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书评三则
本文关键词:虚拟书评三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虚拟一本书,由此展开某个话题(或故事),多少有些游戏成分。不过,这种游戏笔墨往往有其妙旨,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就时常玩这一手。他在《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序言中提到,"伪托一些早已有之书,搞一个缩写和评论",也是做小说的一种门径,但他觉得那样还不过瘾,而"最合理、最无能、最偷懒的做法是写假想书的注释"。所谓"无能"和"偷懒"乃自谦之辞,也可用以掩饰炫技的企图。譬如,在《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那篇小说中,博尔赫斯对名为《四月三月》、《秘密的镜子》的两本假想书的分析,就是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戏仿。能用假想书的点子做小说,写虚拟书评更不在话下,他的确也这样玩过。倒不一定为了炫技,或许是要借这种形式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既是"虚拟",便离不开想象。在以下三则虚拟书评中,作者"无中生有"的想象居然也像是一面现实之镜。
【关键词】: 埃里克森 小说 暴发户 自我修养 作者 书评 虚拟 言行录 博尔赫斯 作品
【分类号】:C913.9
【正文快照】: 《暴发户的自我修养》伍迪·艾伦在他的喜剧片《业刹、枷(Small Tim。C八〕oks)中讲述了‘对靠卖饼干一夜暴富的纽约蓝领夫妇,有钱后急于打人上流社会,却因品味粗俗被拒之门外,于是不甘失败的妻子聘请了一位谈吐高雅的英国艺术品拍卖商(休·格兰特饰)作为文化品味私人教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炳;曹雪芹的艺术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濮阳翔;浅论狄更斯的《双城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钟敬文;晚清时期民间文艺学史试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劳洪;《聊斋志异》选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陈丹晨;真实、理想和小市民习气——几篇有争议的小说读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6 萧立岩;高鹗续《红楼梦》后四十回说质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7 邹贤敏;论《创业史》的结构艺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8 胡德培;反映农村生活长篇创作的新收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9 王永生;“各种文学,都是应环境而产生”──学习鲁迅论文艺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札记[J];求是学刊;1980年02期
10 胡德培;感情的抒写与性格的刻画──《李自成》艺术谈[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心希;;从明清《实录》、笔记看“吕宋洋银”[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顾鸣塘;;论《红楼梦》中人物与回目之关系[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3 何大堪;;论《红楼梦》的人物系统[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4 曾祥麟;;略论贾宝玉的“真”趣[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5 潘绍玺;;爱米丽的表——一个关于时间的隐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郭红;;“文献”小说——《嘉莉妹妹》[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贺春英;高恋丽;;商业信函刍议[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梁冬雪;;屠格涅夫六十年代初的创作——《前夜》、《父与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李蓝玉;;日神的光辉与酒神的激情——《简·爱》创作中的两种艺术冲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潘绍玺;;透过《勿失良辰》看美国社会的婚姻和家庭冲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杰;痞子蔡其人[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余迅;张恨水故居寻访记[N];安徽日报;2000年
3 实习生 滕原 本报记者 黄会;席绢盛赞《上错花轿嫁对郎》[N];安徽日报;2000年
4 赵阁;先锋派 大众化 谁领艺术风骚[N];北京日报;2000年
5 建文;电影选择人民 人民一定会选择电影[N];北京日报;2000年
6 凸凹;杜拉斯:文本的表演[N];北京日报;2000年
7 李静;“京味儿文学”走向何方[N];北京日报;2000年
8 陈戎;“走红”是个贬义词[N];北京日报;2000年
9 洪子诚;浩然和浩然的作品[N];北京日报;2000年
10 朱家雄;新生代写作的优势与局限[N];北京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明姬;孤独者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6 张羽;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谢耘耕;从新兴文体到文学“大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毛继红;寻找有意味的形式[D];河南大学;2002年
9 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欧美;文学世界的诗性品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明建;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朱献贞;先锋小说反向叙事的美学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顾克勇;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潘峰;《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昕;传人性之奇[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崔蕴华;试论李渔的小说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范妍南;中古小说中的判断句[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台进强;论《北回归线》和享利·米勒的“污秽”[D];暨南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虚拟书评三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38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