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捷报频传创佳绩(图片)

发布时间:2016-08-04 14:05

  本文关键词: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狼帝

  • 狼帝

  • 楼主回复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瑞丽社区。

       桃李耕耘矢志坚,繁花怒放又一年。2011年高考的凯歌还在耳边萦唱不息,万众瞩目的2012年高考又传捷报。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又到喜摘硕果时,睿智奋进的州民一中人不负众望,继去年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又一次创造了新的辉煌。这是州委、州***重视教育、推动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州教育局有效指导实施“五个主题年”结出的硕果,更是学校上下一心、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



    边陲名校捷报频传创佳绩




    李磊书记到州一中调研




    州长龚敬政视察学校

        领导的关怀
        助力学校科学发展
        长期以来,州委、州人大、州***、州政协的主要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和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建设发展工作,为学校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成为全州表率、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学校注入了动力。州委书记李磊到德宏任职不到一个月就亲临学校调研,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州长龚敬政心系教育、情有独钟,2011年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提出了指导性的发展意见,他说:“州民一中作为全州高中教育的龙头学校、标杆学校、示范学校,能让全州各族人民的孩子都走进这样的中学读书,是全州各族人民的现实期盼;是德宏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州委、州***的目标追求。希望学校加快建设和发展,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进一步把学校办成让社会、家长满意的学校、全省一流学校,能承载德宏学子崇高理想、美好未来的学校;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州民一中的投入,提升软硬建设环境;把州民一中办成边境线上最璀璨、最亮丽的民族中学。”分管教育的副州长孔勒干十分关注教师的成长、学校的规划与建设、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的引进与培训等情况,把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多次亲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今年高考前夕,孔勒干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临学校,看望教师、鼓励学生,为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鼓劲加油,勉励学子要以昂扬的斗志和拼搏的精神,做好高考最后几天的冲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州教育局局长王根顺始终对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长期有效、有力地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精心指导,多次走进学校,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并与师生座谈交流。
        优秀的理念
        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60年来,在州民一中一辈又一辈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可谓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学校传承和发扬了办学理念、办学总目标、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这其中,既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州委、***的亲切关怀,也饱含了州教育局的悉心指导。2008年,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视察学校,欣然为学校题写寄语:“智慧人生”。州委、州***把教育的发展列为全州“农业、教育、交通”三大战略之一。学校制定了《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和《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办学总目标、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论语.雍也》中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校提出了“优教、乐学”的办学理念。“优教”即优化教育,“乐学”即快乐学习。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用“严”、“爱”相融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快乐中创造、在快乐中成长,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办学总目标:全州表率,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办学思路:管理治校,科研兴校,人文名校;培养目标:让每个学生走进高校,让每个优生走进名校,让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发展。通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把学校打造成为“人文、书香、高效、民主”的校园,让学校成为一所“学生乐学、教师优教、家长满意、社会称颂、环境优美”的教育教学名校。同时,学校设计了与办学理念相呼应的校徽,其寓意:结构是一个同心圆,代表“师生同心、开拓创新”;充满动感的“1”如炬如剑,代表“敢为人先,争创一流”;金黄色代表辉煌的办学业绩。理念的建立与认可,从思想观念上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与保证作用。
        多渠道筹措资金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002年以来,在国家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不等不靠,采取“五个一点”的方式,即:“***投一点,社会引一点,银行贷一点,学校筹一点,施工队垫一点”,积极筹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由省城乡规划院对校园建设作了总体规划。根据规划一期项目,兴建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10块标准篮球场、8块排球场、10个乒乓球场、4块羽毛球场,新增一批体育器材,兴修道路,美化校园,建盖和翻修了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教师周转房。第二期规划项目能容纳1000多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室内体育馆已立项并通过初设方案,规划中的图书、艺术综合大楼已立项,正在设计当中。按标准配齐了理、化、生、地等学科的仪器、教具和挂图,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进入了教室。学校藏书11万册,有计算机345台。如今,学生们在风景如画、设施齐全的校园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茁壮成长。
