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语步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9 00:11

  本文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语步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体裁分析理论作为一种话语分析理论,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近年来,学术论文语篇的体裁分析备受关注。之前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学术论文的各个部分的体裁特征分析。在语言学界,硕士论文引言的写作对绝大部分研究生而言是非常关键而又棘手的,但是语言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100篇中美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体裁分析,找出其语步特征,以期对以后的语言学学位论文写作有所裨益。本文以语料库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以100篇(美国作者50篇;中国作者50篇)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为研究对象,语料均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从ProQuest和CNKI中选出,基于Bunton的体裁分析模式对其进行体裁分析。旨在找出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特点,中美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有何不同以及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中美作者在写作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1)两个语料库中均出现了新的语步特征。在语步1中均出现了评论先前研究这一步骤。比起语步2,两个语料库中更多的出现了语步1和语步3;(2)尽管语步1-语步2-语步3仍是语料库中的主要分布序列,但是也出现了其他的序列的变体,语步2-语步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者在体裁结构上也出现了一些差异:(1)美国作者引言语步的平均分布要长于中国作者。(2)与中国作者相比,美国作者较多地使用了评论先前研究,研究假设以及研究问题等步骤。(3)某些美国作者在引言部分中不仅阐释了研究意义还承认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但这种现象在中国作者的引言部分并未出现。本文对中美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对比分析将进一步丰富较长语篇的体裁对比研究,同时在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方面也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硕士论文引言 CARS模式 语步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5
  • 1.1 Background of Research11-13
  • 1.2 Thesis Questions13
  • 1.3 Thesis Organization13-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9
  • 2.1 Terms and Concepts15-19
  • 2.1.1 Discourse Community15-16
  • 2.1.2 Genre: Its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16-18
  • 2.1.3 Genre Analysis18-19
  • 2.2 Genre Traditions19-22
  • 2.2.1 Australian Genre Theories or the Sydney School19-20
  • 2.2.2 North American New Rhetoric20-21
  • 2.2.3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1-22
  • 2.3 Previous Researches Surrounding the Present Topic22-27
  • 2.4 Summary27-29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29-37
  • 3.1 Corpora29-30
  • 3.2 Identifying Moves and Steps30-34
  • 3.2.1 Identifying Moves and Steps through Functions32-33
  • 3.2.2 Identification of Moves and Steps through Signals33-34
  • 3.2.3 Issues in the Analysis of Moves and Steps in the Corpus34
  • 3.3 An Example of Move Analyses34-36
  • 3.4 Summary36-37
  • Chapter Four Findings and Discussion37-57
  • 4.1 Moves and Steps of the Introductions37-44
  • 4.1.1 Distributions of the Moves37-38
  • 4.1.2 Move Structure of the Introductions38-42
  • 4.1.3 Steps in MA Theses Introductions in Both Corpora42-44
  • 4.2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ove in Introductions44-56
  • 4.2.1 Move 1: Establishing a Territory45-48
  • 4.2.2 Move 2: Establishing a Niche48-51
  • 4.2.3 Move 3: Occupying the Niche51-56
  • 4.3 Summary56-5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7-61
  • 5.1 Summary of the Findings57-59
  • 5.2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59-60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0-61
  • References61-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6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绪光;;汉语思维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语篇连贯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段立先;;中西方语言与文化比较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何宇茵;曹臻珍;;航空航天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李影;;论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5 杨祝华;何庆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语言表达[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6 王薇;;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探索[J];才智;2009年24期

7 尹冬伟;李忠艳;窦滨;;关于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思考[J];才智;2011年14期

8 张继培;;从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陈瑾;;英汉语句法逻辑连接范式对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朱湘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汉式写作特点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大网;南佐民;杨新亮;;数据驱动学习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域知识传授——基于CLEC语料库的个案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彩凤;T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晓宣;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及相关对应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丽娟;个案研究:在商业背景下对中国人英文求职信的体裁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4 刘雪;中外英文学术期刊论文讨论部分的体裁对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静;中国人与英语本族语者英文求职信的体裁对比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问娜娜;运用文体学理论指导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分析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吕雯雯;语际共性正迁移对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8 郑祥丽;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丽佩;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亚丽;教学文体学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语步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403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