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标准
本文关键词:经济法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经济法》课程标准
2013-06-14 06:04
第一部分 总论
一、课程的定位
1.课程的性质
经济法是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群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针对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包括多门法学知识,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群而专门设计的,该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侧重实际工作中经济法律知识的操作和应用。
2.课程的价值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并能适当地加以应用。通过课程学习,提高经济法律意识,熟悉我国经济法律的相关规定,提高在物流管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加深对专业领域中的各项工作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理解,提高在专业工作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3.课程的功能
二、改革理念
1.基本理念
本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以从事现实的职业行为为内容,以职业活动进程为线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本课程欲培养的实务能力有:合同的订立;合同文书的写作;经济纠纷的调解;经济争议仲裁和诉讼事务的办理等。
2.改革重点
以文化管理激活师生的创新激情,推进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教师遵循“确定目标、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职业行为过程,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职业行为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3。突破方向
在课程改革中实施文化管理,教师是主导力量,教师的师德决定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的创业创新精神决定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构建职业情境,加强职业文化建设,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实现职业与学习无缝隙接触,师生共同参与专业建设是本课程改革的特色的突破方向。
4.预期目的
建设富有新意的《经济法》课程,紧紧追踪经济法实施中的热点社会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力求基本达到从事经济合同实务的职业要求。
三、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
课程内容以应用为主线,把握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实践——认知——操作——巩固提高。教学采取职业行为导向的项目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经济法课程标准整体框架图
2.课程标准建立的方法
依据《经济法》的内在逻辑,对课程进行解构,梳理关键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劳动合同实务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将所有概念原理进行重构统合。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为达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的够用为原则,行为导向教学方式的正确运用成为本课程标准的分目标。
讨论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展示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案例,创设教学情境,然后学生围绕案例、教师给定的项目任务进行讨论,再进行答辩,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做出评价。此种教学方法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学生通过质疑、争论、讨论、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观,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以文字、多媒体、学生展示等方法展示当前劳动合同法领域中的热点、典型案例,鼓励学生查询、关注、思考劳动合同法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各个部门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角色扮演教学:模拟法庭是劳动合同法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诉讼中各个不同角色的扮演,充分体会到劳动合同法课程的设置,完全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岗位的需要,课程标准的实现,就是岗位职业要求的实现。
体验教学;本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导向职业行为。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的社会调查、机构参观、法律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并致力于奉献社会的内在动力。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与安排遵循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以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原则,集教学、实训、实习于一体。
一、 课程的内容结构
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通常认为经济法的体系应采取如下的结构:
1、企业组织管理法;
2、市场管理法
3、宏观调控法
4、社会保障法
二、课程内容标准
课程内容标准
序号
教学内容
选择方案
学习要求
建议学时
1
经济法的概述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属于经济法学习的入门知识,以学生处理实务“够用”作为教学的内容选取的标准。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五大部分内容的第一部分,是经济法课程学习的开端。本章讲述民法的一些基本概念;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这些内容构成了经济法原理的框架。只有较好地掌握这一章的知识,才有可能学好以后的内容。
项目任务:认识社会规范在定分止争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社会调查
学生通过模拟案例的分析和在同学和附近社区中进行的社会调查,认识到法律在社会规范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学生了解民法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地位与作用,理解并掌握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经济法律责任等基础理论,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
2
公司法
本章讲述的是经济法中体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市场主体形式的法律制度——公司法。公司是国际社会普遍的企业形式,公司法也是世界各国管理、规范公司的通行法律制度。国际上的公司类型千差万别,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公司类型也日益增多。本章从我国国情出发,主要阐述关于两种公司形式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由此对其他公司的法律问题则可以作为一般的借鉴。
项目任务
公司章程的制定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要求学生对公司章程的草案进行发表意见,每人写出一份意见书。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有关公司的立法及原则,并重点掌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股份的发行和转让,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以及公司财务、会计的有关法律规定,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公司的具体法律问题。
4
课程内容标准
序号
教学内容
选择方案
学习要求
建议学时
3
合同法
从本章开始我们将学习本教材的第三部分内容,即市场经济的管理法。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宏观上关系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微观上涉及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市场经济管理法以合同法为龙头,合同法律关系是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立足和发展,才能较好地处理和运用各种经济法律关系
项目任务:合同的文本制作。
教学方法:
模拟操作。
要求学生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合同文本的制作。除了要体现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外,还要注意约定违约金的限制。
制作的合同应当体现行业特色。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合同立法概况,理解并掌握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直至终止全过程的基本制度,明确合同法作为市场交易基本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作用,并能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合同法律知识。
