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为农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外贸易当中农产品贸易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全球来看随着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农业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农业经济现象也出现很多变化。特别是随着农业全球化的继续,国内外农业农村环境也在迅速变化。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在调整本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方面要持续发展对外贸易。
中韩两国在地理上接近文化上也相近,从古至今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交流被切断了四十多年。1992年,两个国家的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确立外交的关系,从此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迅速增长。现今,两国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等全领域的贸易额激增,不仅经济交流如此,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增长。两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韩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也越来越亲密。1992年两国建交后,1998年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到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成为了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从2008年到现在保持着战略的合作伙伴关系。基于中韩两国贸易逐渐增长的情况,现在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对象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中国已经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在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后中韩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两国的贸易收支,韩国在整体贸易中处于顺差,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处于顺差。中国不但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消费大国,且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中韩两国的农产品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农产品生产对社会和经济有着显著的影响。
中韩的农产品贸易额从 1992 年的 10.2 亿美元上升至 1997 年的 13.7 亿美元,2003 年两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第一次超过 20 亿美元达到 27.8 亿美元。1992 年至 2014 年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从 10.2 亿美元上升到 58.7 亿美元增加了 5.7 倍。韩国近四分之三的国土面积是山地丘陵、土地贫瘠、农业依然以家庭经营小农为主、加之农业弃耕现象、城乡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原因,使得农业和农村发展处于一个瓶颈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中韩两国在地理上相邻以及类似的情感、互相友好的感情、饮食文化习惯和消费习惯使得两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互补性。中国的丰富的资源、巨大的投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可以通过中韩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使得两国的农业环境得到巨大的改善,同时逐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预期到两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促进两国的经济不断地发展深化。因此现在需要进一步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尽快进行关于农产品贸易促进方案的研究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中韩两国之间地理位置的原因文化有相似性,尤其是饮食文化和消费观念极为相似。因此,农业生产方面有互补的作用。并且在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方面也有比较强的互补性。现在韩国的农业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现代化,研究的水平和研究的支持也是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情况来看,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和温和的气候,可以大量生产且有价格竞争力。所以加强中韩两国农业领域的合作会推动两国的农业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极大化。但因为韩国缺乏农业资源,大部分农产品依赖进口,而在进口方面韩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中韩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也会逐渐加剧。
中韩两国不仅在贸易、技术合作、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在各种领域层面的经济交流也正在扩大。因此,两国的人力和物质交流活跃,各种经济交流与经济合作进展顺利。但是与快速增长的中韩贸易关系相比,农产品方面的贸易增长则速度比较慢。考虑到这些情况,加快推进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势在必行。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为促进中韩农产品贸易提出对策建议,在中韩农产品贸易领域为持续协调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
2 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产品统计范围
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并且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本文按照 HS 编码分类规则将农产品范围界定为第 1-4 类(第 1-24 章)的商品。其中,第一类为活动物,动物产品(第 1-5 章);第二类为植物产品(第 6-14 章);第三类为动、脂及其分解产品,食用油脂,动植物蜡(第 15 章);第四类为食品,饮料、酒,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第 16-24 章)。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的成本优势是基于上述重商主义的批判,与会各国能够从贸易,而不是另一方的利益损失受益:如果购买成本的东西不到生产在家里的费用,人们不会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生产。生产产品国家的资源成本不到,一国能集中生产产品所需的其他同类产品,而另一个国家有产品的绝对优势交换,双方交换可以得到最大的实惠,国家和世界总产量将增加交流,这将使两国将满足需要交流和提高生活水平。亚当·斯密主张生产的各种因素来实现合理分配。但是他觉得劳动生产,劳动的唯一因素,以及需要质量的生产时间是不一样。在实践中,我们知道,劳动不是生产的唯一因素,劳动力素质各不相同,有国家劳动水平的差异,生产成本每所需的产品和职工人数的单位,不仅相关,但也与时间需要相关的劳动。此外,根据斯密的理论,一个国家,仅比商业伙伴高,劳动力成本低的劳动生产率可能只此类产品出口的有的产品。并且贸易伙伴应该,比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将出现的国贸。因此,在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的话,或者一个国家的全产品有绝对优势的话,事实上这些国家有绝对的优势恰好重合商品的情况下,一定是偶然的。虽然亚当·斯密的观点劳动点,以便生产限制的唯一因素,但亚当·斯密的劳动人口将测量这个基本思想是科学价值的问题。
2.2.2 比较优势理论
在大卫·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国贸的基础是相对差的生产技术,并且在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异。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益相权取其重,中较小的两个缺点的原则,它一直专注于生产与产品的比较优势出口,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比较优势理论中所产生的贸易和贸易收益的基础上的基础更广泛的解释,大大发展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在生产两种商品的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绝对劣势,但处于劣势的生产两种商品的缺点,只要不同程度的国家,国家的生产都不同程度的优势优势大宗商品方面,全国有在生产商品的缺点的光劣势的比较优势,在商品生产的较大优势主导地位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各国应遵循两个效益取其重,取两个坏灯,劳动和交换划分的原则,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生产和出口比较优势的重点,它具有比较劣势进口产品。结果增加产品的消费,参与的国家可以省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全球产量。大卫·李嘉图的这理论是国贸的理论框架,非常重要的理论,适用于所有国家。但是这个理论有三个局限性。第一,劳动力仍然是生产的唯一因素,没有涉及到的生产资金,技术,土地,劳工标准等因素的影响等等,它不会说明劳动生产率两国之间的分歧。第二,运输成本,忽视了贸易壁垒。其次,理论上表示国贸的优点,但还是涉及产品和产品的交流,没办法确定换股比重,无论国际价钱。第三,,产品不会说明某个国家的本来原因比较优势。
......................
