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使其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各国市场开放后所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生产要素、商品、信息技术等在全球范围之内的关联性和流动性不断增加,使得各国在以经济为首的各方面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然而这种紧密的依赖关系如链条般将各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坚实基础的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牵一则动百”的效应风险,尤其是一些不利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首先,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足以抵御风险的资本和危机的高爆发率使得发展中国家在走向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上不得不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其次,也是较为深刻的教训,全球化正大大扩大着风险的来源和影响范围。当人员、资本、物资、信息等因素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各国的市场中流通时,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快速地正向世界各地传播着。再次,全球化放大了风险和潜在的非有利影响,在近些年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 1982 年墨西哥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拉丁美洲,拉丁美洲随后便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当中。而 20 世纪 80 年代的日本金融业泡沫经济危机爆发则导致 1994 年墨西哥再次陷入危机之中。之后更多的国家未能幸免,亚洲在危机中尤其受挫严重。而时间推至 2006 年春季,由于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住房市场的持续繁荣,,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显现出来。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动荡直接引起了巨大的金融风暴。截止到 2007 年 8 月,这次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风暴已经席卷了欧盟甚至日本。而早在 20 世纪的 70 年代初期,经历过几次金融危机的磨砺,各大公司和金融机构都已经在风浪中学会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这一冲浪板,来应对市场风险的冲击,此时保险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参与早已逐步深入起来。
由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又受到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的限制,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保险业的影响相对有限,但这已经足以磨灭了中国保险行业的侥幸心理。而中国平安在购买富通而间接持有雷曼债券的投资失利,造成了逾百亿元人民币的浮亏,更是给中国保险行业当头敲响了警钟。2008 年 3 月,美国贝尔斯登银行濒临破产,被摩根大通收购,这家美国第六大投资银行曾在全球拥有 14500 名员工,辉煌至极,最终却如此惨淡地收场,让人唏嘘。同年 9 月,全美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Fannie Mae 和 Freddie Mac 先后开始由政府接管。随后,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公司也在匆忙中与美国银行签订了卖身契,但是这些依然没有满足这场危机恶魔的胃口,为了避免美国国际集团就此消失,美联储不得不斥资 850 亿美元将其收购。至此,这场风暴已经横扫了各个行业,其中自然也包括各国的保险行业。在这次危机中,由于美国保险行业购买大量的次级债券以及承保次级抵押贷款保险、次级债券担保保险等业务,为这次“金融海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却也在危机中遭受重创。至此,这次金融危机开始将触角伸向了保险行业。
......................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保险行业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公司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其中 1992 年,Kent D.Miller 提出了整体化风险管理的思想,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定义。Froot and Stein 认为风险对冲和风险控制等活动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增加,这就是著名的“外部融资成本增加说”,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Froot and Stein 又于 1998 年针对金融机构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即资本预算的双要素模型,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风险管理与资本结构和资本预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这三个相互影响和联系的要素构成了一个决定金融机构价值的整体。2001 年,Shimpi 对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及管理流程有了比较微观的认识,却对风险管理缺乏总体的把握。2004 年,ERM(企业管理权限)在保险业应用的早期,Price Water House Coopers 就对世界各大主要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现状实施了调查和研究,截至 2008 年,超过 90%的被调查公司对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和预见能力有显著提高并在企业中实施 ERM。与 2004 年的数据相比较而言,经济资本模型的运用和发展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中较为明显的表现有三点,首先,80%的受调查公司在计量方法上采用组合模型,而 90%的模型足以精确为其提供承保、信用、市场风险,另有 70%的模型能够衡量操作风险。其次,在企业规模方面,大型保险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经济资本模式。再次,在风险整合方面,一个精确可靠的经济资本模型应足以涵盖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类型的风险,其中操作风险既是保险行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又是现阶段国际保险行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难点。
2004 年 6 月,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新巴塞尔协议》中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列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其中更是对操作风险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监管要求,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计量方法。在《新巴塞尔协议》中,操作风险被定义为:由于非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因素、系统或外部事件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的风险,其中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当时,这个定义的提出得到了世界金融界的普遍认同,并为大多数金融机构所接受。由于《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布,银行业在操作风险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也在保险行业中掀起热潮。欧洲保险和职业年金监管委员会和英美的保险管理当局以及众多大型企业纷纷把操作风险管理的决定性定量指标纳入保险公司的监管中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保险公司应尽快建立起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尽管各国的学者和相关人士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操作风险管理这一难题依然止步于初级阶段。
.........................
