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
引言
古往今来,幸福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的内心体验,幸福也开始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问题,并逐渐进入更多研究者的视野[2-3]。同时研究者也开始把目光从消极心理转向积极心理,追求幸福是他们响亮的口号。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内在体验和认知评价,是由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社会支持对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作用,由于健康状况下降,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老年人为适应这些变化,维持内心的幸福水平,他们需要足够的支持以弥补自身丧失的心理社会资源。国内已有研究多是根据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理论,对不同性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支持的利用度)的社会支持进行研究,而对不同来源的支持的关注较少。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老年人生活情感有重要影响的两种支持来源: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家庭和朋友都是个人亲密的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究这两种不同的支持来源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是否相同。老化态度是人们对变老过程及年老的体验与评价,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研究老年人社会支持、老化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究老化态度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作用机制。
1.1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最早是从情感方面进行界定。1969年Bradburn提出幸福评估的情感取向模式,否定之前人们认为的正负情感是同一维度的两端的看法,提出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是两个彼此独立的维度。他认为个体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相互影响,两因素平衡的结果即为幸福感要提高幸福感,必须增加正性情感,同时减少负性情感[7]。Bradburn的观点得到Diener等人的支持,Diener等人认为情感应从情感类型的频率和情感反应强度两方面进行理解。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的频率变化趋势相反,而情感的强烈程度则趋向一致,即正性情感越多,负性情感就越少,,同时正性情感强烈的人负性情感也比较强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认识:有强烈积极体验的个体通常也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8]。深入研究表明,情感体验频率比情感强度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综合评价作用更大[9]。Andrews等人提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维度。认知维度指个体根据自身情况设定适合自己的标准,并以此标准评定自己整体生活的满意度[10]。由于每个人所设定标准不同,相同的处境中的个体幸福感也不相同。1.2 社会支持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研究者在研究应激事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发现了社会支持的作用,至此便开始了对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初期研究。到 70 年代,精神病学的研究学者首次将社会支持定义成专业概念。社会支持是包含个体内在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维度概念,由于研究领域和学术角度的不同,各学科甚至学科内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并未统一。关于社会支持的概念,研究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义:1)从社会互动的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觉到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人们进行交流,得到帮助,并体验到被接纳、被爱、有价值[33]。2)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将社会支持定义为社会环境中可以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如康恩等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关心、肯定[34]。3)从社会资源作用来定义: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潜在资源,在应激状态下可用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如豪斯认为社会支持是由他人所提供的资源,即“什么人就什么事给某人什么”[35]。 社会支持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可社会支持是个体从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亲友、朋友、邻居、社区等)中获得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些支持可以减少人们对应激事件的过度反应,减轻压力,提高个体的适应性。
3 研究设计 .............. 15
3.1 研究对象 ..... 153.2 研究工具 ........... 16
3.3 施测程序 ...16
方法 ................. 17
4 研究结果 ............... 19
4.1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 19
4.2 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22
4.3 老年人老化态度的现状分析.......... 24
4.4 老年人社会支持、老化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26
4.5 老年人老化态度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27
5 讨论 ............31
5.1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31
5.2 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特点 ...............33
5.3 老年人老化态度的特点 ..............35
5.4 老年人社会支持、老化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36
6.结论
(1)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城乡、年龄段、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经济满意度、健康满意度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显著;2)老年人觉知到的家庭支持在性别、年龄段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经济满意度的老年人觉知到的家庭支持差异显著;朋友支持在城乡、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等存在差异;不同经济满意度、健康满意度的老年人觉知的朋友支持差异显著;(3)老年人在生理变化体验上存在城乡、年龄段、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受教育水平的老年人心理社会丧失体验差异显著;老年人对经济及健康的满意度不同,老化态度各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4)社会支持、老化态度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家庭支持与心理获得显著正相关;朋友支持与老化态度显著相关; (5)生理变化、心理社会丧失在家庭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相对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效应更大。
7.研究局限
本研究由于人力、物力有限以及时间、资源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严谨的地方,对整体研究进行反思后,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1)由于对象老年人的特殊性,无法集体施测,搜集数据存在一定困难,造成研究样本较少;本研究参与者取自山西、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参与老年人的代表性不足,推广范围有限;对取样的控制不够,如城市、乡村老年人的取样数量不平衡; (2)本研究问卷都是自评量表,老年人对项目的反应受个体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且参与研究的老年人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施测过程中老人反应对问卷项目的理解上存在困难;(3)本研究使用横断面研究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虽然数据部分证实了变量间的关系,但不容置疑的是纵向设计对变量间因果关系的验证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6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