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美术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绪论
研究目的及意义
纵观国家历届的政府报告,教育都是和科技紧密联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更加适应中国经济的全面腾飞,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总体内涵,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整体精神,包括历届会议中政府报告提出的教育方针,联系我国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以科学、严谨的姿态应对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整体要求。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给教学者更加易于把握的参考依据,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学科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人审美需求的变化,而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由美术学科衍生的美术活动非常广泛,如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摄影、数字传媒等。作为美术学科的基础,本文试图根据已有的理论依据,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教育的真实状态,分析美术学科在具体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存在的问题,依据对美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现实状况的准确把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促使全力让美术课程标准在具体实践中更加完善可行,全面培养人才,可持续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审美意识和美育氛围。形成完善可行的教育体系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教育工作者们在历经多年的迂回曲折中不断摸索实践,推陈出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既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又能够对当前现实具有指导意义。然而,教育质量不高、效率低,达不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我国教育体制一直消除不了的痼疾。 在整个教育培养阶段,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重理轻文,重视文化教育,轻视艺术培养的思维观念,导致在社会现实中开展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更别说按照国家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研究现状
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针对美术新课标的实践分析主要有以下(仅为其中一部分): 2013 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主编《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 2011 年肖川主编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解读》 2010 年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002 年潘耀昌著作《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 2015 年陕西师范大学李玉岗发表的硕士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材的比较研究》 2015 年中央美院曹文倩发表的硕士论文《通识之变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初探》 2013 年吉布和林、谢辉发表的期刊文献《浅析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应用》 2012 年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 2011 年广西师范大学闭理书教授发表的文章《广西中小学乡土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对策》 这些文献著作里,尹少淳主编的《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则是通过解读比较新课标实行前后,在课程设计、课程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实施建议的变化,以便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更加明确、细致、便捷。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解读》是肖川通过解读课标修改的原则、内容以及性质、理念等方面探究为什么这样修改,作为普通学生在此要求下应该具备哪些修养。吉布和林、谢辉的《浅析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应用》主要是通过论述美术教育的本质,以及美术教育的实践应用以突出美术教育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第一章美术新课标在中小学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第一节师生对新课标在美术教学中的认识
美术学科长期游走在“边缘”学科状态,导致基础的美术教育往往是被当成一种调节学生升学压力的“附属品”,学校不能真切理解美术教学的根本,没有把美术教育当成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由于师资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美术课程在教学中可有可无,不足挂齿,由此衍生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美育、新课标等在具体实践中完全变成了空话。在这种学术氛围中,师生对美术新课标的认知也非常有限,即便是在一些市属学校,有条件实施新课标的教学,因学校的种种有意或无意的不重视,变成一个简单的,只止于口的“名词”。
..........
第二节美术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笔者走访了淮安市几所小学和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这些学校涵盖了市属重点学校及乡镇普通学校。调研表 1 是以小学老师为问卷对象,调研表 2 是以中学生为问卷对象。调研表 1 通过调研表的反馈,学校基本上对美术课是一种可有可无放任自由的态度,美术学科不被重视导致美术新课标的执行情况不理想,即便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盎然,但由于资源配置、课程结构等原因,美术课堂并不活跃,新课标的执行也不理想。关于美术方面的投资,除了教育局批发下来的美术工具,学校几乎不会再投入任何的资金,而这些美术工具,绝大多数都是被锁在美术工具室里落灰发霉,除非领导视察,或者某些公开课的切实需要,否则这些美术工具是难见天日。关于美术教材的实操性,,教师大多莞尔笑之,小学课本内容形式多样,教学形态要求丰富,很多时候学生连基本的美术材料都准备不全,书中的很多课程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实操性,最终会变成鉴赏评述,因为不具有实操性,对老师的挑战也仅停留在思维和口头上而已,教师的实际教学技能并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提高和发挥。
..........
第三章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情形的对策与建议 ......... 21
第一节国家对美术教学的引导 ..... 21
一、国家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 21
二、全面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 21
三、强化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管理评价机制 ......... 22
四、加强教育师资和设备的投入 ......... 22
五、鼓励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材 ..... 24
第二节地方各单位对美术教学的执行 ......... 25
一、 对各地方教育局的建议 ......... 25
二、对各学校的建议 ..... 26
三、对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 27
第三节社会对美术教学的积极影响 ..... 29
第三章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情形的对策与建议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进行调研的目的。美术学科的尴尬现状,并不仅仅是靠国家或者部门学校的努力就能改变,而是要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尽快实现。现针对此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节国家对美术教学的引导
国家是民族向心力的体现,而国家决策是整个国家精神力的体现,其每一个文件都可能关系到百姓的方方面面,因此,面对美术学科长久以来“边缘化”的现象,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赋予一定的措施加以执行。自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确立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教育体制改革在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不断深入。在教育事业和教育体制的相互作用下,从 1978 年—1984 年恢复高考,教育体制改革“破冰”,到 1985 年—1991 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进入发轫期,到 1992 年—2001 年在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下,初步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改革,再到 2002 年至今,教育作为民生的基础进入转型期,我国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进行改革深化,然而这种改革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纵观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更多地表现为对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适应性。”16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国情较为复杂,改革阻力一直很大,不可否认教育体制改革极大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以“科教兴国”为口号的改革并不是最好的机制,比如“应试教育”体制的改革须纳入相关议程,我国已经处于世界强国的位置,美育作为国民精气神的重要外在体现,在智育强盛对比下显得非常薄弱。国家在顶层设计是应该有意识地顾及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
小结
世界文化多元化、社会活动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美术新课标的改革是应运而生的,美术教育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方式,越来越被重视。 即使经过多次的改革和变化,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长期的应试体制导致美术学科的地位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要改变美术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一直以来的尴尬地位,必须切实解决阻扰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各种不利因素,必须要使长久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体制发展,使教育体制的改革与社会发展相得映彰,最终形成一个正面积极的教学环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美术新课标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人们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全面。国际文化之间相互渗透不断改变着我国教育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美术课程标准也不断呈现新的面貌和方式契合时代的发展,这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扬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社会潮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由于国家对美术教学的顶层设计和宣传不到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长久以来一直以应试为目标;家长及社会对美术学科难以改变的偏见,老师对本学科的轻视,学生在美术氛围薄弱的环境里基本没有美术教育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概念。简言之就是人们对美术学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导致美术学科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空间非常有限。 二是现有体制及师资设备等资源不匹配。由于经济、地理、文化等原因,学校美术教学条件各不相同,师生的自身知识体系和学识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美术新课标并不能全面地适应中国个地方的美术教学形式,“一标多本”也紧紧是在大环境里得要运用。学生知识面窄、学校教学条件简单,即便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学识,也难以切实贯彻新课标。国家应该在宏观上对美术学科进行软件和硬件上的完善,软件即资金投入、教师的素质技能、美术文化氛围塑造等方面;硬件即教学设备、美术教具、教材等方面。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0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