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1981-2002年期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范围较广;在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人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体现了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特点。选题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选题范围较广,但不均衡;研究深度不够;采用的科研方法较为单一,未能将“三论”等先进科学理论引入专业研究中去;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够。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基金】: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校管课题
【分类号】:G852.9
【正文快照】: 合理的选题,可以在自己专业研究领域中纷繁复杂的现象里找到关键问题,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并在一定的预定期限内按时完成有价值的研究。而不适当的选题,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能体现科学研究的价值。如有时因为选题范围太大、周期过长、难度过大而难以操作;因为选题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金福;;武术教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建军;;东北三省普通高等院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王璇;;从学生对跆拳道的喜爱论及中学武术课的开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4 姜淑华;赵莹;;武术青年长拳教学设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5 杨祥全;;武术概念之源流变迁考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郭礼文;;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基础[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4期
7 蔡宝忠;;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武德内涵及其他[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4期
8 曹湘英,田凌;中华武术"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蔡仲林;施鲜丽;葛耀;;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勇;;试论太极拳将是未来健身运动的主流[J];成才之路;2008年2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to;技击性运动概论及其制胜原理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1年
2 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李蕾;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俊峰;普通高等学校散打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丁丽萍;吴越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8 李龙;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9 王国志;社会学视野中的大众武术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10 田学建;人学视野中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丽华;河南省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林志刚;关于武术与西方体育审美方式特征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本升;关于中国武术与军事、艺术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军;传统武德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汲取及融通思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刚;曲径通幽 体认生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杜舒书;武术人文精神论绎[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段三真;武术教学价值论概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田学建;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费发洲;论太极拳的技法与健身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杜亚芳;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武术术语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明兵;蒋国勤;刘文娟;;我国体育院系田径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钟鸿昌;谈卫军;;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定量分析——以中国知网2000—200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刘晓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创伤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汤立许;饶英;罗远东;王林;叶伟;;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建议[J];体育科研;2008年02期
5 张峰;;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探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曹文娟;;对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2期
7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应注意[J];考试与招生;2011年02期
8 于翠兰;;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与完善[J];体育学刊;2005年06期
9 关铁云;李冬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马敏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少英;;秀才推磨 难为圣人——正视平庸选题对编辑成长的拖累[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海英;许家忠;齐鑫;;本科生毕业设计双向选题系统的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3 刘苏君;;护理研究选题能力的培养[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夏伦爱;;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指导[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5 王锡秋;;青少年环境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季顺利;李俊玲;冷彬;;精品教材源于选题的全程控制[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儒胜;;编辑选题策划初探[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田力;;护理学术论文的选题(提纲)[A];河南省急诊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9 吉敏;;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飞扬[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杨青;薛少平;黄明娣;刘彬让;郝允武;;结合实际,搞好毕业设计[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鹏 见习记者 罗俊荣;毕节:政法调研锁定20个重大选题[N];法制生活报;2010年
2 田晓光;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编纂选题[N];中国档案报;2003年
3 孙海悦;“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电子增补选题开始申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王晓;普制币和精制币之别[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方翔;我明年新邮选题受美推崇[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记者 魏晓薇;广东省局将连续四年补贴重点选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张健初;系列选题邮票 温柔甜蜜之“套”[N];中国商报;2006年
8 张健初;选题征集的实与虚[N];中国商报;2007年
9 黄添喜;邮票选题应与时俱进[N];中国集邮报;2007年
10 王雁宾;信息资源库:出版的根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康;三尖杉酯碱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2 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1996年
3 黄素芳;贸易与移民[D];厦门大学;2008年
4 孙耀武;促进绿色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刘殊芳;清代台湾的闽南移民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瑛霞;分布式虚拟训练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典恩;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佟文娟;过程与分析:媒体与台湾政治民主化(1949-2007)[D];厦门大学;2008年
9 蔡嫐烨;行政诉讼之适时审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朝贵;海峡两岸《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凡勇昆;我国教育管理学硕士论文的回顾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玉娟;中外英语硕士论文中引用情况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盛一英;一项关于任务引发的专注量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洪一鸣;母语对二语写作过程与结果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黄光佐;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98至2004届毕业生流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6 陈寿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岳春;英语硕士论文中转述语的语料库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康超;河北出版业选题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陶萍;高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课程设置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慧;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9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114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