扶风午井镇、长安子午镇仍保持着遗迹,至今这一带还流传着“横渠八水验井田”的故事。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二月,岐州(岐山县)大旱致灾,导致庄稼严重欠收。张载闻之,每次吃饭时,对着饭菜都无法下咽,同情饥饿百姓。希望官员应像爱护自己和对待朋友一样,关心百姓和世间生灵万物。

张载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但常年与百姓生活在社会底层,体味着百姓生活状态,积极推行自己“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爱民”的道德风范,“精思力践”的学风,用“大心体物”的气度与他“太虚即气”的唯物宇宙观,和“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共同构建起关学思想的学术体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姜广辉认为,张载无论在哲学界、思想及教育方面的成就,都堪称十一世纪的世界级大儒。

                     仁爱精神,至今流传

据史料记载,张载去世后,家人无钱为其置办棺木。家中箱柜打开后,也惟有书籍,最后还是学生筹资,将这位一代宗师运回眉县,与其父张迪,其弟张戬一起埋在大振谷迷狐岭上。张载讲学的崇寿院也被改为横渠,张载被后辈尊称为“横渠先生张夫子”。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张载后裔中品学兼优者,回凤翔和眉县张载故乡居住。

而如今,居住在眉县西柿林村的张载的后人们,有文化的并不多,能够研读张载著作并且能够为其流传做出贡献的也不多。但张世敏是有勇气的一个。他能够在55岁高龄自费去学习韩语,就是想帮助韩国大邱师范大学的张润洙教授,能够把张载的书籍翻译成韩文。目前,张润洙教授翻译的第二本张载的著作《横渠易说》即将出版。在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张载的关学思想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张载关学思想在新时期的重新流传和推广中,现任眉县政协主席的卢文远也是一个不能不提的人物。1999年,时任眉县副县长的卢文远,主持召开了张载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后,张载关学的研究以及张载祠墓的修缮都被纳入了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

如今,张载祠墓已经修缮一新。在眉县新任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对张载思想的学习已经成为当地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任务,而且张载的理论文章也已经走进了当地学生的课堂。他的“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爱民”的道德风范,“精思力践”的学风将在眉县乃至全国逐渐流传下去,这种精神也与当代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精神完全一致。


  本文关键词:为天地立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6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76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