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论迟子建近期小说创作

发布时间:2017-07-17 16:41

第一章转型之前的文学风貌


(一)迟子建式的"寻根文学"

在迟子建初登文坛时,她发表的许多作品,诸如《沉睡的大固其固》、《初春大迁徙》、《北国一片苍茫》等,都有着不同于大家熟知的《北极村童话》式的风格。在这些作品中,故乡并不是作家童年记忆中那个如童话般纯净美好的世界,而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是"现代文明"的对立面。作家站在政治反思与文化启蒙的立场上,表现出对于乡止历史和现实的批判。

《沉睡的大固其固》中,地处北极之侧的大固其固,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单调、刻板,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相面人的摇摇铃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不仅有乞求还有诱惑。善良的猫高娘整日迷恋于"扑克测命"中,她注定禁不住相面人铃声的诱惑。她算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小镇。端高娘听信相面人的话,为了给全镇人消灾,她甘愿宰杀自己家的整头猪,请全村人吃"还愿肉"。"还愿肉"是让全村人将"灾"吃掉了,她自己却在烧香祈求上天保佑时被木头砸死。但即使在临死的那一刻,她还在必里深深地祈求着,不要把这灾祸带给孩子、带给小镇。这样的媪高娘令人感到悲伤而又悲哀。传统文化的劣根性扭曲了这些善良的人们的优秀品质,它将善良变成了对迷信的崇拜,变成了阻碍历史进程的惰性力量。

《北国一片苍茫》也同样讲述了一个因着封闭、愚昧而酿成的悲剧。芦花的家在北国的一片茫茫林海中,"山的这面是山,山的那面也仍然是山"。芦花的父亲是一位丑陋不堪、性格暴烈的守林人,母亲则是一个杀人犯,她因为杀害强暴她的生产队长而逃到林海中,父亲视妻子、女儿如动物,打、骂皆是常事。父亲的心中无一丝亲情,有的只是暴戾。在无意中撞到妻子与山外人的私情后,竟然残忍地钉死屋子,活活烧死了两个人。

.....................


(二)北极村"童话"

在迟子建1985年至1989年这些早期作品中,除去一部分如《沉睡的大固其固》、《初春大迁徙》等对于乡土批判的作品外,还有一部分作品是对故乡的深情怀恋。

在迟子建这些早期作品中,采用的多是儿童视角。但是她所采用的童年视角与鲁迅笔下的大有不同。《孔己己》中的小伙计"我"在众人捉弄孔石己的笑声中附和着"笑",不了解孔己己的尴尬处境,只是觉得孔乙己是一个好玩的人,可以让大家发笑的人。这样,儿童视角中的"好玩"与成人世界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使作品呈现出反讽的效果。与鲁迅不同的是,迟子建作品中的儿童视角是用来营造自己作品中纯真、美好的氛围的。可以说,她的儿童视角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在接受文能的采访时,迟子建如是说:"如你所言,我喜欢采取童年视角叙述故事。童年视角使我觉得清新、天真、朴素的文学气息能够像晨雾一样自如地弥漫,当太阳把它们照散的那一瞬间,它们已经自成气候。当然,这大约与我的童年经历有关系。""所以说童年生活给我的人生和创作都注入了一种活力,我是不由自主地用这种视角来叙述故事的。但我想它并不是我作品中的'唯一视角',尤其是《秩歌》、《香坊》等作品,这一痕迹已经蚁去,不过它仍然在我的作品中闪烁出现,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讲,这种视角更接近'天赖'。

.......................