        构建“12345”管理体系
        有效推动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本着“制度+情感”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着“1+1>2”的效用。为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学校人、财、物、事、信息,学校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数据化、绩效化、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着力建设校园的文化、制度、评价、激励,实现和谐统一,总结归纳出“12345”管理体系,即:“一个中心、两个车轮、三力推进、四大突破、五项加强”,这五个部分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系统。其中年级组与学科组双轨管理,各有侧重,是学校管理一大亮点。
        “一个中心”:紧扣教育教学中心。
        “二个车轮”:学校设立年级组,以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为主;设立学科组,以教学常规和教研为主。通过学科管理向教研要质量,通过年级管理向风气要质量。
        “三力推进”:领导力,教学力(教师能力),学习力(学生学风)。
        “四大突破”:校园文化人文性,教研的有效性,教师队伍建设实效性,学生养成教育的习惯性。
        “五项加强”:加强民主治校,加强以法治校,加强量化考核,加强激励机制,加强人文关怀。为此,还专门编写了《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教职工必读》、《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学生必读》两册,共71万字。
        “12345”管理体系内容涵盖了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后勤总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主导思想明确,环节配合紧密,流程运转规范的教育教学网络系统。由此,在先进的理念引领下,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学校大大拓展了现代教育的内涵,提高现代教育的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育人能力与水平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学科,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往往能够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着这所学校的成败。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师德规范八要八不》,并精要为16个字“守法、敬业、爱岗、律己、协作、端庄、平和、表率。”同时,还制定了《州民一中教师仪容仪表实施细则》。学校有一支以班主任为主的德育骨干队伍,坚持开好“五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年级组会,每学年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或班主任工作案例评析会,每学期1-2次家长会,每周一次晨会。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五个开展”,即:严把入口关,开展好岗前培训;开展好“磨课”活动;开展好师徒结队活动;开展“教坛新秀”课堂教学竞赛;办好专题讲座。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校本培训工作,制定了《州民一中校本培训方案》,明确了校本培训的领导机构人员、培训计划等内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做到“两个一”,即:自学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每学期要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近三年,学校每位教师都参加过校内培训,共有639位教师参加了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有38位教师参加过州、省、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中,有26篇论文被云南省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网登载,有35篇论文在省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阶段性总结会上进行交流,被教育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评为先进集体,有两位老师被评为先进个人,三篇论文荣获一等奖,三篇论文荣获二等奖。学校有省级名校长1人,特级教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州级骨干教师2人,校级骨干教师39人。通过学习与培训,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鲜明的教育特色
        打造学校亮丽的名片
        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规律及途径,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学生勇敢、善良、聪明、礼貌、勤劳等优良品质,并把这些品质有效的整合到学习和发展上,组织实施了《网络环境对边疆民族地区中学生情绪智力影响的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近年来已向多所大学输送了大批少数民族优秀生。2009年,当地少数民族考生共有171人,其中达一本27人,本科以上99人,总达线人数为143人,达线率为83.63%;2010年,当地少数民族考生共有158人,其中达一本18人,本科以上90人,总达线人数为144人,达线率为91.14%;2011年,少数民族考生共有195人,本科以上160人,总达线人数为194人,达线率为99.5%。2008年景颇族学生刀芳怡以634分取得全州文科状元,被武汉大学录取;2010年傣族学生蚌绍诗(理科)以全省第5名69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景颇族学生雷茗以653分名列全省第52名,被复旦大学录取。此外,还涌现出许多少数民族的优秀人才,如傣族学生小石以639分被中山大学录取,傣族学生石明东以623分被同济大学录取。2012年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斐然,傣族学生袁景娜获得643分的高分、景颇族学生排南翁获得621分的优秀成绩。 
