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张惜妍的报告文学_人物报告文学作品_报告文学《中国老兵安魂曲》读后/FONT

发布时间:2016-08-05 05:09

  本文关键词:报告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作者:郭艳

 

  高艳国、赵方新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老兵安魂曲》(刊于《中国作家》杂志2016年第4期,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在朴素真切的叙事中,激情陈诉中国抗战老兵深沉的山河故国之思,秉笔直书金戈铁马之后的寂寞荒凉,赋予战争中惨烈牺牲英魂真正崇高与庄严的追思。作品通过海峡两岸三位老兵为阵亡老兵们“安魂”的义举,彰显了中国传统“信”与“义”的坚忍不拔与坚定无畏。所谓“安魂”者,是对逝者有信有义的招魂,因其战火硝烟的感同身受,故有劫后余生的豁达与感念。因有坎坷崎岖的情感心路,才有故国万里寻觅探究的真心与执念。  

  这是一部有着极强国族文化认同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军队在亚洲战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场战争一次次以血与火的残酷提醒中国人:一个真正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之艰难。老兵们恰恰是以生命来建构国族与历史的先行者,他们个人以极强的符码象征性昭示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多舛的遭际与命运。老兵们身前身后的遭遇其实也正是暗示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艰难困顿。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三位老兵从台湾、山西、山东三个不同地域发出招魂声。作品通过大量亲历的历史瞬间,电光石火般地点亮了记忆中那种对于魂归故里的执着,对于祖先宗族的认同,对于一诺千金的坚守,对于生命尊严的捍卫……

  三位耄耋之年的老兵,他们在当下现实中进行着魔幻现实的招魂,通过招魂聚拢被淡忘的血痕,还原鲜活的历史情境,重塑具有生命重量的一个个抗战老兵,在国族经验的维度中摹写了老兵们独特的生命经验与情感表达。作品以史传传统的殷殷之情重新唤醒正义与崇高的神圣情感,以民族记忆的方式印刻国族历史中个人的悲怆与苦难。这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赋予这部作品极其重要的国族文化认同。

  正是对于当下现实的深切自省与反思,才能够让作者以史家的责任感去探寻和记录。这部作品中三位老兵行为上是拯救逝去老兵们的魂魄,实际上难道不是通过招魂的方式来替生者进行某种忏悔与救赎吗?作者叙述了颇具古风的善待逝者的义行,讲述了众多被战火淬炼过的魂魄在天地幽冥中的终极叩寻,通过“亡灵的叙事”重回人性的庄严,重塑生命的尊严。同时,在全球资本笼罩下,在物质享乐和功利主义的时尚之风中,作品用肝胆肺腑之言为老兵招魂,在更高的人性层面回溯二战历史中的人与人的命运,这些都具有相当严肃的当下性启示与意义。作品流淌着浓浓的故国之思,传递着切切的故土之情,,提供了另一个反思中国现当代民族记忆的历史维度,现代国族被放置到传统人文精魂的现代传承中去续写,中国人对于战争的创伤与创伤性记忆被放置到终极归宿中来弥合。

  (作者单位:鲁迅文学院)


  本文关键词:报告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85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