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解析应用语言学期刊中书评文章的辩论修辞结构

发布时间:2017-08-30 11:00

  本文关键词:解析应用语言学期刊中书评文章的辩论修辞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应用语言学期刊 书评文章 辩论修辞结构


【摘要】:书评文章主要是针对评价而建立起来的,属于学术性语篇的范畴。有很大一部分书评文章是通过评论者和原作者相互之间的辩论而产生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学术领域内的对话就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针对存在于英语语言学中的书评文章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指出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辩论修辞结构以及体现辩论意义的词汇语义资源。通过定性分析所收集到的语料,将这种体裁的修辞结构和语言体现方式完整地展示出来。最终的研究成果对于人们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某一具体的学术话语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还能够对其所具备的交际功能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除此之外,站在非英语国家学生的角度来讲,这个研究也能够对他们的学术写作和阅读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期刊 书评文章 辩论修辞结构
【分类号】:G232
【正文快照】: 书评文章属于学术评论文章的范畴,通常情况下,某一领域新的发展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对这些问题进行回顾和研究的就是书评文章。在很多时候,书评者都是将一些最新出版物作为阅读的对象,针对其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再一次的审视。有一部分评论文章是针对一本书进行批评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2 杨信彰;语篇中的评价性手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3 唐丽萍;学术书评语类结构的评价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新华;;基于语篇的外语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赵玲;;《老友记》中的幽默现象——基于评价系统介入理论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3 席晓青;黄清贵;;从评价系统看小说人物刻画——以《傲慢与偏见》的两封信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陈彦华;;网络时评语类的修辞潜势[J];才智;2009年29期

5 闫晓玲;;评价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演讲的态度意义研究[J];才智;2011年32期

6 程春松;;英汉学术书评的认知情态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7 肖群;;商务英语会话中的评论附加语[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7期

8 赵军强;;评价理论视角下对小说《早秋》的积极话语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杨晓莉;;不同阅读问题类型与阅读策略的对应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陈洁;;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纯真年代》的语言魅力[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君;评价理论视角下影评的态度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林超;俄汉图书辅文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刘世铸;态度的结构潜势[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高健;英语元话语的人际—修辞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萍;英语政治演讲的评价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祁芳;评价理论视角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介入资源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粮彩;英语推销信中的评价资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胡琼芳;当代流行爱情歌词中女性形象的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艳婷;英语公益广告中的评价资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慧;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的人际探讨—评价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金娥;评价视角下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索比的悲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志红;评价理论视角下英语商业广告语篇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熊展;基于评价理论的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对比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壮麟;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徐敏;时尚[J];外国文学;2005年02期

3 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4 张德禄;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5 赵艳芳;认知的发展与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0期

6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2期

7 杨信彰;语篇中的评价性手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8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王振华;“物质过程”的评价价值——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758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758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