第二章迟子建近期小说创作转型的原因


(一)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返子建的前期作品一直执着于"温情"的表达,初涉文坛时的她只关注于她熟悉的故乡,之后的"新历史小说"借虚拟的历史空间表现了独特的女性感受,后来的"温情乡土"小说借助于想象的乡止世界来表现温情,综合迟子建前期小说表现的主题,我们可以发现,迟子建的小说表现的世界非常狭小,似乎已然与我们正在经历的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脱节。但在迟子建近期的小说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迟子建不仅写作功为大为提升,她所表现的世界也非常广阔,题材已然由乡村扩大到城市,主题也更加多样,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乡主和城市的影响几乎都可以在她的小说中反映出来,究其原因,这与退子建的爱人黄世君的影响不无关系。

迟子建父母健康质朴的恩爱关系使迟子建对温馨的家庭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和非常美好的想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压在迟子建心头的是爱情迟迟不能到来的伤感,"时光在每天的工作和写作中静静流猶,不知不觉我已经33岁了,偶尔我也会在闪念中期盼有个人与我分享生活的美好",直到1997年遇到黄世君,迟子建才结束了单身生活。可以说,黄世君的出现凡乎满足了迟子建对于爱情和家庭所有美好的想象,两人"彼此关心、,志趣相投",在迟子建的眼中,黄世君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她"对他的人品和丰富的对历史、人文知识的掌握非常钦佩",工作上,他认真、务实、讲究方法和学养!学习上,他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书,学法律、学英语,并考取了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而且还善于把理论学习与基层走访和调研结合起来;生活中,他从不讲充吃穿;人格上,他是有着清净也和独立人格魅力的人。在迟子建屯、目中,黄世君留给她最深的印象便是他在工作上的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黄岛挂职期间,他是所有挂职锻炼的干部中,第一个住职工公寓并且与普通职工一样在食堂吃饭的人,春节将至时,装作家中无人,把登门送礼的人"拒之门外"。作为塔河县县委书记,,黄世君更是一个时刻关注时代变化和民生疾苦的人,他喜欢下基层走访和调研,迟子建也经常陪他一起去乡村,当她沉浸在美丽的乡村风光中时,丈夫想的却是农民的出路问题,为此,黄世君还曾经写过《协和,大森林的呼唤》、《治水必先治林》、《浅谈合作开发苏联远东森林资源问题》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文章,迟子建本人也曾认真地阅读过丈夫的这些文章。

....................


(二)作家创作心态的转变

当迟子建还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少女时,裹挟在北国的风雪中,身处北国的壮阔的大自然中,因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时光的不舍,她创作了《北极村童话》等描写北国风光和童年时光的作品,彼时,她创作动机仅仅是"喜欢",作品只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当她进入城市接受系统学习之后,虽然视野被打开,但是思想上对于城市却是不适应甚至是排斥,她的这一也态在1990年发表的《原始风景》中有明确的表述:"我放下笔来,我走在异乡的街头,在黄昏时刻,看着很浊的夕阳下喧闹的市场和如潮的人流,我也底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我背离遥远的故止,来到五光十色的大都市,我寻求的巧竟是什么?真正的阳光和空气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它们远远地隐居幕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我身后的背景;而我则被这背景给推到前台,我站在舞台上,我的面前是庞大的观众,他们等待我表演生存的悲剧或者喜剧。可我那一时刻献给观众的唯有无言和无边的苍凉。""我十分恐惧那些我熟悉的景色,那些森林、原野、河流、野花、松鼠、小鸟,会有一天远远脱离我的记忆,而真的成为我身后的背景,成为死灭的图案,成为没有声音的语言,那时或许我连哭声也不会有了,一切会在静无声息的死亡中隐遁踪迹,那么,我的声音将奇异地苍老和寒冷。"?可见,脱离了故乡的阳光和空气的迟子建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恐惧,她所恐惧的不仅仅是对故乡的遗忘,更是现代化进程中故乡的"变质"。可以说,接受城市文明洗礼的迟子建,不可能看不到原本乡±在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弊病,而由此引起的则是她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童年记忆中纯净的故土更深的依恋。而后不管是她所创作的意识流小说,还是新历史小说,除了她自身对创作的主动探索,更让读者警觉的是她的"逃避"态度。丁帆在论及她的"意识流"小说时如是说:"迟子建的忧伤在于她在走出童真心灵观照下的明净世界而踏入成年女子眼中的繁复尘世之时,仍然念念不忘童年时期的纯情时光,那段早已逝去的生活因时间的久远和对现实的某些拒绝心态而显得越发一尘不染,于是回忆与怀恋那种宁静而自足的生命境况一度成为迟子建心灵深处的一个"情结",使她作品到处充溢着北国的冰雪气息。""

......................


