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人际交往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和Whatsapp还是国内的人人网、微博及微信都是当下最流行的社交网络媒介。这其中,微信无疑是中国最成功的一款移动社交网络,随着它功能的增加,几乎演变为这几大流行软件的综合体。2015年1月腾讯企穂智酷发布的《微信平台首份数据研究报考》指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49化,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占55.2%。研究社交媒体或者说微信顺应媒体发展趋势的同时更能探索人际传播情境的变化与人们新的人际交往方式,这便是本选题的第一个意义。
此外,基于媒介的视角探索社会资本是否增长或减少是笔者选此题的第二个意义。媒介与社会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与作用的。新的媒介产生了新的传播情境并导致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结果之一便是人的杜会资本变化。所以本文将探微信中人际交往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简言之,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中国青年留学生为目标受众,通过采访调查分析力图发现微信对受众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维系的影响及这是否为他们的社会资本带来了变化。
........................
1.2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运用半结构式访谈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微信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一方面考察微信在当今人际交往中起的作用;另一方面考察微信如何影响了人们的人际交往与关系及是否影响了社会资本。本文通过五个部分來完成本文的构架。
第一章为研究绪论部分,主要包含研究起源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交代本文的立文之本。接下來对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做以说明,并提出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对研究现状的概括。先是介绍了社交网络及微信的定义和特征,概括了社交网络在个人交流与联系功能上的本质。紧接着引入人际传播、人际交往及社会资本的概念,分析已有相关文献,为后文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根据理论与采访结果来探讨微信中的传播情境、人际关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管理,并根据这些结论为下一章节分析社会资本奠定基础。
第四章大量分析访谈结果总结出微信所具有的人际交往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留学生与其朋友们的交流互动,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对社会资本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影响需要分别从两个方面探讨,即纽带式资本和桥梁式资本。
第五部分便是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即微信的社交网络媒介特殊性带来了高度的社会临场感,送种社会临场感又使得人际交往互动变得更加丰富,现实物理空间与线上虛拟空间的融合使得微信中的传播交往既能够提供社会情感支持也能够传播有用信息,这便意味着社会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
.....................
第二章社交网络媒介和社会资本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2.1微信研究综述
微信是2011年,腾讯新开发的一款社交软件。随着逐年对功能的添加与创新,如今它集合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功能,其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传播也可建立群组进行点对面的传播交流。此外,朋友圈可展示与分享自我并且通过对其的点赞与评论提供与他人交往联络的另一种途径。
笔者整理归纳以往文献时发现,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微信的研究主要以技术或者应用营运方面为主,新闻与传播领域则注重微信使用频率方面,少有文献深入探究社会影响方面;而如今社会资本研究也少与社交媒体相联系。
笔者以"微信"作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搜索,发现2354篇文章,其中硕±论文5篇。最早关于微信的研究是周蕾在2012年1月发表的《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文章的研究角度多集中在传播学、教育学及市场营销学,对其的研究具体可分微信使用动机研究、微信传播、微信具体功能和微信市场营销四个方面。但本文主要梳理微信传播及其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2.1.1微信使用者的研究
主要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微信用户使用动机的影响。以殷洪艳(2013)在《微信用户的"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文章为例,其运用定量的调查问卷研究方法总结出,用户选择使用微信是因为其可提供交流情感、自我满足及释放压力和缓解焦虑心情的功能,此外,随着微信可以传递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现实人际关系到虚拟网络中去,强关系链条逐渐形成,因此,比微博等其他社交网络软件更具有可靠性和依赖性。但是,微信发展到今天也逐渐显现其的弊端,用户越发专注线上的人际互动而减少线下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互动,送无疑使得人们在现实中的归属感与互动感减弱,也许会影响用户的日常人际关系"。方志蠢、蔡莉白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总结出微信的"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变及表达方式的改变(比如语音视频表情的増加等)都能够越来越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并且能够提供社交情境,将虚拟与现实和谐对接。
........................
