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大气和水质监测)
本文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工学 >>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大气和水质监测)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A、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 B、熟悉环境监测的全过程; C、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原理、方法、操作技能; D、培养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和操作动手的能力; E、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 F、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
环境影响评价、治理工程所必需的监测方 案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形式及要求
A、设计形式:教师先介绍课程设计方法,安排课程设计进度表,定时答疑、 现场指导;学生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分组协调完成环境监测实验;学 生独立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B、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 设计报告规范。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区域水或大气环境的特点,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 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四、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及设计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评分。课程设计按五级打 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1-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 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学习、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 2、任务 进行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 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二、设计内容(任选一)
1、洛阳理工学院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目:TSP、SO2、 NO2;改善校园空气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2、洛阳理工学院镜月湖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目:pH、六价铬、 COD、DO;改善镜月湖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3、
三、设计要求
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四、时间安排 2012 年 5 月 16 日--5 月 22 日 2 个教学周。
五、成绩评定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并以 30%计入期末总分。
六、参考文献
-2-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1 总论 1.1 环境监测总论 摘要: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 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 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 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环境监测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污染源监测, 即在排放污染的工厂设置自动监测仪器或定期定时定 点采集样品,分析有害物质浓度和排放量; 另一方面是环境监测, 是对环境污染物质以及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污染现 状进行分析、监视,明确污染趋势、数值和污染的实际状态。这两方面监测都是 以国家颁发的排放标准和卫生标准为依据,监测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过国家标 准,从而为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措施 提供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为改善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服务。 1.2 环境监测的分类 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①环境质量监测:a.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b.水环境质量监测 c.环 境噪声监测;②污染源监督检测 2.特定目的性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纠纷仲裁监测;③考核验证监测; ④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①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②污染规律研究监测; ③背景调查监测;④综合评价研究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环境监测以监测介质为对象, 分为大气污染监测、 水质污染监测、 空气监测、 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污染监测、 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热污染控制监测等。
