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家著作——读李贽的《四书评》
本文关键词: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家著作——读李贽的《四书评》
更多相关文章: 书评 进步思想 孔丘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反动性 道学家 法家 无产阶级专政 封建社会末期
【摘要】:正 李贽,是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反动孔学严密统治的政治思想界里冲杀出来的一位杰出的进步思想家。《四书评》是李贽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敢于公开批“四书”的战斗作品。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集中宣扬孔孟之道的四部黑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奉为“圣经”,强迫人民信奉。宋代反动理学家朱熹,为了维护官僚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把这四部书汇编成套,加以注释。此后各代反动统治者就只准人们按照朱熹的调子和框框,对“四书”注、解、疏、释,而不许进行评论。李贽却一反儒家传统,与孔孟之道“作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书评 进步思想 孔丘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反动性 道学家 法家 无产阶级专政 封建社会末期
【正文快照】: 李赞,是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反动孔学严密统治的政治思想界里冲杀出来的一位杰出的进步思想家。 《四书评》是李蛰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敢于公开批“四书”的战斗作品。 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集中宣扬孔孟之道的四部黑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文印;《四书评》不是李贽著作的考证[J];哲学研究;1980年04期
2 约翰·伦纳德 ,黄育馥;评《蒲鲁东的革命生平、思想和著作》[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3 张以谦;铁骨红心的硬性文字——耶林同志“左联”前后的文学创作介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赵宗正;;论颜元的政治思想[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王璞;;唐甄思想简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步近智;;唐末五代皮日休、无能子、谭峭的进步思想[J];历史教学;1980年12期
7 杨如鹏;;中国新文艺之最[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1期
8 张挺;试论《家》的思想成就[J];东岳论丛;1981年06期
9 朱进源;;书评形式可以多样[J];读书;1981年05期
10 戴凤举;;李贽与他的物质利益观[J];企业经济;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琴安;;论李贽的文学评点及其地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姚义众;;教学过程的符号学考察[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李锐;王学成;;试论毛泽东“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思想的形成及其所处的核心地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4 丁冠之;;明清学者“治生”论述略[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陈朝晖;陈之安;;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土地思想[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黄金平;;宋庆龄——东方优良道德和西方进步思想结合的完美典型[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吴燕;;从《美梦还是噩梦》的遭遇看科技书评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显清;;第十章 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9 ;编者的话[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冷瑞霖;;我们是否可以链接?——出版行业与其他传播媒体互动现状分析[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路艳霞;市少儿图书馆开展读书大行动[N];北京日报;2000年
2 池莉;热读《发条橙》[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李书敏;《重庆书评选》为重庆书评事业立碑[N];重庆日报;2000年
4 ;读书:我们共同的追求[N];福建日报;2000年
5 石中元;读书俱乐部悄然兴起[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6 陈耀彬;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新成果[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7 卢朝升;迟到的书和书评[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8 明广;网上购书:挡不住的诱惑[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9 杨星 李扬建;特别的校园 特别的文化[N];江西日报;2000年
10 王爽;读者网上购书之理由[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亚萍;中英文书评语篇结构对比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2 柳淑芬;对比修辞:英汉书评体裁比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姜勇;中国书学的“象”论体系[D];吉林大学;2004年
4 甘仙女;从《傲慢与偏见》中看简·奥斯丁的复杂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龚凌虹;中英学术书评体裁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丽丽;英汉语言学期刊书评体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都陵;李长之书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余桃晶;我国网络书评现状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1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76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