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本文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模式,涌现体育课堂。
4、 教学内容更富灵活性,教师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有了更为宽松的“自由”。
5、 技术技能教学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形式、方法被忽略。
6、 课堂教学真的热闹起来,娱乐、休闲体育项目涌进课堂,各种道具替代了体育器材。
7、 考评制度改革取得进展,注重全面发展的评价正在形成。评价更加尊重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8、
新课改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潜能,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困惑和反思
由于新课程改革在设计和实践上的缺陷,使许多理论和观念过于理想化,缺少实践的支撑和验证,从而给学校教师的实践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增大了失败的概率。有些课堂开起来热热闹闹,但学习效率不高,不少课堂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理想与实践的明显反差致使人们新课改的认识发生了改变,甚至产生了误解,对参与新课改也由热情转变为冷静,甚至是冷淡。纵观各种名目的示范课、观摩课:听课人数众多,从几十人、成百人到上千人;课堂场地超大,从教室、会场到影剧院;活动声势浩大,从策划、宣传到组织、安排,有时还有开、闭幕式;资料意识特强,拍照、录像必不可少,课堂上镁光灯不停闪烁;教学设备齐全,声、光、电一应俱全,让人眼花缭乱;学习方式杂乱,说、读、写、唱、画、演、辩瞬间转换,让人目不暇接;课后荣誉奇高,正所谓“是十年讲坛无人问,一课成名天下知”。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提高中小学体质健康的主要形式,也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学校设置的各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课教学和其他学科互有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育人的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体育课最基本的任务这就是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能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坚持体育课以身体锻炼为主的基本形式,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坚持学生在体育课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培养刻苦锻炼、奋勇拼搏、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规律,要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要唤起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与锻炼之中。——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杨贵仁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上的讲话。2008年9月25——27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这是继2004年和2006年分别在广东省肇庆市和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的第三届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推出了12节体育课进行现场展示,较之以往两届相比,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1、重视了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
体育教师能够以技能教学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课堂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练习的积极性、运动技能的养成性、兴趣的启发性、学习效果的可见性。
2、重视了学生的身体锻炼。
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适当安排一定负荷的身体素质练习,尽可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3、充分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教师关心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倾听学生意见;学生尊重师长,自觉积极地学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教学相长。
4、教法手段运用有效,教学步骤明确清晰。
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5、重视运用学习方式的目的性与实效性。
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恰当的一道和提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6、强调重视课堂常规。
得当的体育课堂常规
整队集合:集合迅速、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师生问好: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问好声调,教态端庄又富有感情。
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用启发和鼓动的语言简要报告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并讲明学习教材的意义,使学生心知肚明。
点名或清点人数:学生能意识到老师用点名与自己相识和相知,具有亲近感和期待意义;或用很简便的方法了解缺勤情况。
安排见习生:从见习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活动内容和辅助教学任务
检查服装与佩带物:学生理解检查的安全意义,感受老师的关爱,主动配合,严肃认真。
安全检查安全教育:检查认真,提示简明、针对性强,使学生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集中注意激发情绪:方法得当,能吸引学生注意,语言富有鼓动性,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准备活动:根据基本教材的性质、气候与学生等情况,创造性地做好准备活动。
不得当的体育课堂常规
整队集合:动作迟缓、队伍不齐、精神不振;
师生问好:师生问好缺乏感情,声音平淡,面无表情,应付了事。
宣布课的任务内容:声嘶力竭地喊出本课的任务,教学内容与学习要求表达不清。学生不清楚具体要学什么、为什么学、要完成什么学习目标。
点名或清点人数:应付差事和拖延点名时间;天天点名仍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念错学生的名字或发音不准。清查人数马虎,查而不清。
安排见习生:随意地安排一下、或放任不管
检查服装与佩带物:或马虎从事,或过于挑剔,学生厌烦,故意隐瞒不安全携带物。教师不以身作则。
安全检查安全教育:检查马虎,提示Up嗦、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学生不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集中注意激发情绪:缺乏有效的方法,光用生硬的、命令式的语言提出一般号召和要求。
准备活动:不考虑基本教材的性质、气候与学生等情况,总是老一套的慢跑加几节选手操。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有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
科学合理、细致入微的单元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课堂设计时各环节之间要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能对学生投入主教材的学习起到一个助力作用,也是一位体育教师教学环节设计上的艺术体现。特别是基本部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如果不紧密,学生有可能出现技术层次上的“搁浅”,影响技术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例如:水平四七年级《跨越式跳高》的教学设计可通过“辅助性练习”——“上一步双腿依次摆动跨跳斜橡皮筋”——“助跑三步依次摆动跨跳橡皮筋”——“分层次三步助跑双腿依次摆动跨跳不同高度橡皮筋”——“自主尝试五步助跑双腿依次摆动跨跳橡皮筋”等几个环节,就较好的遵循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联系步骤就能比较自然、容易的掌握技术。
体育课堂教学分段不宜过多,通常为三段或四段。课堂教学的分段要有逻辑性,通常以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为逻辑线索,体育教学的主要线索,见下表:
