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大学生隐性逃课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1 06:52

引言 

大学与中小学相比,其管理没有中小学那么严格。学生学习的自由性比较大,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这对学生自由、独立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学生的逃课便是最常见的一种问题。目前对学生旷课、上课不在教室这种现象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已经产生了很多规章制度来限制学生的旷课行为。但是学生人在教室却不听课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从 2001 年开始陆续有人在研究大学生人在教室却不听课这种现象,并把他定义为隐性逃课。 大学生隐性逃课不像显性逃课那么明显,但是其潜在危险性很大。据统计大学生中有高达 90%的学生都有隐性逃课的经历,甚至有人把隐性逃课固化为习惯性行为,这是非常可怕的。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讲,,进入高校是我们学习的黄金时间,是我们提升自己能力的关键时刻,而隐性逃课行为是一种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行为,这使我们的学识不扎实,会虚度光阴而无所得。同时这种不良行为也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这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知识的表现。从宏观角度来讲国家花费巨大的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但是没有真正具备高素质人才的价值,这将会影响国家综合素质的提升。总之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行为,为了营造健康充实、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对隐性逃课的研究迫在眉睫。 

.......


1 文献综述 


1.1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涵义

一般将逃课分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3]。盛律平(2013),从空间视角出发将逃课分为三类:隐性逃课,显性逃课和假性逃课[4]。他认为:“逃课分为三类:一是显性逃课,是指学生在物理空间上不在教室。二是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尽管身在教室,但却是在做与本门课程无关的事情。三是假性逃课,是指学生身在教室,可是教师讲的东西他已于之前完全消化,他上课是在学习本堂课所授内容或本门课程更高层次的知识”。他认为,逃课就是学生于上课时间不在教室,但这种不在教室,其实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上不在教室称为显性逃课,而心理空间不在教室分假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假性逃课,是指虽然不听教师讲课,可是却在学习与本课程有关的内容。本文中把学生人在教室但不听老师讲课,并且不学习本门课程的行为(如看视屏,手机短信聊天,睡觉等)称作“隐性逃课”。 

1.2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研究概况

“隐性逃课”现象存在已久,从寓言南郭先生便可理解。但真正开始对其研究的则是 2001 年,周琦的《大学生隐形逃课的社会学分析》。 以“大学生”和“隐性逃课”为篇名检索词,通过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可以看到 2001 年只有一篇研究大学生隐性逃课,接着是 2006 年到 2014 年总共有127 篇。有两篇硕士论文。可见隐性逃课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另外文献主要集中于理论探现状调查,而对隐性逃课相关性研究只有 5 篇,干预性研究也较少。

3 研究一:预调查..........9 

3.1  调查目的 ........9 
3.2  调查方法.............9 
3.3  调查结果 .............10 
4 研究二: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验证.............19 
4.1  调查目的 ...............19 
4.2  调查方法 ...........19 
4.3  调查结果 ...........20 
4.4  结论 ................24 
5 研究三:大学生隐性逃课影响因素的问卷编制及信效度验证..25 
5.1  调查目的 .............25 
5.2  调查方法 .........25 
5.3  调查结果 ..........26 
5.4  结论 ........................31

6  研究四:调查研究 


6.1 调查目的 

利用上面编制好的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与原因分析量表对山西师范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进行问卷调查,探讨:(1)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总体情况;(2)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行为差异;(3)大学生逃课行为产生的原因;(4)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隐性逃课影响因素的差异;(5)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对改进隐性逃课现象提出相关的教育教学措施。 


6.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取的方式从山西师范大学选取了 430 名被试进行调查。有效问卷 400 份,其中女生 220 名,男生 180 名。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在三个因子和十二个项目上都有不同的分布。其中三个项目中平均分最高的是娱乐,其次是学习,最后是无聊。但是学习和无聊之间差异不大。 从具体的十二个项目可以看出来,项目平均分最高的是娱乐中的第二个项目,即大学生上不听课用手机进行自娱自乐。大于 2.5 以上的有五个项目,分别是第二个项目、第一个项目、第五个项目、第七个项目和第十个项目。其中只有一项是在学习中即学生上课不听课是在做英语四级、六级的考试题,其余项目都分布在无聊和娱乐的项目中。其中第七个项目是学生在发呆,第十个项目是学生在想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第五个项目是学生在看小说、漫画或者一些娱乐性杂志。可见大学生在上课不听课并不是因为有比听课更加重要的事情在做,只是没有认真听课。这对教学资源是一种特别严重的浪费行为。其中差异比较大的是学习这个项目。或许这与题目设置本身有关系。如第三个项目,即学生上课不听课是在看考研方面的书,大三学生表现明显。而第一个项目学生上课不听课在做英语四级、六级的题目,这可能在大二、大三班年级的课堂上较易出现。故学习项目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题目设置以及被试自身的原因引起的。 

大学生隐性逃课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

......


7  结论 


(1)编制了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问卷和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问卷。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即学习型逃课,娱乐型逃课和无聊型逃课。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问卷分为四个维度,即学校指导和管理因素、学生自身因素、课程设置因素、教师素养因素。两个问卷的信、效度比较良好。(2)通过利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中最多的是娱乐,其次是学习,最后是无聊。2)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在男女、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分析中教师素养的归因最高,其次是自身因素最后是课程设置和学校指导与管理因素。4)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问卷除了自身因素外,学校指导和管理因素、课程设置因素、教师素养因素都在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5)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各维度在男女性别、文理专业、生源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6)大学生隐性逃课无聊型行为和娱乐型行为都与课程设置、指导管理、老师素养及自身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而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学习型行为只与课程设置和指导管理这两个因素有关。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6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6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5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