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核心期刊 >

12青岛科技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6-08-06 17:09

  本文关键词: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话题: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   教学方法   社会实践   心理素质   山东省   专业

附件1

青岛科技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

申 报 书

学 院 名 称专 业 名 称专业负责人填 报 日 期

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四月

填 写 说 明

一、注意事项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申报书用A4纸双面印制,在左侧装订。 4. 表格可扩充或另附页。

二、注释

1.专业指由教育部、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或备案的普通本科专业。 2.学生指本专业的普通本科学生。

3.老、中、青分别指55岁(含)以上、40~55岁、40岁(含)以下。 4.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请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一并填写。

5. 教师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和获奖情况需另附目录清单。

6. 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指获校级及以上奖励的教材、教学成果、优秀或精品课程等。

7. 教学研究论文、编写的教材和承担的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需另附目录清单。 8. 年级需注明××××级×年级(例:2002级2年级)。

9. 项目性质分教师科研项目、学校立项学生科研项目、学生自选项目、其他等类型填写。

10. 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机电产品设计

竞赛、挑战杯创新和创业设计竞赛等。

11.教学经费指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

12.实验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13.人才培养背景包括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

一、专业和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专业【1】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专业设置时间 首届毕业生时间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本校相近专业

4

工商管理

学科类别 1985年 1987年 349

专业代码

管理学

首次招生【2】时间 1985年已有毕业生届数 累计毕业生数

20届 1650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

是否校级及以上教改试点专业或示范专业

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学历

姜 真 本科

性别 学位

女 学士

企业管理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青岛科技大学重点学科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1955.5教 授

现任职务(包括社会兼职) 从事专业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单位

工商管理系副主任 企业管理

88959021

住宅 手机

85763970 13791949662

aa521521@public.qd.sd.cn

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时间 2004年 2004年

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

负责的“企业管理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家选拔机制的模

授奖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厅

2004年 式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家创新选择的差异分析”获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

山东省科技厅

2005年 2005年

《安全工程师基础教程—安全管理》获山东软科学三等奖

“企业管理学课程建设与创新”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

二、师资队伍情况

专职教师人数

27

其中高级职称比例

1∶ 16 ∶10 85%

具有硕士学位人数

85%

教师中老、中、青的比例为【3】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4

19

教 师 队 伍 一 览 表

序号 1

姓名

性年专业技别 龄 术职务

50

教授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4】

任教课程

产业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战略管理 消费行为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财务管理与分析 国际金融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

运筹学、物流

管理 国际贸易实务 管理信息系

备注

李 立 研究生硕士经济学

2 3 4 5 6 7

雷仲敏 刘志远 叶焕民 刘树艳 蔡苏文

男 男 男 女 女

54 研究员43

教授

研究生研究生大 学 研究生研究生

硕士硕士学士硕士双学士 硕士硕士(在读博士)硕士学士

钢铁冶金工业经济 管理工程,企业管理 经济学 工业经济 经济学 心理学、 管理学 数学,运筹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贸易经济 数学

51 研究员43 43

教授 教授

刘广珠 男 48 教授 研究生

8 孙在东 男 43 教授 研究生

9 10

许建平 徐敏奎

女 男

47 60

教授 教授

研究生大学

11 袁 博 女 42 副教授大 学 学士

生产运作管

管理工程,

理,企业管理

政治经济

学,安全管理

12 徐 倩 女 43 副教授双学位学士硕士(在读博士)硕士

化学,管理

学 英语、经济学,企业管

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项目管理,企业管理,财政

学 统计学 证券市场与投资 会计学 会计学,资产管理与评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战略管理,管理思想史 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 项目管理

13 赵瑞美 女 38 副教授研究生

14 董 华 女 34 副教授研究生系统工程 计划统计 政治经济学 经济管理 工业会计,工商管理 会计学

15 16 17 18 19 20 21

张占贞 女 38 副教授

大学本科 大学 研究生

硕士

张天旺 解秀玉

男 女

50 副教授42 副教授

学士硕士

田莉杰 女 42 副教授研究生硕士

岑彩云 李文明 王玉梅

女 男 女

36 副教授32 副教授34 副教授

研究生研究生研究生

硕士博士博士

贸易经济 企业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际贸易、农业经济与管理 会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2 于洋 女 33 副教授研究生博士

23 王玉英 女 35 副教授研究生硕士会计学 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学,管理思想史

