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策研究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强化的今天,特别是在 WTO 等世界经济组织促进下,世界贸易总额占世界经济总额比重逐年上升,这都是说明开放对于一国(地区)来说,其发展拉动作用更加凸显。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实现快速腾飞,GDP 持续性增长,进出口额大幅增加。在成就斐然的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总体显现为东部沿海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内陆最差态势;就地区对外开放度而言,省区间差异较大,也存在着“东强西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推进,区域往来交流日渐广泛。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也是中国迈向世界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破解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全国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举措。在“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定位陕西、甘肃和宁夏、青海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利用其经济文化、民族人文优势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①。甘肃,作为对外开放战略要地,不仅是东联西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也对古代文化跨地域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2013 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甘肃作为“向西开放”西北地区重要的省份节点,有着较好的资源、区位优势,其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好坏,也关系着国家“全面开放”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要素,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这盘大棋的成败。但现阶段甘肃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与中亚、西亚、南亚等诸多贸易伙伴合作领域少、经济总额也小,同东部省区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其对外开放还面临着一种“通道经济”的窘境。对于甘肃,乘“向西开放”东风,全面提升自身对外开放水平是如此必要而迫切。
........................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要研究甘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开放”。“开放”源于哲学,最先由柏格森提及,认为社会有两种:封闭型社会、开放型社会,其中在开放型社会,国家间文化、经济可自由交流,而封闭社会无此便利①。
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学中通常理解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就其定义,总结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就本质而言,曼昆(1997)认为“开放经济是一个与世界其它经济体自由交易的经济”,同时认为“经济交流主要通过产品、劳务和金融流动来进行”②。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对和该国往来国家的一种相互联系、互有影响的运行机制,,这是区别封闭型经济依据所在。通过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外联系,充分发挥本国优势,促进经济腾飞③。二是就内容而言,“开放型经济”在西方经济学中常被理解为“进口、出口或生产要素越过本国边境没有任何限制”④的一种经济体制,而“开放程度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市场、依赖国际市场”①。从而使得要素最优配置、经济效益最大。
就我国发展研究而言,利用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依据,通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社会结构的影响来探讨开放型经济的运行机理其作用。通过对已有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本文认为,理解开放型经济应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以整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其他相关国家经济活动密切联系,要素、商品和服务跨国界流动;第二是以内部的某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开放型经济在此处的含义不仅仅包括前者,还包括了区域间的经济往来②。
就本文来说,旨在运用开放型经济的思想来探讨我国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因此,我们基于对开放型经济含义的后一个层次的思考,可以建立这样的一种机制来促进西北内陆地区经济腾飞:以开放为前提,坚持市场经济,剔除区域内外经济发展阻碍,扩大开放实现整体协同③。本质是一个国家(地区)做出的一项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自由往来的制度安排。不仅仅是简单出口促进,而是多领域、全方位开放模式。有着资源配置范围更广、涉及面多、内涵的动态发展、效益不确定性增强等特点。
.........................
2 文献综述
2.1 开放型经济的理论追溯
谈及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可回溯到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同时认为国际贸易实现经济增长的唯一方式,贸易的持续顺差,能使更多财富流入,进而促进本国发展。这一理论在当时确实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但也存在着片面与狭隘民族性特点。随后古典贸易学派推动了贸易理论的发展。如斯密提出分工理论、绝对优势成本学说,认为政府少干预自由贸易会使得贸易国福利得到提升。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相对产品价格存在差异的国家之间也存在潜在贸易可能性,自由贸易能增加贸易国福利,也证明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普遍存在。
后来,俄林在《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首次提到“区际贸易”,认为不同地区存在的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上的相对差异是区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与赫克歇尔合作提出“H-O”理论。这也是对单一要素理论的完善和深化。
开放促进论观点主要有:斯密“贸易利益”学说。罗伯特逊和纳克斯“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命题,对出口部门的拉动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大力倡导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来带动社会发展④。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学派,以思考贸易国如何利用分工和交换来获取贸易利益,论证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即:规模经济是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⑤⑥。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发现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于知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使本国劳动生产率上升,对外贸易使得国内外生产要素得到更合理配置,也促使新的规模经济形成,实现经济发展⑦⑧。到 1970 年以来,倡导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自由主义思想蓬勃发展,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认为,自由贸易、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应积极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⑨。罗德瑞克⑩(2000)指出对外开放对于地区发展而言是有利可图的,但这一潜在效益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政策、体制安排来与之配合。James P.Dorian(2001)基于能源视角探究了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内在联系,认为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应在国家能源方面更多的合作往来,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①。Ga?lRaballand & AgnèsAndrésy(2007)通过研究中国和中亚国家近年贸易往来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往来还存在更大的提升空间,应大力予以促进②。Bin Zhang 和 Le Chang(2010)提出了区域三维模型,探讨了人与自然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均衡发展是发展基础,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在坚持开放的同时,完善政策和环保法规体系切实保护落后地区生态,提升地区产业生态系统建设能力和环保产业发展水平③。Toshihiro Kudo(2010)研究发现就中缅边境贸易发展源自于边境地区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如稳定的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等,也可消除非法贸易危害性。Carol McAusland 和 Daniel L. Millimeter(2012)通过对美墨两国 1997-2002 年的贸易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展边贸可有效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降低环境危害,较国内贸易能创造更多经济增长。
.........................
