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心灵鸡汤经典语录_南怀瑾语录霸气语录_最全的南怀瑾语录

发布时间:2016-07-28 02:04

  本文关键词:南怀瑾语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名言语录 >> 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语录

  2014-3-23  本站原创    

心灵鸡汤经典语录_南怀瑾语录霸气语录_最全的南怀瑾语录

  名言警句大都是生产生活的总结,或是人生道理的浓缩精华,那么你知道南怀瑾语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看一下南怀瑾语录吧。

心灵鸡汤经典语录_南怀瑾语录霸气语录_最全的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语录(一)

  所以,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

  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佛法还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社会上无处没有佛法。虽然佛教说,末法时代佛法要没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上,根本没有讲末法、像法、正法。佛法在世间是不生不灭的,真理在世间是不会变的,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表达有所不同而已。它不一定是这个形象,也不一定是这个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外表看起来是在拍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都是方便。有的人说话中不提一佛字,但是讲的都是佛法。我常希望你们同学能走这种菩萨道,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一讲宗教人家就头大。你可以不用说教的方式嘛,宣扬佛法不一定要讲佛经。可以把佛经变成电视剧、电影、笑话,只要把真理放进去了就是弘扬佛法。说不好听的,这就是「曲学阿世」,把真正的佛法作了改变,来拍世上群众的马屁。但是行菩萨道的人不怕这些罪名,他宁可谄媚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手法,去表达佛法的精义。但自己要有修持,有善巧方便,才可以不照老路子走,否则你不要轻言佛教革命。

  学佛要度人,什么是度人?你作人家的桥梁是度人。度人的方法太多了,不只是劝人出家才是度人,那是作理发匠度人。度人是作众生桥梁,助他渡过苦海,解除他的烦恼痛苦,甚至进而使他证得菩提。

  中国老话说文人千古相轻,我改了几个字来形容宗教界,就是宗教界千古相仇,彼此攻讦不休。跑江湖献艺卖膏药的,就是千古相恨,等于做生意说同行是冤家。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例如济颠和尚,已经成就了,仍然装疯卖傻,让人家看不起。

  南怀瑾语录(二)

  人如果能去掉了悭贪嫉妒,它的反面是什么?只有帮助人,只有恭维人,只有培养人,都希望别人好,一切荣耀都归于老兄你,那才是做到了不嫉妒。什么叫学佛?这就是学佛啊!你以为磕头拜佛,念经吃素,求佛保佑就是学佛?你还是求这四个字保佑你好一点,你把悭贪嫉妒这四个字真去掉了,你成佛的路走上一半还有余。

  譬如我们讲戒,传统佛法的大乘戒律,第一条就不能自赞毁他。自赞毁他是菩萨道中最严重的事,如果拿这四个字与一般心理学一起研究,你看这个社会活着的人,那一个不是走这条路线?如果不自赞毁他,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为了想出人头地,总想尽办法去伤害别人。假定有人自己站起来,不但没有伤害别人,同时使别人也站起来,这就是菩萨道,学佛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然而一般人做不到,自己站起来都犯了菩萨戒,在自赞,在毁他,都是毁谤他人,自己才成功。

  我常说,英雄的事业是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上,圣人则把天下人的痛苦一肩挑起,英雄与圣人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讲到自赞毁他,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的成就,都是算计了别人,以许多人的失败而成就了自己。假定有人做到了我成功,别人也得利益,那就是佛道、菩萨道。学佛的重点就在这个地方,千万要注意。

  什么是果报呢?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讲的四个字:‘天道好还’。‘还’也就是回转来,你怎么样付出去就怎么样收回来,不但回来,连本钱加利息一起回来。中国易经的道理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一条平路走久了一定是下坡;也没有永远向前走而不回转的,因为地球是圆的。

  南怀瑾语录(三)

  真正的佛法,,是要求自己布施出去,不希望求得果报回来;但是因此倒反而有善的果报回来,这就是回向的道理,然而他最初的目的并不是求这个。

  一个人至心接受,并且‘持’,什么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这个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讲‘至诚无息’,不息就是持,行住坐卧永远保持清净的心境,这才是正信。

  我讲真话,不讲客气话了,出家要修到无心地,才能称僧宝,换句话说,已经开悟了、得道了。其次,因出家而戒律精严的,也可以称僧宝,在家悟了道的,也可以属于僧宝之流。普通不管在家出家,修持没有到达无心地,或者戒律不精严,不能叫僧宝。但是,不管念佛也好,任何法门能够做到‘至心受持,一心不乱’,也属于僧宝。

  有道的人他不会说自己有道,说自己有道的人,那个道也差不多了。一个真正学佛修道的人,随时随地都是话头,都是问题。如果一切都觉得自己很聪明,一点都没有问题,实际上是个大笨蛋,笨蛋中的臭皮蛋,还发酸哩!

  我不喜欢保密,显也好,密也好,到我手里,我都公开,我的想法也是愿望,道是天下之公道,法是天下之公法。有缘,有信心,你自己拿去;没有缘,没有信心,单独传给你,你也修不成功。

  南怀瑾语录(四)

  什么叫解脱?不要以觉碍为碍,那就得自在了。学道而没有道的味道,觉得自己非常平凡,即使成了佛也很平实,平实就是道,平实就是佛法,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气,怪里怪气的,弄得与平常人不一样,那就不平实,那就有点入魔了。

  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了。

  哪一个是善知识呢?要‘心不住相’,心不被外形所限制住,走小路,不着声闻缘觉境界,声闻是小乘道罗汉境界,缘觉是独觉佛,也叫辟支佛,属中乘道;唯有走大乘道才有资格称善知识。他的戒律清严,‘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他教导众生讲究人格修养,守规矩,守戒律。‘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找到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大彻大悟。

  ‘礼记’的儒行篇,说明如何才有资格称得上知识份子,如同佛教的戒律,说得清清楚楚,其中提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么,怎么样才是师道呢?简单的分为两个观念,经师和人师。经师就是学问能够承先启后,人师可就难了,等于佛教的戒、定、慧样样俱足,大彻大悟,这才够得上善知识的标准。

  扩展阅读:南怀瑾的简介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1949年春赴台湾后,相继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教授[1]。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表示赞许[2]。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2]。《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2]。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晚年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于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逝世。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本文关键词:南怀瑾语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7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77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