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学 预测与决策分析 专业外语,工商管理案例分析

24 朱延春 男 33 讲师 研究生硕士管理学

25 26 27

焦晋芳 边伟军

女 男

28 36

讲师 讲师

研究生研究生

硕士硕士

会计学,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会计学, 企业管理

张 雯 女 28 助教 研究生硕士

12青岛科技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_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

三、本专业教学与科研情况

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比例 教师近五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量【5】教师近五年编写出版的教材数量【5】

近五年承担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数量【5】

项目名称 主持人 获奖等级

企业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信息系

统 财务管理学 市场营销学 国际贸易实

务 企业管理学新编

姜真 谢秀玉 徐敏奎 张天旺 刘志远 许建平

省级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优秀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优秀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市优秀成果三等奖,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

100% 8 10 13 授予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市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

姜真

教师教学获奖情况

【6】

安全工程师基础教程——安全管理 企业管理学课程建设与创新

姜真

姜真 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财务与管理模拟试验教学法的研究》,第2位

《会计学》课程立项校级优秀课程 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影响

刘树艳

获青岛化工学院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获青岛科技大学”校级优秀课程”及校教学研究成果1等奖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青岛化工学院

解秀玉 青岛科技大学

刘广珠 山东省教育厅

是否博士点 否 是否硕士点 是否国家或 省级重点实验室

125

是 否

是否国家或

省级重点学科

近五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7】

近五年教师出版专著数【7】

近五年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科技研究与开发项目情况

年份 2001

项目名称 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研究 山西煤炭开采水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及其

评价

主持人 姜真

9

下达或委托 项目单位 山东省教委

完成情况 结 项

2001 雷仲敏 山西省计委 结 项

山东省企业管

2001 理干部心理素

质研究 2002 2002

山东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研究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山西市场发展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刘广珠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

结 项

许建平 雷仲敏

结 项 结 项

2002 叶焕民 山西省政府 结 项

2002 徐倩 山东省教委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

结 项 结 项

青岛市软件企

2002 业发展问题研

究 2003

国有企业经营者培养机制研

究 政府主导型人力资源中介组织改革与发展

研究 山东省高校人力资本定价及薪酬设计研究 煤炭气化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山东省高校人力资本定价及薪酬设计研究

徐倩

姜真 山东省教委 结 项

2003

李新建(赵瑞

美)

国家社科基金 完成

2003 刘广珠

山东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资助

项目 国家“863计划”

结 项

2003 雷仲敏 结 项

2003 谢秀玉 山东省教育厅 结 项

多元能源结构

2003 下区域能源结

构调整研究

雷仲敏

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结 项

2004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家选拔机制的模式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家创新选择的差异

分析 科技资源整合与集成机制研究 民营企业家素质与企业生命周期相关性研

究 青岛高新区在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中的功能定位与实施对策研究

姜真 山东省科技厅 结 项

2004 李 立

山东省重点社科规划项目 山东省社科规

划办

结 项

2004 姜 真 结 项

2004 姜真 山东省科技厅 结 项

城市经济学:学

2004 科发展现状及

未来趋势

能源基地开发与山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研究 能源基地投资结构调整对策

研究 我国煤炭期货品种开发研究 半岛都市群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化城市建设

研究 名牌战略与城市竞争力研究 中国能源安全与发展研究 项目名称

雷仲敏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中国生产力学会与山西省人民政府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

结 项

2004 雷仲敏 结 项

2004 叶焕民 结 项

2005 雷仲敏 结 项

2005 叶焕民

山东省社科规划办

在研

2005 徐倩 雷仲敏

获奖人

国家科技部 中国生产力学会

获奖等级

在研

2006

五年教

年份

在研 授奖部门

师科研

成果获2001 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2001

企业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山西省“十五”时期投资总量、结构、效益研究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兴趣研究 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影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作 我国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研究 我国煤炭商品市场发育运作研究

山西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 山西煤炭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科技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研究 山东省企业管理干部心理素质研究 安全工程师基础教程——安全管理 青岛软件企业发展研究 国内三大啤酒集团购并战略评析

李立

中国石油与化 学工业科技进 步三等奖 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煤炭工业市场经济特别贡献奖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应用研究类 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应用研究类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等 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原国家石化局