2 课程实习
2.1 课程实习的目的
-3-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此次的课程设计是针对湖北黄石市城中湖磁湖水质进行 PH 值、DO 、COD 值的监测,进而了解黄石市磁湖的水质状况,提出保护磁湖水质的对策和建议, 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主要实习目的为: ? ? 设计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 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 能够准确及时、 全面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 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 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 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 进一步认识环境监测的强化管理,健全环保法制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 础同时也是环境管理的支柱。 2.2 磁湖概况 黄石磁湖位于黄石市区中心,现有水面8.4平方公里,岸线曲折,秀丽清新, 因“湖边多磁石”而得名。面积10平方公里,大于著名的杭州西湖,居全国市区内 湖之首,磁湖以湖边盛产磁铁而得名。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鄂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 43? —115° 30? , 北纬29° 30? —30° 19? ,下辖四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市(大 冶市) ,县(阳新县) ) ,黄石理工学院就位于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青龙山下, 磁湖之滨,校园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好地方。 黄石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边缘的丘陵地带,境内群山起伏,纵横千里。大 体分布显东西走向。 山地主要由石灰岩构成, 平地为第四世纪冲击积层, 沉淀层, 主要由红粘土, 重型砂质粘土等组成。 市域范围内无活动断面层存在, 地壳稳定, 无震灾历史。 2.3 磁湖水质状况 黄石市水域宽阔, 湖泊较多,与本项目有关的域为黄石理工学院校区外磁 湖。磁湖位于城区中心,是黄石市最大的浅水湖泊。磁湖径流面积 62· 8km? ,湖泊 面积 8· 2km? ,平均水深 1· 75m,湖体容量 1748× 104m? ,兼市防洪、排涝、养殖和游 览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水资源地。
-4-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磁湖水质状况 径流 面积 62.8 湖泊 面积 8.2 平均 水深 (m) 1.75 湖体 面积 (万 m? ) 1748 警戒 水位 (m) 18.5 最高 23.0
水 中等 18.0
程 最低 16.5
(km? ) (km? )
2.4 黄石气候条件 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 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 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 气候。 黄石年平均气温17.0℃。 最热月 (7月) 平均29.2℃, 最冷月 (1月) 平均3.9℃。 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 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 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 农作物生长。 黄石市主要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 历年最多 历年最低 多年平均 日最大 132 多年平均 历年最大 25% E ESE 频率 16% 7% 2.17 23.0 17.0 40.3 -11 1382.6 249.5
气温(℃) 降水量(mm) 降水天数(d) 风速(m/s) 静风速率 主导风向 2.5 磁湖污染及其来源
磁湖东南一带被分割成数块,围成湖埂养鱼,这样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 应, 但是由于承包水面的经营者向鱼塘中投入大量福含氮和磷的肥料和饲料,导 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2000年左右,通过各个部门的努力,拆除了湖埂,恢复了 湖面,扩大了水域面积。此外,在1995年以前,湖边的居民生活用水都是不经处
-5-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理而直接排放到磁湖中。 磁湖的水域面积为8.4平方公里,汇水面积为6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75 米。 由于黄石重工业的发展、 市区人口的增多和管理不善等多重原因导致磁湖水 质不断恶化,水藻丛生,湖水发臭,加之开山取石、伐林垦地,水土流失不断淤 积抬高湖床, 使湖水从原来的均深3.5米降至现在的1.75米。 此外, 围湖造池养鱼、 填湖造地,不断分割湖面,都造成了湖面面积不断缩小。 磁湖污染主要来源:
①周边的学校、 工厂和餐饮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入水体, 致使湖泊污染日趋严
重,水生生物资源大幅减少,使水生态状况恶化。 ②科学化养殖水平不高,资源利用不合理,养殖品种和放养量失调,造成内 源性原因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 ③湖泊生态功能的萎缩:大量的污染物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湖泊中积累, 大大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使很多生物无法生存,进而产生水体食物网结构破 坏、生态过程不能完成的次生效应,整个生态系统进入恶性循环。