2.2 对外开放度的测算
基于实际测算方法不同考虑,主要有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法。前者主要用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来反映开放度大小,通过抽取与政策相关的能产生对贸易影响效果的指标来进行研究;后者主要以计量软件进行定量研究,测算的预期值与现实值之差即为对外开放度。本节主要基于具体测算方法不同这一线索来进行已有相关研究文献梳理。
2.2.1 指标体系法
指标体系法即通过对选取经济代表性数据对经济运行进行描述的方法。可分为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
单一指标法。传统经济类型划分理论认为,贸易进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大者,属于开放经济;反之为封闭型经济。支持者认为,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外贸的发展能有效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巴拉萨,1985④;罗伯特逊,1988),如贸易依存度,主要特征就是对外贸易额占 GDP 比重非常大。计算简单,通俗易懂,应用较广,但其衡量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因为外贸依存度大小只是衡量了进出口对地区发展的贡献,而忽略了其他因素作用。随后价格比较法和关税率法较为典型。价格比较法认为不完全市场的实际价格和完全开放市场的实际价格之差即为对外开放度,其值越小越开放(道拉斯,1992①)。而以关税率作为测量对外开放度指标的前提就是关税作为保护手段的唯一性(Anderson & Neary,1994②)。虽然数据可得,但是这种指标选取方法也存在着缺陷,如:很多国家在加权税率公布上存在隐瞒、走私等行为的存在、贸易形式多样化等都使得关税的影响作用在减弱。
综合指标法主要是为了克服单一指标法存在着诸多缺陷,研究者开始选用综合指标度量对外开放度。如进出口年增长率、FDI、旅游收入、准入限制等,通过多种指标的测算综合考察一国的经济开放度。Sachs & Warner(1995)建立 SW 综合指标测算法,即选取数个贸易相关指标建立 SW 综合指标,采取 Probit 标记方法,符合标 0,不符合标 1 的方法,通过加权平均来判别研究对象的对外开放程度。SW 综合指标测试法的结果较粗糙,因为:只有当所有条件都不符合时该国才是贸易开放的。该方法虽然保证了判别的多样性,但其判别方法过于简略,也使得该方法存在改进的空间。基于此,Edwards(1998③)将典型的九种贸易开放度测算指标综合利用,总结出一种新的度量方法。该测算方法虽在理论上有待加强,但就实际效果来讲,比之前的多种研究方法在准确性方面有显著进步。
........................
3 甘肃对外开放的基本现状 .................... 13
3.1 甘肃对外贸易发展 ....................... 13
3.1.1 进出口总量分析 ...................... 13
3.1.2 外贸地区差异及商品结构 .................... 14
4 甘肃对外开放度测评 ....................... 21
4.1 甘肃对外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1
4.1.1 指标构建基本思想及原则 .............21
5 甘肃对外开放的困境 ...................... 39
5.1 宏观政策滞后面临外部驱动效应不足的困境 ................. 39
5.2 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建设能力较弱的困境 ................. 40
5 甘肃对外开放的困境
本章节将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所得公因子对甘肃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上述三个公因子各自代表了宏观政策环境、地区对外开放基础建设能力、产业发展水平对甘肃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通过对面临困境的详细剖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甘肃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针对政策的提出。
5.1 宏观政策滞后面临外部驱动效应不足的困境
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方向导向和决定性作用,区域经济实践也证明了此种影响。以深圳为例,自 1980 年深圳被正式确立为经济特区,中央出台一系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措施,如招商引资优惠、税收优惠等,地区发展飞速增长。2014年深圳 GDP 高达 16001.98 亿元,34 年间增长了 5334 倍,以 1999 年为基期,16 年间也是增长了 11.14 倍;对外贸易总额从 1980 年的 0.18 亿美元增至 2014 年的 4877.65 亿美元,增长速度甚是惊人,自 1992 年以来其贸易总额一直排名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深圳发展奇迹,当然离不开深圳人民的积极奋进,而中央所给予深圳特殊的定位和优惠政策也可以说是基本直接决定了深圳 30 多年发展基调与成功,这都是地区有利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有效贯彻实施的结果。甘肃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所面临的政策困境,主要是来自于宏观经济政策滞后以及政策实施效果不如人意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促进甘肃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宏观经济政策滞后,导致甘肃开放型经济建设错过发展黄金期。为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差距,1978 年我国提出改革开放,中央基本把发展战略重心侧重与东部沿海地区,使得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西部省份基本处于发展要素供给者的地位。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考虑,1999 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得以批复,发展战略重心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可以说此时的甘肃才刚刚开始吹响对外开放的号角,开启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新纪元。然而该战略的实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改变西部地区经济面貌,因为这不可能以放弃先发地区效率生产以及缩小同先发经济体差距为代价。这就先天上使得政策实施效果后劲不足,没有办法获得更多政策上的帮助与加强。同时,市场经济的运行也削弱了战略实施效果,因为国家无法像计划经济时期一样运用政府力量大量的直接的进行全国性发展要素空间转移,使得甘肃依然处于自身要素发展以及尽可能吸引外资进入这样的发展状态。