技术学习的逻辑 开始与准备活动→技术学习与练习→放松活动与总结
身体锻炼的逻辑 开始与热身活动→身体练习与休息→放松活动与总结
探究学习的逻辑 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探究与讨论→归纳与总结
情景教学的逻辑 设置情景与准备活动→情景中的学习与练习→总结
3、教学设计要符合逻辑,分段不能过多
体育教学不要形成意义不明、逻辑不通以及过多、过杂的课堂教学程序,参见下表错误性质、错误案例:
教学过程过多 例1: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
例2:激情引入→愉悦身心→增进合作、掌握技能→探究交流、成果展示→民间项目→陶冶情操→制订处方
教学过程设计逻辑混乱 例:激发兴趣、活跃情绪→自主学练、发展能力→合作创造、体验乐趣→稳定情绪、身心放松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不全 例:激情导入→互动探疑→互动解疑→展示成果
2、适当的教学目标
目标统领内容,引领学生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制定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过高难以实现,容易丧失细心,目标过低又起不到激励作用。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目标,才能使学生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国传统教学中有跳一跳,够得到的优秀经验。
3、简洁合理布置场地。
合理布置和运用场地器材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同时不仅能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
4、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是根据大纲和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课堂教学,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资源。如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现代搏击操、街舞、踏板车、轮滑、三门球等,当然我们传统的运动项目也要继承和发扬,例如: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跳绳、老鹰捉小鸡、拔河。
二、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学习方法的引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注重教学组织的灵活性,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缜密的教学组织
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便于教师调控课堂,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和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实现体育教学的生态化,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
2、灵活设计流程。
流程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巧妙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要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流程,随时灵活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效激活课堂。
3、精心设计练习。
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首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注意针对性、层次性和拓展性。
4、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对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是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为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定要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二是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5、教学评价多元化、激励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目的的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位专家应邀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上比赛课,听后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明显失误的地方,但就是感觉上不到一个层面,像白开水没什么味道,究其原因也说不清楚,总之感觉不对劲。事后猛然觉醒,根源是素质问题。教师素质历来都是关注点,教师素质的高低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素质是各项指标的综合体现。像表达能力的强弱、思维力度的深浅、反应速度的快慢都属于素质的范畴,素质的外延非常宽广。
1、科学规划,确定目标制定专业成长计划。
体育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专业理论、运动技能、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等确定一个发展的总体目标。然后围绕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个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成长计划。
2、系统的反思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记录的不仅是我们精彩的瞬间、智慧的生成,也记录了许多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改善教师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分析自己的劳动的老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值得反思的空间很大。例如: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如何,还有多少没学会的技术的困难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是否愉悦、欢畅;重点、难点的解决与效果;有没有潜在的安全隐患;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等等。如果教师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
通过书籍、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查阅大量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切实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面,开阔自己的事业,用知识引领自己的成长方向;在课题研究中,要及时发现自身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需求专家、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4、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搞笑、出色地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可以促使体育教师更加熟练地驾驭课堂,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体育专业素养。
5、要具有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精神。
在工作中,体育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组织课间操、体育大课间,认真指导课余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用自己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赢得领导的赏识与关注、同事的支持和帮助;要勤奋进取、把握机会,努力在各级各类评比、展示活动中展示自我、收获成功。
有专家提出四句话与广大体育教师共勉:第一无德不成师;第二:无术不成师;第三:无爱不成师;第四:无求不成师。这四句话的内涵是: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榜样力;二是教师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力;三是教师学生的亲和力;四是教师对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率。
本文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30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