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0:03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由农业决定的,这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粮食安全、健康等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农业发展亟需转变粗放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在全球倡导保护生态、健康消费的今天,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缓解农业污染等的现实选择。在过去关于农业生产率测算的问题上并没有考虑到资源与环境的影响,所以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构建分析框架,可衡量绿色农业经济增长真实绩效,赢得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双赢局面,走一条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作为国家的农业大省,黑龙江的粮食商品粮与专储量排在全国第一位。在黑龙江省,绿色农业是优势产业,而且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开始重视农业的绿色化发展,带动全省形成了专业型、规模型、外向型和特色型的绿色农业,现如今的黑龙江省凭借这一优势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绿色农业这一块,黑龙江拥有着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科技投入优势等,但多年来的不合理耕种使农业生产造成黑土流失、肥力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农业生产过分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忽视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农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加上环境保护政策的不到位,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污染。所以黑龙江的农业要想提高必须从全要素生产率入手,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模式才是黑龙江省未来提高农业产量的根本途径。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也被更多的学者提出。学者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资源与环境,而经济发展的刚性束约也是资源与环境。所以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效绩进行评价时,就不单单只考虑传统资本与劳动要素,还应该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这对经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Mohtadi(1996)与 Ramanathan(2005)将污染物排放归为未支付投入,生产函数中引入了资本、能源以及劳动要素,在统计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来估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1]。通过研究学者们发现,期望产出的副产品是污染排放的产出特征,这就要归入非期望产出,不能当做是投入。在 2003 年,Chung etal 使用 ML 生产率指数以及方向性距离函数对瑞典的纸浆厂进行了测度,其污染排放被归为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这是首次将污染排放作用于经济增长并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合理的全要素生产率[2]。2001 年,Hailu 和 Veeman 对环境要素等进行了考虑,并将其产生的非期望产出归放到 TFP 测算框架中,称为绿色 TFP[3]。这研究也是近几年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所以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上,本文认为:以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为基础,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将资源的消耗表示投入要素,将包含了污染物排放的非期望产出表示产出要素,再总体纳入生产率的核算框架体系中,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即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第 2 章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概述

2.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具体来说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某生产单位(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或产业)生产的总的投入产出比。在我们的实际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少投入了某一要素,那么可能就会需要投入更多的其他生产要素作为补充[34]。因此,全要素生产率是整体生产率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要素的一个重要标准,通常由如下三大指标构成:效率的提升、技术的更新、规模效应的增强。就本质而言,其是剔除劳动、土地等要素以外的“剩余价值”[35]。理论学界一致认为,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共同作用下带来了经济增长,但是,受到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投入生产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够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水。随着环境污染与生产要素的日益稀缺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以往全要素生产率时过多地考虑了资本、人力等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问题,而忽略环境因素在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中的作用。因此,在评估经济发展问题时,不能单单考虑传统 TFP 的资本、劳动等因素,此外还需要将资源以及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在关注资源因素的影响问题时,,我们应该将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引入到传统经济测算当中,将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因素引入到传统 TFP 中,如此一来,就使得全要素生产率拥有了绿色含义,所统计的结果也就更加精准。
.........

2.2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状况
黑龙江地处中国东北部,全省面积 47 万 km2,地貌特征较为复杂,有山地(大、小兴安岭),平原(如三江平原)、丘陵等[37]。全省绝大部分地域属于中温带,只有北部少部分地域属于寒温带,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 10℃以上,积温在 1500 到 2600℃之间,无霜期占到了 100 到 140天;年均降水量是 400 到 650mm,东部降水量较大,西部则比较少;年日照时 数 通 常 保 持 在 2400 到 2800h 之 间 , 年 均 太 阳 辐 射 量 通 常 为 100 到130kcal/cm2,其中,西部南部的太阳辐射量较大,而东部北部则比较少。就该省土质而言,其主要有黑土、草甸土、水稻土等土壤。黑龙江省的水资源较为丰富,其地表水资源大约是 656 亿 m3,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 273 亿 m3,剔除重复部分,该省水资源的总量约是 772 亿 m3。以上优势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

第 3 章 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16
3.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设定..... 16
3.2 变量选择及预处理......... 18
3.3 随机前沿模型估计......... 20
3.3.1 模型设定形式的检验...... 20
3.3.2 随机前沿函数估计结果.......... 20
3.4 黑龙江省农业 GTFP 与 TFP 变化比较........... 22
3.5 本章小结......... 26
第 4 章 黑龙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27
4.1 影响因素分析......... 274
4.2 模型选择与数据处理..... 31
4.3 实证分析......... 34
4.4 结果讨论......... 35
4.5 本章小结......... 38
第 5 章 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建议...... 39
5.1 推进区域农业绿色产业协调发展......... 39
5.2 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39
5.3 构建区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40

第 5 章 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建议

5.1 推进区域农业绿色产业协调发展

由以上实证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化发展与自然地理条件有正相关关系,确切来讲,该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发展会受周边同类型农业区域的带动,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率水平。黑龙江省可发挥大兴安岭和伊春农业区域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布局上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首先,深化农户与绿色企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预测,形成长期订单,增加农户收入和企业效益,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共赢。其次,在绿色农业基地之上,建立绿色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共享配套设施,合理配置资源。最后,加大政府引进外资力度,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构建绿色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拓展绿色产品的产业链,增加产品的科技、文化含量,提升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生产、加工、深加工产业链条,在企业外部,完善物流配送、储藏、销售渠道,使得绿色农产品能够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满足大众的不同需求。要加强农业绿色产业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需要规范现有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建立专门的绿色农产品会展中心,完善物流体系,发挥绿色农产品认证作用,加大对农产品信息的跟踪,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创新销售模式,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推广平台,宣传绿色农产品优势、发布购买信息。严把绿色弄产品质量关,打造绿色品牌,品牌信息不仅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健康需求,而且能够提供高品质特殊需求,体现寒地农产品品质。

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结论

本文从黑龙江省特有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探究了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并分层次对农业的 GTFP 与 TFP 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对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力资本、技术条件以及制度等因素进行的了分析,从而使黑龙江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本文将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影响农业绿色化发展的技术、政策因素以及以往研究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发现大多借鉴国外 Malmquist 指数法,在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局限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导向作用,较少涉及不同地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序列上变化趋势。并且现有文献对于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环境约束、影响机制以及可能结果的研究较少。其次,本文选用 SFA 分析法,按照投入和产出指标选取黑龙江省 14 个地市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在分析 1992-2013 年黑龙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模型时,结合了农业投入、产出以及环境污染等变量因素,就农业生产中各要素的利用效率的下降速度而言,传统要素较之环境要素要快很多,由此得出增加环境要素投入比增加传统要素投入对黑龙江省农业的生产率的影响更大的结论。最后,依据上述的研究结果,针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经济环境、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制度建设等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和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提出政府应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健全防御机制、提高农业科研水平;社会要完善培训体系,从农业技术培训教育和实践能力入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通过构建优质绿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790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790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