从价格形成角度来看,因为甘肃相较东部省份,甘肃对外开放起步较晚,基本可以说是东部省份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而甘肃发展才刚刚起步,发展需求的差异导致甘肃大量的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品和初级制成品以较低的价格卖向东部市场,而东部地区工业制成品等最终产品以高价形式销入甘肃,可以说甘肃被东部先发地区“剪羊毛”。这都是政策滞后所带来的甘肃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不利影响,也说明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对甘肃的开放型经济建设刺激的还不够。虽然近几年一系列相关促进政策出台,如“向西开放”战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都是对于之前宏观经济政策滞后的一个修补,但出台时间还是晚了些。现阶段“东强西弱、东富西穷”是基本现状,而积极充分的利用现有有利条件破除政策滞后的不利影响,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积极提升甘肃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地区均衡发展,这既是向西开放战略实施的初衷,也是现阶段政府施政纲领。
.........................
6 甘肃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对策
结合前文对提升甘肃对外开放度困境的分析,以“适度开放”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区域经济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升、城市圈建设、合理产业布局和科学发展五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甘肃对外开放水平。
6.1 利用有利政策,形成促进对外开放的良好政策环境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中该作用更为明显。从上面政策困境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在现阶段甘肃开放型经济建设中宏观经济政策滞后以及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是主要原因。要破解这一困境,就必须从高效利用向西开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政策和甘肃自身制度创新入手,形成促进对外开放的良好政策环境。
一方面,如何高效利用向西开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政策,以带动甘肃开放型经济建设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必须清楚认识甘肃自身条件,摸清地方开放型经济建设发展现状和不足,积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最大限度的消除政策认识和制定中的时滞性,避免政策和现实的脱节,充分发挥政策的及时有效性。在后经济危机时期,东部沿海省份积极探索工业转型升级和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和企业转产是现阶段基本常态。对于甘肃来说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情况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可以此为切入点,积极和中央及相关省份取得联系,使相关有利引进、促进发展的政策得以批复,争取吸引强势、潜力产业或龙头企业进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承接中、东部相关产业转移工作。在做大做强对外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好国内贸易,扩大区域经济的“二重开放”。深入引导国内经济合作交流,提升地区国内开放度,吸引大批外向度高的中央企业和其他省区企业到甘肃投资兴业。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各省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为长三角、珠三角企业进入中亚、西亚搭建桥梁。第二,结合自身优势及相关有利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甘肃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对外贸易政策实施方面,紧跟全球生产、贸易发展新潮流,因地制宜的根据各地区不同禀赋、优势,施行差别化贸易政策,做到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均衡发展。增强与周边国家外贸往来,形成市场、产业互补型规模经济形成,积极探索贸易方式的多样化,丰富贸易主体,扶持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等经济主体与相邻国家(地区)进行各类贸易往来。
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促进甘肃自身制度创新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手段,充分吸收改革红利效用引导地方经济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是甘肃自身制度创新发展的关键,大力推进地方政府简政放权,理清现有职权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做到“可审可不审就一律不审以及依法审批”加快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大力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价格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同时,以改革和法治来规范权力运行,以“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思维指导政府职能行使,建立“公共服务经营型”政府,将政府的职能尽快转向法律法规的完善、产权制度的建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上来,使之成为合格的公共利益管理者。大力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向西开放”战略实施机遇及“一带一路”、亚洲投资银行等相关战略举措实施的东风,结合自身条件革新方法,如合理发挥甘肃多名族集聚地与中西亚国家有着相同的穆斯林文化传统的有利条件,以文化优势充实贸易推广手段,有利于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甘肃与周边、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往来。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2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8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