2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理论分析
2.1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与风险管理
2.1.1 保险公司风险的分类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按照一般分类标准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匹配类以及经营类四种。
资产类风险不仅仅是信用风险,资产过度集中风险,还有资产市场价值下降所带来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资产类风险在市场交易中最常见的。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交易对象无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随之损失就产生了。而对于信用风险和资产市场下降风险的管理方法,保险公司通常采用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价值风险计算和分析的方法,确定相应的投资决策以解决风险。对于资产过度集中的风险,风险预算方法无疑成为首选,其作用于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在对风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设定一个较为清晰具体的风险限额,使风险额得到有效控制。
负债类风险中包括定价风险、巨灾风险、现金流风险和负债过度集中风险。在负债类风险中,最为复杂的是现金流风险,在经济周期逐渐转入低迷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失业现象大增,保险公司的表现通常为保险收入下降,退保率上升。此时,现金流风险变会显现出来。
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是指资产配置与资产负债组成等,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资产负债匹配风险通常会对财务健全性利率风险的程度和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与变异程度产生影响,而对其管理需要对保险资产和负债总体进行深入分析,在取得了一定的风险容忍度之后,达到保险公司免疫的目标。
经营类风险遍布在保险公司运转的每一个环节中,其中包括政策风险、管理风险、理赔风险和股东关联交易的风险等。而这些风险都与操作风险脱不开干系。虽然通过制定严谨、完备的内控系统、制衡机制、工作流程和稽核监督并在日常运营中认真贯彻落实即可避免或解决大部分的经营风险,但操作风险作为头号难题仍然普遍大量存在着。
...................
2.2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内涵和外延
2.2.1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内涵
近年来,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开始对操作风险给予越来越高的重视,贝氏评级公司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结论中将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并逐一深入研究。贝氏评级公司认为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是财务方面的风险,如业务中断、数据造假、欺诈隐瞒、索赔管理及管理改变等诸如此类由于内外部的因素而导致的。而加拿大精算协会则认为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人员的操作行为或信息系统故障。
为了更好地缩短与国际操作风险管理的先进水平的距离,2007 年 7 月,中国保险管理监督管理协会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识别和评估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主要风险,包括: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其中,对于操作风险的内涵,保监会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认为过错和信息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2008 年前后,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社会环境的恶化,保险行业更是受到了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随着危机的加剧,2009 年以后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呈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2011 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 926 家保险机构和 1056 人次实施了 2768 项次行政处罚,这一数据相较 2010 年有大幅度上升。
2.2.2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外延
在保险公司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分类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通常我们依据操作风险的表面现象、形成原因和损失程度来对操作风险进行分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众多操作风险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找到隐患和损失较大的关键风险,而进一步深入分析,最后对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所有操作风险有一个系统客观的了解,对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起到推动的作用。
在操作风险的分类工作中,虽然必须按照企业自身的状况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但是对于国内外的严谨、科学的分类方法和案例我们可以加以研究和学习。在操作风险分类的工作上取得成果的案例并不少见,其中安联保险集团的操作风险分类就值得我们借鉴,如图 2-1 所示。
.........................
3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寿险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16
3.1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简介 ············· 16
3.2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16
4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寿险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 22
4.1 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度量能力 ·················· 22
4.1.1 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 22
5 结论与展望 ··················· 29
5.1 主要结论 ···················29
5.2 未来展望 ··················· 29
4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寿险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4.1 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度量能力
4.1.1 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操作风险逐渐由低损事件升级为高损事件。AIG 被接管和日本大和生命破产等一系列事件都表明操作风险隐患的存在危害极大。由于公司运营漏洞难免以及操作风险本身的复杂性,保险公司对于操作风险的忽视和防范意识不够成为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的一大原因。在操作风险事件中不论是直接的金额损失,还是抽象的形象价值损失,都极有可能使公司陷入万劫不复之中,甚至难逃破产的厄运。因此,对于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在操作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而对于保险公司操作风险及其分类的探讨,对操作风险本身的度量和检测对于确定操作风险应对措施亦十分必要。
4.1.2 选用合理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和监控
当操作风险被识别出来后,应加以度量和评估。操作风险的度量和评估意义在于,它能使公司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得以通过将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及对策的比较,识别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操作风险中,保险公司所不能接受或超出其风险偏好的风险暴露,继而选用合适的环节机制对所面临的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和解决。
而对于操作风险的监控程序应力求实现以下目标:首先,对于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度量工作实时监控。其次,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度量工作是否进行得当且有效进行评价。最后,协助以上工作的运行,确保风险管理程序的正常、有效运转和操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爆发的一系列操作风险案件反映出保险行业对于操作风险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而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则更是暴露出内控力量不足、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司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差等问题。操作风险管理俨然已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大挑战。因此,大力推动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促使公司快速发展,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大愿望,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本文针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内部控制管理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举措、培育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以及积累丰富的风险管理专业人力资本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操作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由于操作风险的防覆盖性和复杂性,研究工作起点低,基础不足等原因,风险指标预警值的设定只能取自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内部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赋值。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建立起完备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可供国内外保险行业研究和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6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