3 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方法
3.1 监测点的布置 (1)监测点的布置原则 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点位时,,应遵循尺度范围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 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的原则。 (2)监测断面的设置方法 在对湖泊水库进行断面设置前, 首先应判断湖泊水库是单一水体还是复杂水 体;其次,要考虑汇入湖泊水库的河流流量,水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沿岸污 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扩散与自净规律,生态特点等。 设置监测断面后, 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 线的深度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其原则是: 对于江河湖等水系的每个监测断面,当水面宽度小于 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 垂线;水面宽 50m-100m 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水面宽大于 150m 时至 少设置 5 条等距离采样垂线;较宽的应酌情增加垂线数。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 小于或等于 5m 时,只在水面下 0.3-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 5-10m 时,在
-6-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水面下 0.3-0.5m 处和河岸以上约 0.5m 处设一点,1/2 水深处一点;水深超过 50m 时,应酌情增加采样个数。 由于磁湖平均水深 1.75m,可只在水面下 0.3-0.5m 处的中泓垂线上设一个采 样点。从 5 月 16 号起连续七天,每天早上到磁湖采样一次,并统计监测均值。 磁湖沿岸检测地点设置 检测地点 一号监测点 二号监测点 三号监测点 四号监测点 五号监测点 水样地点 楠竹林 皇姑岭 中门 东门 海关
3.2 监测项目及方法 实验序号 1 2 3 4 监测对象 PH 值 水中溶解氧(DO 值) 化学需氧量(COD 值) 水中铬的测定 方法 pH 复合电极法 碘量法 重铬酸钾法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
4实验
4.1pH 的测定 4.1.1 实验原理
-7-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pH 值测量常用复合电极法。方法原理如下: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 以 Ag/AgCl 等为参比电极和在一起组成 pH 电极复 合电动势随氢离子活度变化而发生偏移来测定水样的 pH 值。复合电极 pH 计均有温度补偿装置,用以校正温度对电极的影响,用于常规水样监测可 准确至 0.1pH 单位。较精密仪器可准确至 0.01pH 单位。为了提高测定的准 确度,校准仪器时选用的标准缓冲溶液的 pH 值应与水样的 pH 值接近。 4.1.2 实验器材 ①便携式 pH 计。 ② 100mL 烧杯,最好是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烧杯 4.1.3 实验试剂 标准缓冲溶液,配制方法如下: 将仪器中配带的袋装磷酸盐标准缓冲剂 (pH6.8) 倒入 100mL 烧杯中, 加 蒸馏水溶解至 100mL 刻度线处,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贴上标签以作备 用。 4.1.4 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将参比电极下端的塑料套取下,使其露出上端的玻璃电极,用蒸 馏水清洗电极两到三次,将电极放入配置好的标准缓冲溶液中进行校正。 校正:将功能开关至 pH 档,把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的电极插入 pH=6.8 的缓 冲溶液中. 调节温度补偿旋钮 ,使其指示的温度与缓冲溶液温度相同 .再调节斜度 旋钮至最大值处。 调节定位旋钮,使仪器显示的 pH 值与该缓冲溶液在此温度下的 pH 值相同,即 6.8。 测 pH 值:①用去蒸馏水清洗电极,再用滤纸吸干电极表面水分; ②将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仪器显示被测溶液的 pH 值; ③待 pH 显示读数稳定后,记下其 pH 值; ④重复测量取平均值。
4.1.5实验原始数据 监测地 5 月 16 5 月 17 5 月 18 5 月 20 5 月 21 5 月 22 5 月 23
-8-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点时间 东门 中门 海关 楠竹林 皇姑岭 6 7 6 6 6 7 6 6 7 6
东门 10 8 6 4 2 0 5月16 5月17 5月18 5月20 5月21 5月22 5月23 中门
6 6 6 6 6
海关
5 5 5 6 6
5 6 6 6 6
楠竹林
5 6 6 6 6
皇姑岭
6 7 8 7 6
4.2 水中溶解氧(DO)的测定 4.2.1 实验原理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是基于溶解氧的氧化性能。当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 性 KI 溶液时,立即生成二氧化锰沉淀。二氧化锰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 化合生成锰酸锰。在加入硫酸酸化后,已化合的溶解氧(以锰酸锰的形式存在) 将 KI 氧化并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的标准溶液滴 定,换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此法适用于含少量还原性物质及硝酸氮<0.1mg/L、铁不大于 1mg/L,较为清 洁的水样。 4.2.2 实验器材 250mL 溶解氧瓶; 50mL 酸式滴定管; 250mL 锥形瓶; 铁架台; 洗耳球;100mL 移液管;2mL 吸液管。 4.2.3 实验试剂 硫酸锰溶液; 碱性 KI 溶液; 浓硫酸; 1%淀粉溶液; 0.02500mol/L(1/6K2Cr2O7)
