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_《农业气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11-16 00:12

  本文关键词:农业气象学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农业气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

《农业气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

发布日期: 2015-12-14 发布:  

  2015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5年11期

  摘要:农业气象学是大农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重要的技术课,为了适应精品课程转型共享,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针对课程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实践。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教学;建设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90-02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出台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因此,“优质+共享”是资源建设的灵魂,是提高资源可利用性的关键[4]。在新形势下,精品是基础,转型是关键,共享是目标[5]。2012年我校农业气象学课程向江西省教育厅申报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并获批准。三年来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建成了合理教学团队、新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推广。
  一、合理的教学团队
  提高课程质量,合理的教学团队是关键。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小到一个学科、大到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团队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奠基石。一支知识和技能相并的智能型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1.课程团队结构。课程组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地位,着力抓好师资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由农业气象教研室和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8位教师组成,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年龄结构:55岁以上1人,40岁以上5人,35岁以下1人。师资力量雄厚,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课程团队的成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包括教育理论培训、教学仪器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科学是源,教学是流”,课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发现,善于学习,善于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研究中进步。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培育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中青年教师巳成为教学骨干。近5年,教学团队成员巳发表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20多篇,自然科学类论文80多篇,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出版教材2部,获优秀教材一等将1次、二等奖1次。
  二、教学内容建设
  《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也是气象学、农学、农业生物学和农业生态学的边缘学科,与现代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均有密切联系,具有复杂的知识体系。《农业气象学》是我校大农学类专业包括林学、农学、植保、园林、园艺、资环、土管、环保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已有50多年的开设历史。我校《农业气象学》2003年批准为省、校两级精品课程,2008年申报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转型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气象要素光、温、水、气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和调节措施;天气的形成、变化原理及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地区特征和防御途径;气候形成、区划,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等。
  1.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教师对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制定了总体思路、具体计划和实施措施,编写了一本有指导学生学习意义的《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内容不是简单的章节堆砌,而是考虑了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各章有重点、难点、思考题和参考文献等。该大纲早在2000年就获得了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2008年、2010和2012年进行了四次修订。充分体现课内、强化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在网上开放后,得到学生和校外同行的好评。
  2.注重教材建设,保证课程质量。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2000年主编出版了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教材――《农业气象学》(2000年8月江西高校出版社),该教材列为江西“金光工程”(即致富工程),2004年获得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编写配套《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书和教学实习指导》一书,突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和调查观测技能的培养,且研制《农业气象学CAI》配套课件,获得江西省教育厅首届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2009年主编出版了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气象学》(2009年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获得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已出版2万多册;2014年主编出版了《气象学》教材(2014年2月中国林业出版社)。
  三、深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手段逐步转化为“电化教学”手段。
  1.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管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开展网上模拟实验教学。介绍一些常规的和先进的农业气象学实验仪器,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完善的实验设备,提升教学质量。
  2.互动教学,课堂教育信息化。利用多媒体进行互动教学,构建课堂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方式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农业气象学》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现大自然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和成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节省授课时间,而且能够加大教学密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农业气象学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76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9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