    科技教育是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具有优良的传统。2004年,学校创造性地在初中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开设一个学期《科学》课程,编辑出版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校本教材,形成了“《科学》课程+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科普教育模式。同时,设专任教师,明确教育思想,研究教学内容,核定课时及考核办法,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化。几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1项次、省级奖179项次、州级奖257项次,获奖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对云南省的科技教育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成为全省科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先后被评为州级、省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州级、省级、国家级绿色学校;两名教师获全国科技教育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多名教师获省级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一名教师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4年以来,在州委、州***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教育局直接领导下,学校推行差异化配餐制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初显。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初步探索出以教学设计、学案为抓手,构建“先学后教,问题引导,精讲精练,当堂检测,课后配餐”的课堂教学模式。四年来,学校老师共编写了教学设计5568份、学案6960份,达到每课时都有设计和学案,并按3个年级、9个学科编辑了27本共计上千万字的校本教材。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学科组建设,强化集体备课,强化磨课,开展研究课、竞赛课、示范课活动,同时注重评课,狠抓有效教学,注重塑造生命课堂。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状态引导学生专注听课,使学生悟透上课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行为发生了转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几年来,教师研究出的教学设计、学案在全州得到好评和推广,先后有省内外学校的教师到学校交流学习,昆明、广州、山西、北京、上海等省内外专家和同行到校交流指导。学校教师多次在省内外上观摩课和竞赛课,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2008年学校开展教师教学艺术展示,大部分教师都形成了各自特点的教学风格。在全州历时三年9个学科的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竞赛中,学校有7个学科获全州第一名,2个学科获第2名。2009年,在全州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中,9个学科一等奖均被学校包揽。2010年9月,学校语文教师李正保等4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中学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他们的课堂教学展示,特别是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设计和学案设计引起了与会专家及全国各省市的语文同行的高度关注,成为本次研讨活动的一个亮点;同年10月,生物、化学的两位教师到上海参加全国“民教杯”电子白板说课竞赛,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同年11月,一位数学教师到北京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会上有关教学设计的交流发言引起同行的关注和专家的认可。2011年,学校教学副校长杨伟代表全州到怒江州做科学备考经验交流;5位教师到上海参加电子白板说课大赛均获大奖,其中3人次荣获一等奖;同年,6位教师参加云南省课堂大赛,3人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2等奖。2012年上半年2位教师参加全州高中优质课展示赛均荣获一等奖。
        加强教学研究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科研兴校”是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的教科处加强领导与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形成了“实践——反思——提升”的教研模式。紧紧抓住“课堂”和“课题”,以学科组为依托,通过“一次讲课,二次跟踪”、“1+2”课例研究,一方面促进教师的行为跟进、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又使所在的学科组成为群体合作的共同组织,并以“课题”为抓手,强化校本教研,总结规律,提升教育理念,先后制定了《德宏州民一中“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和《德宏州民一中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截至2012年6月,我校已结题的国家级课题2个,正在研究的国家级重点课题2个;已申报省级课题6个,已结题的省级课题4个;申报州级课题10个,已结题8个。2010年以来,各班都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整合技术在学校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研究》获省优秀课题二等奖。三年来学校共磨课660节582人次。新教师廖昌丽工作不满一年,通过磨课在全州生物课堂竞赛中获一等奖。学校至今共收集教师论文1130多篇,其中部分论文获国家、省、州级以上奖励。仅2010年就有34篇论文在省级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17篇;2010年,学校两位教师获州级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一等奖,4位教师获二等奖。2006年编辑了第三部教育教学论文集《反思集》,收录了165篇文章;2008年编辑了第四部教育教学论文集《发展集》,收录了120余篇文章。2009年至今,编辑整理了《教学设计》、《学案》各百余册;《教学反思》10册;《教师编题竞赛题集》3册;供全州使用的《高考复习指导》丛书3册。2009年荣获德宏州教育科研一等奖;2010年荣获全州教育科研先进学校。2012年学校荣获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校本建设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重点资助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基地”。