-9-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0216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蒸馏水。 各种所需试剂的配制方法如下: 硫酸锰溶液的配制:称取 480gMnSO4· 4H2O,溶于蒸馏水中,过滤后稀释 至 1L。 (此溶液在酸性时,加入 KI 后,遇淀粉不变色。 ) 碱性 KI 溶液的配制:?称取 500gNaOH 溶于 300~400mL 蒸馏水中,?称取 150gKI 溶于 200mL 蒸馏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种溶液合并,混匀, 用蒸馏水稀释至 1L。若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层清液,储于塑料瓶中, 用黑纸包裹避光保存。 1%淀粉溶液的配制:?称取 1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 沸的水冲稀至 100mL。冷却后,加入 0.1g 水杨酸或 0.4g 氯化锌防腐。 0.02500mol/L(1/6K2Cr2O7)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于 105--110℃烘 干 2 小时并冷却的 K2Cr2O70.3064g,溶于水,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 至标线,摇匀。 0.0216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 6.2g 硫代硫酸钠(Na2S2O3· 5H2O)?溶于 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 0.2g 碳酸钠,用水稀释至 1000mL。储于棕色瓶中,使用 前用 0.02500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方法如下: 于 250mL 碘量瓶中, ?加入 100mL 水和 1gKI, ??加入 10.00mL 0.02500mol/L 重铬酸钾(1/6K2Cr2O7)标准溶液、 5mL(1+5)硫酸溶液, 密塞, 摇匀。 ?于暗处静置 5 分钟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 1mL 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 C=10.00× 0.02160/v 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4.2.4 实验步骤 1、样品的采集 带采样瓶去磁湖(档案馆)采样点,将采样瓶沉入水中,至采样瓶满提出水 面,盖好玻璃塞,将固定了溶解氧的水样带回实验室备用。 2、溶解氧的固定
- 10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吸液管插入溶解氧瓶液面下, 分别加 1ml 硫酸锰溶液, 2ml 碱性碘化钾溶液, 盖好瓶塞,混合数次,静置。将样品带回实验室。 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MnSO4+2NaOH=Mn(OH)2↓+Na2SO4 Mn(OH)2+ O2 = Mno(OH)2↓ 3、析出碘(酸化) 打开瓶塞,将吸液管插入液面下加 2.0ml 硫酸。盖好瓶塞混合至沉淀全部溶 解,静置 5min。 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Mn(OH)2+H2SO4 = Mn(SO4)2 +3H2O Mn(SO4)2 + 2KI = MnSO4 + K2SO4+I2 4、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 用移液管移取 100.00ml 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 溶液呈淡黄色,加入 1ml 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褪去,记录硫代硫酸钠用 量。 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I2+2Na2S2O3=2NaI+Na2S4O6 5、计算: 溶解氧(mg/L)=C× V× 8× 1000/100 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4.2.5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监 测 地 5 月 16 点时间 东门 中门 海关 楠竹林 皇姑岭 5 月 17 5 月 18 5 月 20 5 月 21 5 月 22 5 月 23 (棕色沉淀)
(ML) (ML) (ML) (ML) (ML) (ML) (ML) 2.80 5.30 2.80 2.30 1.60 3.50 3.30 4.80 3.30 3.40 3.60 4.30 3.20 4.50 3.50 3.70 4.70 6.50 4.20 5.00 3.60 4.10 3.50 3.20 3.30 4.20 4.00 3.20 4.10 3.50 4.70 3.90 4.30 4.50 4.10
- 11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东门 7 6 5 4 3 2 1 0 5月16 5月17
中门
海关
楠竹林
皇姑岭
5月18
5月20
5月21
5月22
5月23
4.3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4.3.1 实验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 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 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 质消耗的氧。反应过程如下: Cr2O2Cr2O26Fe+ 4.3.2 实验器材 250ml 容量瓶;消解罐;锥形瓶;大烧杯; 滴定管; 微波消解仪; 量筒, 10ml 吸液管;2ml 吸液管。 4.3.3 实验试剂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试亚铁灵指示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硫酸-硫酸银 溶液;蒸馏水 各种所需试剂的配制方法如下: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 =0.2500mol/L)称取预先在 120℃烘干 2h 的基准 或优级纯重铬酸钾 12.258g 溶于水中,移入 1000ml 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 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 1.485g 邻菲啰啉,0.695g 硫酸亚铁溶于水中,稀释 至 100ml,贮于棕色瓶内。