6
4
工业产权法
工业产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属于智力成果权。在当今时代,智力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国际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对其的法律保护。我们所处的社会,正是以知识产权竞争为主的社会。法律对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以及各种发明创造的权利保护,不仅是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文明的保护。
项目任务: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学生以案例分析法,解决教学情境中展示的案例中涉及的商标的组成、商标权的法律保护、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商标侵权案件中的法律事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工业产权法的一般原理与基本制度,重点掌握商标权、专利权取得的条件,申请程序,权利内容与权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践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6
俄
课程内容标准
序号
教学内容
选择方案
学习要求
建议学时
5
反不正当竞争法
20世纪末最引人注目的法律争端,是世界最富有者之一的著名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被美国联邦法院指控为有垄断和不正当竟争行为。这个争端引起了世人对道德、科学和法律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道德靠良心、传统、舆论及文明程度来评判,科学依靠智慧和献身精神支探索,而法律则是现时实实在在的规则。
项目任务:经营活动中发生不正当竞争的处理: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
由学生和教师扮演案例中的各个角色,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利益冲突。找出解决纠纷的法律途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反不正当竟争法的立法概况及意义,理解并掌握不正当竟争的概念、不正当竟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及不正当竟争行为的法律责任,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和不正当竟争行为作斗争,培养学生维护社会公平竟争秩序的公德意识。
4
6
房地产管理法
房地产在目前是我国广大居民的大宗财产,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和财产关系问题,,因此在房地产开发、租赁、交易和投资等方面经常发生纠纷,解决这些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项目;以律师的身份对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合同审查。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
以多媒体的方式,导入购房合同争议的情境。学生为主体,担任合同审查的主体,对拟定的合同进行常规的合同审查,然后出具法律意见书。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立法概念,理解并掌握房地产的概念,房地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房地产开发、交易的有关法律规定,并能够运用有关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程内容标准
序号
教学内容
选择方案
学习要求
建议学时
7
金融法
项目任务:认识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
教学方法:
体验法。
学生以法律服务志愿者的身份,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外汇管理及票据的立法概况,理解并掌握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业务范围、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外汇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汇票、本票、支票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相关的金融问题。
4
8
经济纠纷的处理
项目任务:对经济诉讼的体验。
教学方法:体验法
角色扮演法
教师联系基层法院,带领学生旁听合同争议案件的开庭审理,增加亲身感受。
选取相关的网站,组织学生回答网络咨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经济仲裁的方式和步骤。初步了解经济诉讼的相关内容,并对有关的法律文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0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与学
1.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职业行为导向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集,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
2.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水平,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等职业行为评分,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3.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实现理论与实训的融合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建议本课程和其他同时开设的课程实现实训共享,一起安排实训课程。
二、教学资源
1.教材
编写或选用的教材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
教材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教材应该突出实用性、加强知识性、注重创新性、强调操作性、体现时代性;
教材编写应根据课程特点,考虑职业教育的性质,适应学生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教材应该“必须”和“够用”为度,力避学术化;
案例选择应该紧贴社会热点和学生的职业岗位要求。
2.教学资源
教案:编写电子教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课件:涵盖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案例:每一个实训项目都配备相应的案例,并根据劳动合同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
习题:每一模块都根据学生的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思考题、实训题和学习指南。
网络课程教学:力争资料上网,实行资源共享。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搭建工学合作的平台;充分利用行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充分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
三、学习评价
1.突出专业价值
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突出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培养。也就是说将法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融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来。
2.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法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因而教学评价,不能只侧重某一方面,而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各方面对学生所学进行整体和综合性评价。
3.形成性评价和总体性评价结合
形成性评价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体性评价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对学生整体机能情况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本课程评价应重视和加强形成性评价。
4.重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劳动合同法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在强化学生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基本技能的同时,根据具体案例,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评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
5,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应多结合案例分析、模拟案例等学习活动进行。教师日常学习活动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行为为主。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间的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
本文关键词:经济法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30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