叶焕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

2001 刘广珠 山东省教育厅

2001 刘广珠 山东省教育厅

2002 李立

省社科规划领导

小组 省社科规划领导

小组 煤炭工业市场经济特别贡献奖评委会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省社科规划领导

小组

2002 江奔东、李立

2001 雷仲敏

2003 雷仲敏

2003 雷仲敏

2002 李立

2003 刘广珠 山东省教育厅

2005 姜真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 山东省科技厅

2002 徐倩

2005 李 立 山东省教育厅

四、近五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和获奖情况

名称

国内三大啤酒集团购并模式评价与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 年级【8】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版)

时间、期号

出版专著、发表旅游业的服务论文创新与品牌建情况 设

服务业中小企

业连锁经营的策略与管理

覃曦 98级 2003.1

马月华 98级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1

黄程 98级 2003.3

项目名称

民营企业家素

姓名 年级【8】项目性质【9】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

时间

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等情况

质与企业生命周期相关性研

究 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

实 “国有企业经营者培养机制研究”

张蕾蕾 2001级 2004年

全体 学生

2000级 山东省教育厅 2002年

黄程

98级

山东省教育厅

2002年

省级奖项及等级 姓名 年级【8】及以

刘媛媛、

上各“挑战杯”三等

张长庆、2000级

奖 类学

程振春

科竞

赛获“挑战杯”二等

黄程 1998级 奖情奖

况【10】

奖项及等级

获其它校级以上各类奖励情况

省级优秀论文 省级优秀论文 校级优秀论文 国家级奖学金 省优秀毕业生

颁奖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时间

2002年

山东省教育厅 2000年

姓名

黄程 张蕾蕾 连云海游嫣等 王常雄 单惕明

年级【8】

98级 2001级 2000级 1999级 2001级

颁奖单位

省教育厅 省教育厅 青岛科技大学 省教育厅 省教育厅

时间

2002年 2005年 2004年 2002年 2005年

12青岛科技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_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

五、教学条件 教材中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 70%

使用原版教材授课的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

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程比例 80 %

近五年累计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 120万元

近五年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数量【11】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800元 800元 800元 800元 800元 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12】

本专业应开实验个数 3000元 5 实验开出率 实际开出

实验个数 100 % 5

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单位

金碟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科技馆 有否协议有 承担的教学任务 管理业务实习 每次接受学生人数 40 60 60 60 有 管理流程认识 有 管理业务实习 有 管理业务实习 六、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

近五届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

近五届学生累计英语六级通过率

本专业近五年招生数

2001年

84

近五年毕业生

情况

本专业近五年

学士学位获得率本专业近五年

学生考研录取率本专业近五年

毕业生一次性

就业率 2002年83 2003年 128 2004年 73 2005年 65 98% 52% 近五年平均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 2001年 2002年 95%4%84.8%2003年 92%4.5%100% 97.9% 2004年 2005年 93%6%96.39%

七、专业有关状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1.历史沿革与成就

企业管理学学科早已成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的主力军的角色,全国各高校均在企业管理学科的发展上倾注了较多的力量。以企业管理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化;以管理学科的发展促进理工科专业学生(从本专科到硕士、博士层次)由技能单一的窄知识面的知识结构向一专多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转型;以管理学科的发展为学校自身建设培养更多能承担学校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重任的得力干部。管理学科在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具有交叉复合性,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上具有强应用性和经济效益性,在学科分支领域的分布上具有可延展性和多维性,在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上具有宽覆盖面,在吸收其他学科知识方面具有高包容性和开放性,这些特点,既促进了学科自身的发展,也是各高校着力加强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主因。

工商管理专业是企业管理学科下主要的专业方向,是青岛科技大学设置较早、影响较大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教学科研人员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参与了青岛市经委组织的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承接了大量企业横向委托的应用性项目研究工作,承接了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到山东省、青岛市等不同层次的纵向课题研究工作,承接了齐鲁石化等大、中、小型各类企业的横向委托咨询课题,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山东省、青岛市、中国石化协会,以及不同层级学会的奖励。在学科核心期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课题委托单位,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培养的各类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具有比较良好的实践能力。随着每年毕业生的递增,本专业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扩散。

本专业1985年月获准招收专科生,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确定为青岛科技大学重点学科。从开始招生起,有毕业生20届,累计毕业生人1600余人,现有349人在校生。另外,还举办工商管理干部培训班近20次,为社会各界培养数百名高级管理干部。

本专业现有教师27人,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经验丰富,教育质量较高。本专业教师曾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完成省级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9部,教材10余部,在《经济管理》、《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经济信息》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5篇,获省级科研奖励15项。