2.2国外社交网络(SNS)研究
尽管国外对微信的研究较少,但是国外学者早都开始关注他们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微信相关研究很有益处。根据在谷歌学术上的文献搜索和梳理发现,首先与国内相似,国外学者也十分关注社交网络使用动机研究,及社交网络中的隐私安全问题研究。此外,比国内先前一步的是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和展示及其在社会互动方面的功能探究。
首先YoojungKim和DongyoungSohn发现社交网络使用动机与社会和文化背景等相关。他们通过对比美国和韩国大学生的社交网络使用动机发现,美国与韩国大学生的使用动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美国大学生更注重社交网络的娱乐功能。然而韩国大学生则比较重视社交网络中的社交功能,希望在化交网络中建立社交关系并且获得杜会支持。当然,不论是韩国还是美国大学生,他们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也存在共性,首先社交网络的便携性及异步性使得大学生们更容易使用;其次,社交网络能够提供多种功能,例如寻找和结交朋友,维系朋友关系并获得社会支持,及能够利用游戏、文章等來满足娱乐需求和获取信息需求。以上这些是美国和韩国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共同动机。而CatalinaL.Toma和JeffreyT.Hancock在研究中发现,用户在使用Facebook时能够满足自身价值和自我完整性的肯定,当他们收到负面评价与反馈时他们会谓整线上的形象,即使仅仅只是想到也许会有负面影响时,他们也会考虑如何表现自己的线上形象。但是展现自我又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自我肯定心里,所以用户仍然喜欢使用Facebook。
.....................
第三章微信人际传播情境及人际交往...............20
3.1微信的人际传播情境.............20
3.1.1高度的社会临场感............20
第四章微信中的人际交往与社会资本..............29
4.1杜会情感支持——强关系链——纽带式社会资本...............29
4.2信息获取——弱关系链——桥梁式社会资本..............31
第四章微信中的人际交往与社会资本
4.1社会情感支持一强关系链一纽带式社会资本
如第二章所述,纽带式社会资本与强关系链相关,意味着是留学生们的"熟人圈子"包括好友、家人等等,具有较深的亲密程度,而且他们的互动交流一般都带有社会情感支持。因此,探讨微信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否能够提升青年留学生群体的纽带式社会资本之前首先要考察他们是是否及如何在微信中获得社会情感支持。根据笔者的采访,受访者全部表示,通过使用微信与朋友互动交流能够获得社会情感支持,同时他们自身也能够向好友们提供这种情感支持。几乎每一个受访者都使用过给朋友的状态"点赞"或者发送生日祝福來传达情感上的支持。这与Donath(2007)的观点一致,即传递社会情感支持信息是社会交流互动的一种标志。然而,Ellison,SteinfieldandLampe'S(2011)表示,具有社会情感支持的人际交流互动并不意味着能够影响人际关系的深浅程度,换言之,社会情感支持的交流互动并不能够增强巩固纽带式社会资本""。根据受访者的访谈内容可发现确实如此,因为社会情感支持交流只是一种人际交往行为,而纽带式社会资本是与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般的人际关系相关的,这种情感上的维系不是仅仅通过几个带有社会情感支持交流行为便可影响的。
安佩表示,"我经常对朋友发的状态'点赞'或评论,特别是当他们分享了一些重要事件的时候。我认为点赞和评论表现了我对他们的关也。并且,当我看到我朋友回复我的评论时,我能够感觉到他们是关心我的。但是,这种互动并不能影响我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不管他们是否'点赞',我们之间的感情都不会因此而增加或消减。"
...................
结论
本章总结本文的分析与研究成果。笔者致力于探讨微信中的人际交往方式变化及其对中国留学青年群体的社会资本是否带来影响。因而本文在第二章节运用大量篇幅介绍人际传播、人际交往及"朋友"等相关概念及其文献的主要观点,送对了解留学生群体在微信中的人际交往方式及维系人际关系都起着基础性的奠基作用。
基于理论基础,笔者从多个角度分析采访数据得出此结论,即:中国留学生群体更倾向于用微信与已知人际关系交流互动,虽然微信中人际交往的各种交流方式能够促进留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但是因为亲密关系是无法仅仅通过这样简单的交往所增强或者减弱的,所以微信对于他们的强关系链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因为微信中人际交往方式自身的特性能够与一般朋友和同事等弱关系链保持联系增进沟通的可能性,及能够通过这些弱关系链获得有用信息,所以微信在这方面起着积极的正面效应。
首先,本文在第一部分探究了微信中的人际传播情境和人际交往方式变化,通过对文献的疏理及笔者自身的使用体验发现微信中的传播情景具有高度的社会临场感及广泛传播自由空间;还分析出由于微信可以降低交际成本并且减少传播隔阔阻碍,所以留学生群体愿意使用微信來进行人际交往。
研究发现,中国青年留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微信来建立和管理人际关系。尽管可以通过微信的"附近的人"等功能结交陌生人建立新的人际联系,但是他们还是倾向于维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人际关系,首先因为微信可以将线下的人际关系延伸到虚拟空间当中,将现实于虚拟空间相结合,人们喜欢这种延伸与融合,有利于维持自身的人原关系。其次他们认为线上的朋友缺乏真实性,而且受刻板印象所致微信的几个功能寓意不好,因此缺乏信任,不愿意发展新的人除关系。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100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