7 + 14H 7 + 14H
+6e → 2Cr+ +6Fe+
3+ 7H2O
2→ 6Fe+
3+2Cr+
3+ 7H2O
2+ 试亚铁灵 → 红褐色
- 12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 39.5g 硫酸亚铁铵溶于水,边搅拌边缓慢加入 20ml 浓硫酸,冷却后移入 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前用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硫酸-硫酸银溶液:与 2500ml 浓硫酸中加入 25g 硫酸银。放置 1-2d,不时 摇动使其溶解(如无 2500ml 容器,可在 500ml 浓硫酸中加入 5g 硫酸银) 。 4.3.4 实验步骤 1.取三个消解罐,用蒸馏水洗干净后分别标上 1,2,3。 2.分别取水样 10mL(原样或经稀释)置于 1 号和 2 号消解罐中。向 3 号消 解罐中加入蒸馏水作对比。 3.向三个消解罐分别加入 0.25mol/L 重铬酸钾 5mL 和硫酸-硫酸银溶液 10mL。 4.盖上消解罐,放入微波消解仪中消解十五分钟,消解完后分别放入大烧杯 中用清水冷却十分钟。 5.待其冷却后,分别倒入三个事先洗净并对应标号的锥形瓶中,用量筒量取 35mL 蒸馏水,冲洗消解罐并将其倒入对应的锥形瓶中,分别向各锥形瓶中加入 2 滴试亚铁灵试剂。 6.用移液管移取硫酸亚铁铵溶液 50mL 注入滴定管中,分别对锥形瓶中的溶 液进行滴定, 溶液由橙色变为蓝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时停止滴定(此时水样中重 铬酸钾全部被还原 亚铁离子和亚铁试剂产生红棕色) , 并记下硫酸亚铁铵溶液的 用量依次为 V1mL、V2mL、V0mL。 7.按下列公式计算值: CODCr(O2,mg/l)=(V0-V1)× C× 8× 1000/V V-表示水样体积 ml,c-表示硫酸亚铁铵溶液浓度 mol/L,8 表示氧的摩尔质 量 g/mol。 4.3.5 实验原始数据 监 测 地 5 月 16 点时间 蒸馏水 东门 5 月 17 5 月 18 5 月 20 5 月 21 5 月 22 5 月 23
(ML) (ML) (ML) (ML) (ML) (ML) (ML) 14.3 12.1 13.6 12.2 13.8 12.3 13.9 12.6 13.7 13.1 13.3 12.5 13.6 12.6
- 13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中门 海关 楠竹林 皇姑岭
12.4 12.1 12.5 12.4
12.4 12.7 12.2 13.1
11.9 12.4 12.0 12.3
12.9 13.0 12.9 13.2
12.8 13.2 12.0 13.1
12.7 13.1 13.0 12.4
13.4 12.9 13.2 12.8
16 14 12 10 8 6 4 2 0 5月16 5月17 5月18 5月20 5月21 5月22 5月23 蒸馏水 东门 中门 海关 楠竹林 皇姑岭
4.4 水中六价铬的测定
4.4.1 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于波长 540nm 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4.4.2 试剂 丙酮,硫酸,1 1+1 硫酸溶液, 磷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锌共沉淀剂,硫 酸锌, 氢氧化钠,高锰酸钾, 铬标准贮备液, 铬标准溶液,铬标准溶液,尿 素, 亚硝酸钠,显色剂(Ⅰ) , 显色剂(Ⅱ) 4.4.3 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和 722 型分光光度计。 4.4.4 绘制标准曲线 向 9 支 50ml 比色管中分别加入 0、 0.20、 0.5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铬标准使用液,加入 1+1 硫酸 0.5ml 和 1+1 磷酸 0.5ml,摇匀。再加入 2ml 显色剂,用水稀释到 50ml,摇匀。5~10 分钟后,与 540nm 波长处,用 1 或 3
- 14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并做空白校正。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六价 铬含量为横坐标绘出标准曲线。 4.4.5 水样的测定 取 5ml 水样与比色管中, 以下步骤同标准溶液测定。 进行空白校正后根据所 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的六价铬的含量。 4.4.6 计算 Cr6+(mg/l)=m/v 式中:m 指从标准曲线查得 Cr6+的量(μg) V-水样的体积(ml) 4.4.7 实验数据 监测地 点时间 东门 中门 海关 楠竹林 皇姑岭 5 月 16 0.004 0.008 0.001 0.003 0.003 5 月 17 0.001 0.005 0.002 0.003 0.005
东门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0 5月16 5月17 5月18 5月20 5月21 5月22 5月23
5 月 18 0.005 0.007 0.004 0.005 0.006
中门
5 月 20 0.007 0.004 0.005 0.003 0.002
海关
5 月 21 0.003 0.004 0.005 0.008 0.003
楠竹林
5 月 22 0.004 0.003 0.005 0.006 0.002
皇姑岭
5 月 23 0.002 0.004 0.002 0.006 0.004
- 15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5 评价标准
监测项目的标准限值 项目 PH≦ COD≦ DO≦ Cr6+≦ Ⅰ 6-9 15 2 0.01 Ⅱ 6-9 15 3 0.05 Ⅲ 6-9 20 5 0.05 Ⅳ 6-9 30 6 0.05 Ⅴ 6-9 40 7 0.1
