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测评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8 08:04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中国对俄罗斯、中亚乃至欧洲的出口贸易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进入汉唐,络绎不绝的中西方商旅运载着大量的丝绸、瓷器以及香料等商品逐步开拓出繁荣的古丝绸之路。随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因为西域的衰退动荡和大航海时代的开启等诸多复杂的因素,导致了古丝绸之路上往日繁荣的经贸活动归于沉寂,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与欧洲陆路连接的“凹陷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与亚欧内陆局势的日渐稳定,1990 年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使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又一次连接起来,传播过古老文明和传统友谊的丝绸之路再一次焕发光彩。进入 21 世纪,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于 2001 年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1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建立更加全面、牢固的合作关系。除了传统的安全合作以外,经贸合作也愈加紧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显示,近十五年来中国对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的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创始成员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2001 年的 121.45 亿美元攀升至 2014 年的1257.52 亿美元。在贸易总量上,俄罗斯占 70%以上,占据绝对的比重;而中亚四国在增长速度上绝对领先,其中出口贸易增速更快,从 2001 年的 4.6 亿美元增长至 2014 年的 230.01 亿美元,增长了 50 倍之多。中国现已成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迄今为止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签署《备忘录》已十五年的时间,《纲要》的签署也已十三年有余。如今,各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进程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在国际上处于何种水平?各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是否明显促进了中国对成员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多数成员国不甚发达的情况下,贸易便利化建设是否是提高贸易合作的重要任务?在众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中,在有限的公共投资约束情况下,贸易便利化公共投资应该投入到哪个领域最为合适?

.........................


1.2文献综述

1.2.1贸易便利化的界定及测评

目前对贸易便利化还没有一个各界认同的、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际组织对贸易便利化进行的定义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认为,贸易便利化就是对国际贸易中货物流动涉及的行为、惯例以及手续进行简化与协调。国际商会(ICC)则认为:“贸易便利化关注如何改善货物过境时相关程序的效率。”经合组织(OECD)对贸易便利化的表述是:“国际货物从卖方流动到买方并向另一方支付所需要的程序及相关信息流动的简化和标准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组织(APEC)对贸易便利化定义是:“使用新技术和其他措施,简化和协调与贸易有关的程序和行政障碍,降低成本,推动货物和服务更好地流通。”

除了对贸易便利化进行定性描述外,定量测评也是一个研究重点。测评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以 APEC 为代表的实际调查分析法,2001 年亚太经合组织通过《上海共识》,并提出“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TFAP)”,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06 年亚太地区的交易成本降低 5%,2004 年 APEC 评估了该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果,在具体评估过程中,APEC 将 TFAP 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将行动计划分为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性及其他四个类别,对各行动条款进行总结,分为已完成、进行中和未解决三个状态,统计结果显示,四大类别项下的行动计划分别有 67%(576 条)、43%(124 条)、59%(49 条)、34%(60 条)已完成,16%(130 条)、21%(62 条)、13%(11 条)、21%(38 条)的行动计划没有解决;Raven(2001)认为对海关的廉洁与效率、口岸管理等方面的调查是评价贸易便利化的关键;Woo(2004)通过对“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开展的项目进行计数来测评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二种是对贸易便利化涉及的众多领域分别计分,最为经典的是 World Bank的研究人员 Wilson,Mann and Otsuki(2003)构建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选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口岸环境、监管环境以及电子商务四个一级指标,并对从属于其中的二级指标进行计分;S Raihan(2012)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维度来衡量南亚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段景辉和黄丙志(2011)通过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环境、海关和边境管理环境等方面对不同发展阶段多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做了比较;此外,李斌(2014)、张晓倩(2015)均采用了对相关领域计分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我国服务贸易和农产品贸易的便利化水平进行研究。

...........................


2 相关理论


2.1交易成本理论

2.1.1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科斯在《企业、市场与法律》一书中认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现实市场交易并不遵守完全竞争理论的假定,交易者要将未知的价格信息转化为已知需要付出成本。同时,市场交易过程中常会发生纠纷、冲突,因此就需要谈判履约甚至诉诸法律,这些都属于市场运行的成本。因此通过组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这些成本。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仅对交易成本做了一般化的说明,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监督签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这些工作常常是花费成本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机制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2.1.2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

威廉姆森(Williamson O.E.)在科斯的基础上对交易成本进行了更加全面的研究,并完成了《企业的性质:起源与演变》这一著作。他认为,经济系统的运行是通过各种交易活动得以维系的,而为了使交易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易双方就要建立各种契约关系,如市场交易合同、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内部合同等。但是,为了确保契约关系的建立和实施,就必然要发生一系列活动并产生一系列成本。威廉姆森认为,这些成本的产生主要是因为:(1)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使得交易主体不可能在签约阶段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及相应的调整方案;(2)由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过程中的不完全性,使签署合作的风险在所难免。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与市场签约》一书中,威廉姆森进一步将影响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因素细化为“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种因素,从而得出交易成本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的函数。

交易成本包括签订合同之前的交易成本和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成本,签订合同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交易双方为签署合同而进行的大量的起草、谈判,以及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还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补充以便使契约更加完备所需要的成本;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成本包括对协议的维护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其中最典型的是为确保合同的执行而进行的承诺和保证成本。

.........................


