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太白穴穴位的位置

发布时间:2016-08-04 04:00

  本文关键词:太白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取穴】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参考穴位图】

太白穴图解-中医养生堂"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泄泻,肠鸣,胃痛,胃痉挛,胃炎,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肠炎,,痔疮;
2.运动系统疾病:体重节痛,腰痛,下肢麻痹或疼痛
3.其他:痔漏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别名】大白穴。
【穴义】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纤维鞘、(踇)展肌腱、(踇)短屈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进入趾跖侧筋膜及其形成的趾纤维鞘的十字部,再进(踇)展肌(腱)和(踇)短屈肌(腱),该二肌为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名解】
(1)太白。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大白名意与此穴同,大,通太。
(2)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故为脾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4)足太阴原穴。原,本原也。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故为足太阴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肺性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临床应用】


  本文关键词:太白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82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