6 实验数据分析及评价结论
PH 值:PH 值稳定在 6.5 左右,符合标准。 DO 值:DO 值在 3~5 之间,属Ⅳ类水质标准。 COD 值:COD 值在 30~40 之间,属Ⅳ类水质标准。 Cr6+ 浓度位于 0.05—0.07 之间,属于Ⅴ类水质 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参照地表水质量标准可知:磁湖水体污染较严重, 已达到Ⅲ类水质,并且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7 磁湖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加强磁湖周边排污的基本设施的建设,整改周边的一些污染工厂、居民 生活的废水排放。 (2)整治周边居民生活用水,采取强制措施,让其生活污水集中达标排放。 (3)对周边工厂废水也进行适当强制处理,不能任其自由排放。 (4)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营造起爱护环境、节约用水、自 觉保护水资源的氛围。 (5)随着环境科学研究和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必将大大加强对有机物的检 查和防治。其治理方法是: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加入合理的沉淀剂、化学药品及 催化剂,并使其处于合理的 pH 值和温度中,使其转化为低毒、无毒或可以被微
- 16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采用生物治理方法。
8 小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磁湖水的质量状况有了一定得了解,据分析,磁湖水污 染的主要来源有周边的学校、 工厂和餐饮业等废水的无处理排放,从而使磁湖水 环境受到一定的污染。同时,通过本次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我对课本上的理论知 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环境监测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了解,熟悉了环境监测的 方法及监测报告的书写。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日趋严重, 潜伏的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并 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保 护和爱护她,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而环境监测作为一门 实用技术的学科,正积极的发挥作用。它有效地帮助人类了解环境,解决现有和 潜伏繁荣问题, 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监测的实用性及必要性决定了这门 学科的发展,是我们环境技术类综合人才必备的武器之一。 在这次实践中, 我掌握了水质监测所用的仪器的使用方法,理解了水质监测 布点原则和方法,学会了环境监测方按的制定,熟悉掌握了 PH、DO、COD 的 测定。 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相信从这次实践中 得到的经验和方法对我将来工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从而坚定了我干好环境监测 工作的信心,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理论实践互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和综合操作能力, 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做应有的贡献,进而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 做出应有的贡献。
- 17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9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合编.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3 月 [2]袁力,张涛,胡冠九,王帼雄,张景明主编.环境监测操作技术指南[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2 月 [3]姚运先主编,刘军副主编.水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年 5 月 [4]Paul L.Bishop 著,王学军等译.污染预防: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7 月 [5]何燧源主编.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年 4 月 [6]王道,程水源主编.环境有害化学品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12 月 [7]梁红主编.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 [9] 梁红.环境监测(第 2 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 18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姓 名 张素素 10 级环境监测与评价 性 别 女 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题目:黄石市磁湖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课程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 19 -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签字: 2012 年 05 月 25 日
- 20 -
本文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24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