本专业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均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自编教材《企业管理学新编》获得了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获青岛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4年“企业管理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06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极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学生学风扎实,学习氛围浓厚,基本知识技能过硬。有多人获得双学位,此外还有多人次被评为省级拔尖学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个工作领域,目前都成为各个部门的骨干力量,许多走向重要领导岗位,还有的成为了企业家、律师,大学教授;为山东乃至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多年来,本专业始终重视教学改革,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综合性、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

一、专业优势

1、形成了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自1985年以来,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充实和完善了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讲师3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5%;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人。一支以中青年教学骨干为中心、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搭配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

2.探索并形成了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本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1)新教师听课制度。规定新来的老师和初次上课的老师,必须听相关课程老师30课时,并且专门配备有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从备课到考试整个过程逐一帮助其熟悉适应。(2)课程负责制。每门课指定专门老师负责统一协调,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反映,课程进度检查,考试出题等。负责负责人由教师轮流担当,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既熟悉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要求,又能看出自己的不足,自觉改正不符合教学规范与要求的行为,保证了教学质量。(3)集体研讨会。每门课每学期分别进行至少五次以上的集体备课,基本做到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4)教学管理方法-PDCA。P(Plan)即计划,我们的计划是教学大纲;D(Do)即执行;C(Check)即检查。课程负责人对课程组每位教师的授课每学期至少要听一次,以了解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与进度与大纲是否相符,了解其授课质量是否满足教学的要求。A(Action)即处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

3.科研实力雄厚,凝聚力强的学术队伍逐渐建立。学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近几年通过人才引进,我专业教师已取得了多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在青岛市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学术队伍凝聚力强,年龄结构合理,很有发展潜力。

二、办学特色

工商管理专业现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总结为“两性一突出”:

1.理论教学前沿性。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理论具有时代特征强,变化快的特点。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实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此,我们在理论教学方面始终强调了解、关注、和学习这些前沿性的理论的重要性,在教师之间开展学术研讨会,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学科的发展前沿,结合集体备课,力争将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融入到教学课程内容中去。

2.突出案例教学。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之本。为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我们将案例教学确定为本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不断探索案例教学的方法改革,并在教学中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程中。特别是在技术性核心主干课程中更加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强调案例教学的规范性,规定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课时。许多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学形式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机械式讲授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主要表现为:第一,加强第一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第二,大规模组织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如讨论、讲座、情景模拟等;第三,广泛开展第三课堂,如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切身体验、锻炼自我、了解企业和社会的机会和支持条件;第四,开辟网络课堂;如今我们已创建了企业管理学网络课程,并将继续创建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三个教学网页。

3.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低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强调在对比学习传统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代背景相联系,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复合管理人才。创新型管理人才是指能够通过创新性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等来解决现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使企业能够获取和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得到顺利发展,其实质即守业和发展。创业型人才是指能够从无到有创建一个新的企业,并使之不断做大做强。创新型和创业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既能自主创业,又能通过创新性管理来守业和促进企业发展。

创新是时代的特征,是企业、乃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无论从个人竞争的角度还是肩负未来的社会职责来说,创新能力都是使其综合能力的根本体现。同时,基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和整个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中小企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所以,我们鼓励学生的自主创业,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力争在学校教育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持与保障,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帮助解决整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社会问题,并进一步产生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积极创新、快速反应、善于沟通的能力,具有经营管理、可行性研究、策划和创办企业、资本运营等专业技能,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能适应企业诊断和企业策划工作的需要;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归纳、整理、分析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具有健全的体魄,文明的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

4.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13】调研论证、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管理专业和人才需求具有以下时代背景和特点:

管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仍将继续推进社会的发展。因为:(1)目前资源短缺仍是我国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仍是管理应当解决的问题;(2)实践证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管理学科和人才需求的特点一是它的强应用性和实践性。所研究的问题,无一例外的来自于现实企业管理职能的实践活动,它所提出的理论观点,也必须无一例外的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一学科的发展,直接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二是它的动态性。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形态的改变,科技水平的跃升,管理和营销工具的现代化,不断对学科和学科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它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间所起的桥梁纽带作用。它是联结宏观和微观、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经济学理论所提出的增长模式(数量扩张和质量深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理论,有待于本学科实用化、操作化、具体化。四是学科研究对象与应用领域的广覆盖率。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组织结构形态,都是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个体家庭、社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乃至政党、社团。五是它在人才培养方面,就业途径和渠道的广泛适用性。学科内各种层次的人才,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都应有极高的就业适应性。