第三章返子建近期小说创作内容的转变............25

(一)向外走——走向千疮百孔的现实人生...........25

1、城乡底层民众生活困境的展示.............25

2、回不去的故乡一一现代化进程中"异化"的乡村世界.............28

第四章迟子建近期小说创作方法的转变.............43

(一)独特视角的运用.............43

1、儿童视角的运用..............43

2、准儿童视角的运用...............44

第五章温情的力度——寒夜尽头的一缕晨曦.............51

(一)寒夜尽头的希望之光.............52

1、每一个卑微的心都想努力活出人样.............52

2、擎着"爱"的火把就不怕走夜路...............65


第五章温情的力度——寒夜尽头的一缕晨曦


(一)寒夜尽头的希望之光1、每一个卑微的心都想努力活出人样

因为迟子建在其近期创作中,关法和反映着底层人物的生存现状,许多评论者都将其纳入"底层写作"的行列。但迟子建的底层写作是与众不同的,她虽然也书写了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和社会崎形发展导致的人性异化,但她并非一味地濱染苦难,并非在声嘶力竭地讨伐什么,她更看重的是底层人物在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她更想让读者看到的是寒夜尽头仍存的那抹希望之光。"没有描写苦难,诗意怎会呈现?温暖也是一样,没有冷作为底衬,没有用笔化解寒凉,它从何而来?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览苦难,却没有希望的微光闪烁,这样的苦难就是真正的苦难了,而如果苦难里有柔软的光影浮动,苦难就不是深渊,它会散发着湿漉漉的动人的光芒"?。

2015年,迟子建发表了她的长篇小说力作《群山之覇》,她的目光虽然还是停留在她深爱的那片±地,但是描写的内容却有了极大的变化。曾经在化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如死囚器官移植,军队腐败、大学寝室投毒、虚构英雄事迹等,在迟子建笔下的这片上地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故事。书写这样血淋淋的现实,对于迟子建这样一向温情著称的作家来说,确实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以至于在写完之后,"没有如释重负之感,而是愁肠百结,仍想倾诉.这种倾诉似乎不是对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而是因着风景,比如滔天的大雪,不离不弃的日月,直古的河流和山峦,但或许也不是因着风景,而是因着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

.....................


结语

迟子建,是自然化育的文学精灵,寒冷的高讳度是她的梦开始的地方。北国给予了她悲天倘人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她一直以一双充满爱意的眼睛,注视着那一方黑±地。用也描绘着那方主地上的美景,真诚地书写着美好的人性。纵然在内也深处,她明了那方±地上的那份美好只能成为永远的记亿时,她仍然不放弃地歌颂着甚至是营造着故乡的美好。躲在自己记忆中不肯出来。

但是现实的苦难和多样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老师,迟子建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了出来。勇敢地承担起身为作家的社会责任,不再只关注"小我"的精神世界,勇敢地面对千疮百孔的现实人生,揭露各种不公平的社会真相,直视不可避免的人性"恶",拿起批判之笔挑开社会的"脈包",给人答醒,发人深思。她笔下曾经美好温暖的北国,也因此变得寒冷起来。

但是迟子建始终是迟子建,她始终是一位有着悲天愤人的大情#的作家。即使作品风格向"冷"转变,也并不代表她改变了自己对于"温情"的信仰,只是她的写作方式不同而己。她凌厉的笔触反而能够表现出她的成熟、从容和对温情更加坚定的信心。只不过现在的"温情"因为来之不易反而变得更加珍贵,更具力度!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54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54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3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