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州直1996-2015年艾滋病病例死亡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16:41
从人口比例来看,维吾尔族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均高于其他民族。提示针对维吾尔族应加强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伊犁州直于1996年在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到2015年底累计报告病例13303例,死亡3727例。为全面掌握伊犁州直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死亡情况,了解存活时间、死亡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现对伊犁州直1996-2015年HIV/AIDS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开发当地民族文化的宣传材料对有效宣传至关重要,有效检查、监督、评估是质量保证[4]。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历史卡片,按审核日期选择1996-2015年报告的现住址为伊犁州直的2015年12月31日前死亡的病例,下载传染病报告卡和个案随访表的基本信息、随访数据。
1.2方法
HIV/AIDS死亡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及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结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获取,死亡原因分为艾滋病、吸毒过量、自杀、其他和不详。艾滋病包括AIDS、机会性感染、肺部感染、结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1.3统计分析
下载数据导出生成Excel文件,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频数分布及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1996-2015年,伊犁州直报告HIV/AIDS病例13303例,死亡3727例,死亡比例28.02%。其中维吾尔族10637例,死亡3147例;回族864例,死亡212例;汉族771例,死亡116例;哈萨克族373例,死亡51例;其他民族302例,死亡66例;不详356例,死亡135例。死亡的3727例中,注射吸毒传播2393例(64.21%),性途径传播959例(25.73%),母婴传播28例(0.75%),不详及其他347例(9.31%)。无业1534例(41.16%),农民1014例(27.21%),商业服务473例(12.69%),工人129例(3.46%),干部职员59例(1.58%),离退人员33例(0.89%),儿童和学生27例(0.72%),教师22例(0.59%),其他及不详436例(11.70%)。
2.2年龄性别分布
3727例死亡病例中,20~49岁死亡人数占90.45%。男性死亡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3,P<0.05)。女性死亡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14,P>0.05)。死亡病例男女比例为4.19∶1。
2.3地区分布
伊犁州直所辖八县二市均有艾滋病病例及死亡病例报告。其中伊宁市累计报告病例7725例,死亡2512例,死亡比例32.52%;霍城县累计报告病例1634例,死亡425例,死亡比例26.01%;伊宁县累计报告病例1966例,死亡399例,死亡比例20.30%。三县市累计报告数占全州总数的85.13%,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9.51%。剔除不详县,死亡比例最高的是伊宁市(32.52%,2512/7725),最低的是奎屯市(14.29%,1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1,P<0.05)。
2.4各年度报告病例死亡情况
2015年底,伊犁州直1996年报告病例109例,到2015年底死亡88例,死亡比例80.73%;1997年报告198例,到2015年底死亡153例,死亡比例77.27%;前十年报告病例2351例,死亡1504例,累计死亡63.97%。当年报告的病例当年死亡情况:1996年报告的病例,当年零死亡;从1999年开始死亡比例逐年升高,2004年达到最高点12.74%,2005年后稳定在4%~6%之间。
2.5病例报告后存活时间分布
3727例死亡病例中,从病例报告到死亡,存活时间最长的18.55年。数据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2.45年,四分位数间距QU~QL=5.72~0.61=5.11年。存活6个月内的836例(22.43%),其中121例死亡后或死亡当天才进行病例报告。存活6个月到1年内的365例(9.79%),1-5年内的1428例(38.31%),5-10年内的839例(22.51%),>10年的259例(6.95%)。2.6死因构成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的死因资料中,1068例(28.66%)未填报死因。在填报死因的2659例中,主要死因为艾滋病的597例(占3727例的16.02%),吸毒过量的78例(2.09%),自杀7例(0.19%),其他1977例(53.05%)。1977例其他死因中,后面的填写说明中显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及机会性感染的1709例,癌症42例,意外24例,吸毒过量9例,自杀2例,其他疾病及原因不明191例;所以主要死因仍为艾滋病的2306例(61.87%)。
2.7CD4细胞检测情况和抗病毒治疗情况
3727例死亡病例中,1651例(44.30%)有CD4细胞检测结果,其中最后一次CD4细胞检测结果为≤50个/μL的265例(16.05%),51~200个/μL的655例(39.67%),201~500个/μL的549例(33.25%),>500个/μL的182例(11.02%)。伊犁州直2005年启动抗病毒治疗,2011年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到2015年底累计治疗8562例,终止治疗2435例,其中死亡1074例。死亡病人中有21例在外地治疗,抗病毒治疗比例为29.38%。3讨论
20年来,伊犁州直HIV/AIDS病例累计死亡比例为28.02%,死亡病例以20~49岁维吾尔族男性为主,主要传播途径为静脉吸毒。这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寿命和潜在工作寿命的损失。伊犁州直位于新疆的西北部,哈萨克、维吾尔、回、蒙等46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5%。前十年报告的病例63.97%均已死亡,略低于云南省德宏州,提示前期发现的HIV/AIDS病例大部分已经死亡。3727例死亡病例中,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45年,1年内死亡的占32.22%。病例报告后存活时间短,提示存在病人发现较晚,没有及时治疗现象。1996年当年报告当年死亡为零,从1999年开始逐年升高,2004年达到最高点,2005年后相对稳定。说明艾滋病疫情发现及时,应对措施有效,防治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伊犁州直HIV/AIDS病例的主要死因是艾滋病,与国内有些地区一致。
28.66%死亡病例死因未填,有死因报告的也存在分类错误、填写不规范、死亡记录不完整等现象,导致死因存在信息偏倚,需要进一步加强死因填报工作。死亡病例中,不足一半的人有CD4细胞检测结果,不足1/3的人接受过抗病毒治疗。伊犁州直从2005年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前期参加治疗的病人较少,随着治疗工作不断规范,2011年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后,越来越多的病人纳入治疗体系,但终止治疗的人数较多。提示抗病毒治疗工作仍需加强,尤其要加强病人的依从性教育。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554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5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