        以德为本  全面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学校提出“德育与教学并驾齐驱”的工作理念,要求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成长。近60年的办学历史,使学校积淀了优秀的文化。学校有优秀的校歌、标志性的校徽;有严谨的校训、教风和校风,这些文化如和风细雨般滋润着莘莘学子。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注重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建有“益暖春行”、“志愿者”、“文学社”、“广播站”等社团,坚持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涌现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学校校友李宝莲获1986年汉城亚运会女子标枪冠军,学校以她为原型建造了一座青铜雕像——“掷标枪者”;瞿强勇、刘佳莉、陈宏华、吴高莲子等一批优秀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生;一大批优秀学生被评为校园百佳;学校校报《边陲红韵》成为学生交流成长的重要阵地;从2007年学校发展第一批学生党员至今,已有65名优秀同学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2009年至今,学校在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连续三年获团体总分第一,体育艺术特长生参加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叶俊杰同学到北京参加少数民族学生文艺会演,获全国一等奖;邵宗财同学(景颇族)被评为云南省美德少年,在盈江发生地震灾害后,他带领学校同学向社会各界募捐,把两万余元善款送到灾区人民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学校2007届优秀毕业生张金达同学,从小在计算机和科技创新方面有浓厚兴趣和超常才能,读高中期间,学校为其提供一间单独学习室,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计算机世界中,使他的特长和潜能得到了最为有效的发展,现在22岁的他已成为上海华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说:“至今,我的身边一直保留和陪伴的是洗干净、叠整齐的州民一中红校服。离校后踏入社会,自己创业,路途漫漫坎坷重重,刚开始信心不是很足,但每当打开红校服,回想起高中时光,想起老师同学对自己殷切的盼望和无限的鼓励,自己便会信心大增,更好地去工作,并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加强校际交流  引领德宏教育
        州委、州***和州教育局历来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州教育局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教师能力、提升学校管理和提升教育质量上,并以“五个常规年”为手段,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级完中,州民一中在全州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了骨干和示范引领的作用。
        从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承办过4次以上全州高中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研讨会或推进会。与梁河一中结成州内兄弟学校,学校派一名领导到梁河一中交流锻炼(一年);学校校长或副校长7次在全州教育系统的会议上交流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2011年10月25日,全州高中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9位教师(其中有7位学科长、备课组长)给全州与会老师上了示范课,有5个学科展示了集体备课过程。所有参会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们的课堂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有机会我们还要再来观摩。”“如果能把这套模式在全州推广,那我们的学科组效率都会有全面提升。”此外,学校积极与省内外许多先进中学、大学开展交流与学习。2009年12月24日与广州第十中学缔结为友好学校;2010年4月12日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一行30多人教育考察团莅临学校;2010年4月8日广东省中山市教育考察团到校指导工作;2011年3月14日广州越秀区教育考察团一行21人到校考察;2010年10月26日,北京大学招办云南招生组组长刘旭东到校为学生作讲座;2011年3月27日,清华大学招生办云南招生组组长项春到校为学生作讲座;2012年4月江苏淮安教育考察团到学校交流学习。在示范中成长,在成长追求卓越,已成为学校教师的共识和基本工作状态。
        质量立校  铸造一流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按照“让每个学生都能走进高校,让每个优生走进名校,让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培养目标,贯彻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一手抓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手抓复习教学有效性研究,形成了三轮复习+阶段性演练的高考复习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抓好复习教学“五环节”,即“讲、练、点、评、测”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每节课的目标达成。近年来,在高中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考成绩保持了连年攀升。
        2009年,共有519名学生参加高考,600分以上共有21人,其中文科1人、理科20人,占全省的2.05%;陈旭同学获全省第37名,王欣同学以602分获全州文科状元;全州理科前10名中,学校占了9名;达一本线169人,达线率32.56%;总上线人数488人,达线率94.03%。
        2010年,共有601名学生参加高考,理科600分以上有19人,占全省的1.45%;蚌绍诗同学以695分名列全省第5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许琛同学以598分喜获全州文科状元,名列全省第55名;达一本线177人,达线率30%;总上线人数594人,达线率99%。
        2011年,共有630名学生参加高考,600分以上共有11人,其中文科3人、理科8人,占全省的1.43%;瞿强勇同学以685分获全省第6名,成为滇西理科冠军、全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陈宏华同学以629分获全省第10名,全州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吴高莲子同学获全省第42名,雷茗同学获全省第52名;达一本线207人,达线率32.86%;总上线人数625人,达线率99.21%。
        2012年,是让州民一中欢欣鼓舞的一年。14个班767人参加高考,全部达线,达线率为100%;600分以上有35人,占全省2.4%,在去年1.4%的基础上上升了71%;重点上线率大幅提高,达重点大学线的有332人,达线率43.28%,在去年33%的优异成绩基础上提高了10个百分点;陈祖玉同学以690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4名。高考的捷报、成绩的优异、亮点的频出,无一不全面彰显了州民一中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办学水平,高考的胜利,更是给州民一中办学60年献出的厚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对新的形势,州民一中人必将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深厚的传承意识、强烈的吸纳意识和坚定的争先意识,在州委、州***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规范、扎实的作风,向着一级一等办学水平奋力前进,以优异的成绩为党的十八大献礼,回报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全州人民的厚爱。。(本专刊文、图均由 州民一中 提供)


      本文关键词: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4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84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