二、管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近年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是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方面,实证性研究加强,数学工具广泛使用,定量化趋势强化,不是以单纯的定性分析为阐述模式。

二是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新的研究课题不断出现,研究视野远程化。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比如非赢利组织的营销、城市营销、绿色营销、电子商务等分支学科不断涌现。

三是企业管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衔接紧密化,开放性的吸纳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为我所用。如市场营销和产业经济学的衔接,在行业和产业的层次上研究营销环节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保等学科的复合交叉。

四是紧紧扣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

五是在信息数据库等研究基础条件方面,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导致研究工作成本攀升。以前很多公开使用的资料及数据信息,现在必须有偿使用。以国家信息中心的行业分析报告为例,年度报告的订阅费高达十几万。

六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广泛使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对软硬件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沙盘教学等专业教学方式效果得到首肯,而一套模拟软件动辄数万。

七是对学科人才的要求向复合型倾斜,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并重。

12青岛科技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_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

八、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

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一、整体目标:

1. 把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山东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为管理学科申报省部级重点学科打下良好基础.

2. 努力通过自身的应用性研究工作,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产业界和各级政府中不断扩展专业品牌影响力,为社会创造更大实用价值,力争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被采用。

3. 是努力培养好本专科学生和硕士生,使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具有突出的就业竞争力。

4. 产生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包括专著、教材、科研项目、二、专业建设的思路:

1.转变观念,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1)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在现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大力开发实践基地,(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第一课堂)不是教学的唯一形式, 应有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如讨论、讲座等)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参加科学研究等)。结合网络教学,在建设好现有企业管理学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再积极申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新的优秀建设课程,并力争建成系列课程网站。

(3)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融入到本科教学中。一方面要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本科教学更新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让本科生尽早进行科研训练, 使学生了解知识创新的过程。

(4)实施个性化教育。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让学生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开发智慧、挖掘潜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在创业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激情,而这些往往是创新的动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有专长者来校工作,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管理、支持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积极聘请校内外的在职和离职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到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来。

3.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一方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造良好学术氛围和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本学科的科研力量,进行“集团作战”,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一方面要积极承办国家级和省级的学术研讨会,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学术报告会活动,定期邀请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声望和影响的本学科专家学者来校学术交流。

5.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2.现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修订的计划及根据

工商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计划,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知识面得以拓宽,学习自主性明显进步,分析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四级英语通过率平均维持在98%的水平,六级为52%,学位通过率85%以上,有多人获得双学位,先后有15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省校级优秀学士论文。毕业生的管理技能有了切实提高,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得到各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一次就业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

经过近几年的积累,将在现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人才培养计划将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实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目标。针对社会对创新型管理人才需求的趋势,我们将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修订培养计划和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及目标。培养计划制定要坚持长期以来总结出的20字方针:

1.目标导向。无论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等方面都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与创业型复合管理人才”的目标来制定和实施。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无法制定出好的培养计划。

2.借鉴经验。收集大量著名高校的管理专业有关培养计划安排和实施情况的资料,经过消化吸收,总结出他们的先进经验,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3.注重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是我们评价教学计划的根本依据。我们的专业教师和督导员曾就部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学期安排、课程的集中程度、教学大纲等多次征求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的建议和意见,并将这些意见作为下一轮教学计划改革的重点;

4.关注前沿。由于管理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这就要求我们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密切地关注学术前沿,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5.满足需求。社会是我们最终的服务对象,他们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此应经常展开社会需求的调查。

3.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现状:本专业共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讲师3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5%;博士4人,硕士1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人。

目标:培养、聘请”等措施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引进智力资源,尤其在引进高水平大师级人物方面有所突破,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

思路与措施:

(1)根据本专业学生规模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整体规划和政策范围内,合理制定招聘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力争每年能顺利引进2-3名博士,通过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途径,确保引进高层次人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汇聚校内外人才,提升学院的学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制定培养计划,立足自我培养,保证每年有2名左右的青年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同时从政策、财力、物力各方面加大对学术骨干和学术新秀的扶持和培养力度。

(3)做好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和培训。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骨干队伍。同时实行教师竞争上课制度,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

4.专项经费投入情况与计划(包括过去五年内经费投入的年份、建设项目和经费数额,以及未来五年内拟建项目及所需经费)

自2001年来,本专业各项建设投资累计120万元,包括实验室建设42课程建设15万、教材建设6万、师资队伍建设3.5万,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建设20万。专业建设资金使用合理,在总额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计划未来5年的建设项目及经费支出:

实验室建设 70万元

课程建设 20万元

教材建设 10万元

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建设 30万元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一、现状:

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重视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单纯讲授课本知识的思路框架,而是紧紧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动态性。每年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注意对教材的及时更换和内容的补充,在保证课程基本理论构架基础上,及时增加新的内容,保证学科理论的前沿性与实用性。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根据知识的梯度结构和衔接关系,在遵循先行安排基础性和理论性课程,后继技术性和核心主干课程的原则下,考察并借鉴部分名校的设计经验,同时,就部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学期安排、课程的集中程度、教学大纲等多次征求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的建议和意见,在保证主干课程的前提下,增加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目前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板块组成的多层面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案例教学法、教学网站等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巩固和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目标:

进一步丰富充实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优化其课程体系,增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时效性。

三、思路与措施:

1.在教学内容上着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增加前沿领域和前沿知识。

2.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大程度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3.安排骨干教师到名牌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进行考察和学习,及时了解名牌高校该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的最新进展,确保自身教学改革立足国内前沿。

4.实施“名师施教”,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本科学生上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选择 3--5 门主干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6.加大对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案例教学方法与内容。

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一、现状

在教材建设方面,本专业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企业管理学新编》、《对外贸易概论》、《管理信息系统》等教材,部分老师还主编或参编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作》、《安全工程师基础教程—安全管理》其他课程中,有10门公共课应用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19门专业课程应用国家级出版社或有特色教材;60%的课程使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经管学院机房目前有近百台高端计算机供本专业学生使用;图书资料由三部分组成:经管学院资料室图书、学校图书馆藏书、网络图书馆,其中,经管学院每年年末都征求专业老师订约资料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订约资料内容的修订,及时增加新图书和资料,学校图书馆也拥有丰富的资料,特别是网络图书馆已购买了世界顶级的各大期刊数据库,在各种学术期刊资源方面能做到与世界领先水平同步,大大方便了老师和学生的资料查阅,在图书资料方面从硬件到软件都完全能够保障老师和学生的需求。同时,为保证实习教学改革和实习效果,本专业现有4处稳定的教学科研基地,分别是: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科技馆、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碟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二、思路与措施

未来5年中,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将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要求,把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本专业的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积极扩大教材建设的覆盖面,力争公开出版教材8-10部,其中省部级重点建设教材3部,省优教材7部。在教学设施方面,力争购买专业图书资料2万余册,进一步扩大实习基地的数量,加大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与共建力度,将企业技术进步和学校的专业或学科建成紧密的“产学研”联合体,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并成为企业技术依托,企业是学校的重要科研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思想教育基地,使基地建设成为校企双赢的结合点。同时争取建立1个省内先进水平的管理模拟实验室。

12青岛科技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_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

7.教学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一、现状

工商管理专业一向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文件和教学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

在教学管理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新教师听课制度,课程负责制,集体备课和研讨会制度和PDCA循环制度。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健全,档案资料存放完整。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专业领导坚持每人一周对教师、学生的到课率、学生的自习情况、教室卫生情况、教师的辅导、实验教师指导实验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利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制定了授课教师问卷调查制度,将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奖励一定的工作量。同时,建立教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加强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观摩活动,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开拓创新能力。

二、目标与思路措施

今后5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构建起具有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体制。

1.我们将以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基础,逐步建立起系主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日常教学的管理;

2.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系领导教学检查制度、系领导听课制度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估、督导等教学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

3.依据学校教学管理文件,完善和修订专业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环节基本规范和要求、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激励和奖惩措施,为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做准备;

4.加快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务管理系统;

5.建立健全教学事故预防和监控机制。

8.专业建设进程与时间安排

2006年6月前,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总结过去的专业建设经验、制定未来几年的建设目标。

2006年暑假前,按照总体建设目标制定分阶段、分项目的建设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落实到人。

2007年暑假前,重点完成教学管理制度、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年度教师培训和引进计划以及部分教材和关键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完成教学网站的整合规范。

2008年暑假前,重点完成教材建设、教师教科研梯队体组织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工作,建成管理模拟实验室。

2009年暑假前,重点完成建设成果的整合和提升,总结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时补缺建设中暴露的问题,申请对建设点进行验收。

在这几年中,人才培养和引进、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的购置要贯穿始终。

九、意见 学院审核、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延伸阅读:


  本文关键词: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6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86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