2.2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是与贸易投资便利化重要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合作表现为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获取区域内国家的经济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区域经济联盟。区域经济合作概念容纳力较强,可以涵盖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不过更多的学者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的说法。以巴拉萨(B. A. Balassa)为代表的市场制度学派,主张在宏观经济取得国家和超国家机构支持的条件下,在微观层次上把各个市场经济联合起来。它强调以市场理论为基础,实现各国经济向一体化迈进。该理论把制度化的经济合作归纳成为五个发展阶段,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2.2.1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支撑,其渊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 List)的保护贸易理论,即关税同盟的实质是集体保护贸易。1950 年,美国经济学家维纳通过著作《关税同盟问题》表达了他的观点,一国与关税同盟伙伴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而对第三国实行保护贸易。两种贸易方式的结合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由贸易创造所取得的收益减去由贸易转移所造成的损失而取得的实际利益便是关税同盟的经济效果,这就使关税同盟理论从定性分析进一步发展到定量分析。维纳提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新的概念,开创了战后关税同盟理论研究的新阶段。除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以外,建立关税同盟还可以带来其他静态福利效应,如由于减少海关人员和边境巡逻人员而引起行政费用的节约、由于减少对同盟外国家的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而带来的贸易条件的改善、由于集团力量的增强而具有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更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等等。但关税同盟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着诸多明显缺陷,重视对福利影响的分析,而忽略了对经济增长影响,如成员国就业、产出、国民收入、国际收支和物价水平等方面的分析。

2.2.2自由贸易区理论

在维纳的关税同盟理论基础上,米德(J.E.Meade)提出了自由贸易区理论。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对从世界其余地区的进口,有权自行决定关税税率;第二,自由贸易区实施原产地规则,只有原产于区域内或主要在区域内生产的产品才能进行自由贸易。Meade(1953)沿用了 Vine 的1 × 3模型来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各成员方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他指出,自由贸易区不同于关税同盟之处在于它会产生贸易偏转(Trade Deflection)现象。也就是说,由于自由贸易区各成员方自行决定其关税税率,造成各成员方的关税水平各不相同,区外生产厂商可以利用各成员方之间的关税水平的高低差异,从关税税率最低的成员方进口商品,转而在其他成员方出售。为了限制贸易偏转,自由贸易区必须制定和施行原产地规则,防止区外生产的商品享受到免征关税的优惠待遇。米德的研究为自由贸易区采用原产地规则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没有原产地规则的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关税同盟,其共同对外关税与其所有成员国中的最低关税相等。这样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不仅对成员国有利,而且也对外部世界有利,因为所在区域的对内、对外贸易壁垒与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前相比都降低了。

.......................


3 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发展的现状 .................... 16

3.1 出口贸易规模 ................ 16

3.2.出口贸易依存度 ................ 17

4 贸易便利化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 26

4.1 海关环境与出口贸易 ................. 27

4. 2 制度环境与出口贸易分析 .............. 28

5 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测评及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30
5.1.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评 ......... 30
5.1.1 测评方法的确定 ................. 30


5 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测评及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1.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评

5.1.1测评方法的确定

通过第一章对贸易便利化测评方法的综述,可以发现 APEC、World  Bank 和OECD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贸易便利化进行了测评,具有各自的优势。但对于普通研究人员来说,三种方法的可行性是不同的,APEC 的通过行动项目的完成状况来评价,但是其中的一些数据与信息可能属于该组织的机密内容,并不对外公开,即使是单纯的数量信息获得性难度也较大;OECD 通过计算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来评价贸易便利化,其中可能包含公司、行业的敏感数据,这些公司与行业认为与其将这些庞杂的数据交给一个普通研究人员,不如交给一个权威的经济合作组织进行研究,因此 OECD 测算方法也难以实现;World Bank在测评贸易便利化时采用了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等机构的研究结果,这些结果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且对外公开,数据可得性难度很小,因此本文主要借鉴 World Bank 研究人员 Wilson 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评。

Wilson(2003,2004)利用计分加总的方法对各国贸易便利化进行了打分评价,具体操作是通过查阅国际权威调查数据,对不同的与贸易便利化相关的具体指标进行计分,将这些打分项目分类为四大分类:海关环境、港口效率、规章制度以及电子商务环境,并对各分类赋予权重,见表 5.1。

......................


6 上合组织框架下提高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建议


6.1 发挥优势:利用多边合作提高各国海关环境水平

从上一章的实证检验可以看出,海关坏境的优劣对中国向周边国家的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很大(中国 3.076,进口国-0.472),与其他贸易便利化指标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向上合组织成员国进行出口贸易时,新疆具有天然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其多数口岸基础设施质量均较差,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海关环境还有很大差距,中亚各国的海关建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俄、哈、吉、塔四大领域发展不平衡,其中最差的是海关环境(排名 127、154、157、160)。结合各国相应二级指标情况发现,四国进出口贸易成本很高,2014 年进口一个集装箱所需的成本分别为 2595 美元(俄)、5265 美元(哈)、6000 美元(吉)、10650美元(塔),而中国的仅需 800 美元,对其重要作用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此在已经建立的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应推动各国继续认真履行贸易便利化海关建设约定,并建立健全海关监督机制,建立定期会晤机制,以增进了解,为海关建设合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对于上述发展较为落后地区,对于高质量海关的建设,成员国间的合作相比国家独立建设,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各成员国应本着友好协作的原则,加强海关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成合作共识,为双边或多边贸易打造良好的报关环境。各成员国要积极探索成员国间海关“一站式”服务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库,以实现信息与数据的实时交换和共享,不仅可以简化过境程序,提高海关部门内部的协作效率和效能,还能提高各国海关部门的相互监督减少不合理收费现象及腐败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2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82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