3 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 ................... 11
3.1 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 .................. 11
3.2 中韩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 12
4 中韩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 16
4.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 16
4.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说明 .................. 16
4.1.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计算 ................. 16
5 中韩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 24
5.1 利用显示性贸易指数(RCA)分析.................... 24
5.2 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 ............................ 24
6 中韩农产品贸易对策建议
6.1 发掘有竞争力的出口新项目
通过第五章的中韩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可以知道中国比韩国农产品均有比较优势,而且韩对中国进口依赖的程度,高于中对韩国进口依赖的程度。所以韩国目前必须扩大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为此韩国应开发农产品出口的新项目,先对中国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进行调查,了解中国食品消费的特性。新项目的目标为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层。因为他们很重视品质、味道。因此需要在中国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层生活的大城市里进行宣传和销售。通过中央电视台发布广告,虽然这种方法对中国全国会产生最大的宣传效果,但是费用比较贵,需要团体和政府的支持。另外大城市的销售中应该确保销售渠道,比如进入大型超市。这种针对于最重视品质的高收入阶层的新项目,产品的高品质必须为前提保障,同时还要突出和其他产品有差别化的韩国原产地特点。
积极寻求加强两国间合作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推动、促进双边的农业合作,而且要达到农业合作共融。中国和韩国应该实现贸易结构、资源互补,根据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是中国用国家的土地资源,生产和需求是农产品比较大韩贸易;而另一方面,韩国应该采取国家的科研、经济优势,资金方面的优势,先进的农业装备,优良品种,以服务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改进数量、农产品质量,韩国的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双方实现了双赢的交易。
在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农业和农产品贸易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走人继续增加;虽然韩国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有限,但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十分重视,中国不仅是农业研究的完整体系,而且在科技人员的培养也有较高的水平。因此,中国和韩国应加强对非农产品贸易合作,采取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加强在生物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科研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和韩国应该注意在动物和植物卫生合作的相关标准共同发展的安全测试,发达国家可以寻求项目合作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
7 结论
根据本论文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
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增长的趋势,同时通过两国间的农产品出口额增加的趋势,可以得知中国和韩国的农产品贸易正在快速发展中。但是农产品贸易占中韩两国贸易总额比重不仅很低,6年间没有大的变动。中韩农产品出口的结构来看,2008-2014年中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的主要项目是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HS03),食用蔬菜、根及块茎(HS07),谷物(HS10),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HS12),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HS16),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HS20),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HS23)等。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项目是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HS03), 糖及糖食(HS17), 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HS19),杂项食品(HS21),饮料、酒及醋(HS22)等。
通过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可以得知,24 个农产品项目当中,中国农产品的 HS03、HS05、HS06、HS07、HS09、HS13、HS16、HS20、HS21 项目具有强的比较优势。与此相反 HS02、HS04、HS10、HS12、HS15、HS17、HS18、HS19、HS22 等的项目相对具有弱的比较优势。韩国农产品除了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HS19)、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HS24)项目,另外都具有弱的比较优势。4 年间,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大部分呈下降的趋势。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投资不足、农产品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进口关税过高等。并且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变动幅度比较大。与此相反,韩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很薄弱且变动较小。因为两国的生产的方式和农业政策是不一样的。特别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资源的损失比较严重。相反,韩国农产品具有薄弱的出口竞争力,所以韩国政府给农产业很多生产补贴,建立贸易壁垒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因此韩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变动幅度不大。
中韩两国间24个农产品项目当中活动物(HS01),肉及食用杂碎(HS02),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HS03),其他动物产品(HS05),活树及其他活植物;鳞茎、根及类似品;插花及装饰用簇叶(HS06),食用蔬菜、根及块茎(HS07),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HS09),谷物(HS10),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HS11),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HS12),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HS13),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HS14),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HS16),可可及可可制品(HS18),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HS20),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HS23)这16个项目具有贸易互补性。并且韩国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国对韩国进口依赖程度,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0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