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以资源为基础的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跨国成长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15 10:44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价值

1.1.1  研究背景

烟草行业为国家财税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 年烟草行业工商税利达到10517.6 亿元,全年上缴财政总额 9110.3 亿元,占我国公共财政收入总额的 6%,并连续 20 多年高居各行业之首。烟草也满足了广大的社会需要。解放初期我国的卷烟生产销售仅 200 万箱,到 2014 年已经发展到 5099.04 万箱。同时,烟草在我国还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属于典型的国有垄断经营,我国对烟草行业实施“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烟草专卖制度,烟草行业资产是国有资产。因此,发展好烟草行业对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可谓是“内忧外患”,从外患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烟草市场大约占全球市场的 40%,对于已经几乎把国际市场瓜分完毕的外国烟草巨头来说,中国市场是最后的一块“肥肉”。一旦烟草行业贸易壁垒放开,我国烟草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国际控烟禁烟日趋严格也给中国烟草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从内忧来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烟草行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高价高端卷烟市场需求紧缩和结构提升难度加大的新常态,面临卷烟销量回落和工商税利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烟草行业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四大难题”更加凸显。在这一紧迫形势下,单一的国内市场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烟草企业的发展需求,中国烟草企业应迈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市场,在国际竞争中谋求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

中国烟草企业的长期跨国成长为什么只取得了 1.7%的市场份额?这一方面与国际烟草巨头的垄断有关。2012 年,菲莫国际、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奥驰亚集团和雷诺美国公司的卷烟销量分别为 1854 万箱、1388 万箱、1107.2 万箱、585 万箱、269.8 万箱和 137.8 万箱,六大烟草公司的卷烟总销量为 5340 万箱,占有中国以外的世界卷烟市场近 75%的份额(如图 1.1)。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国烟草企业自身未形成系统有序的跨国成长路径。目前各大省级烟草工业企业只是以散兵游勇的方式在全世界各地狩猎,而且跨国成长的市场进入模式以贸易出口和新建投资为主,模式相对单一。这种单兵作战的跨国成长路径没有充分利用中国烟草企业的资源优势,而且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跨国成长成本畸高,未形成资源整合效应。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烟草企业跨国成长很难取得较大市场份额。

以资源为基础的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跨国成长研究

............................


1.2  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技术路线

本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以资源为基础的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跨国成长研究

1.2.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理论实践意义,接着阐述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给出论文的研究方法,说明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文献综述。在这一部分,本章沿着“企业成长→跨国成长→如何促进(我国烟草)企业跨国成长”的思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本章企业成长理论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将有关企业成长理论的文献综述分为两个主要方面,第一个是企业外生的成长理论,第二个是企业内生的成长理论。企业的外生成长理论强调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导致企业最终成长,由于企业对这些外在的因素无法控制,这使企业只能通过利用和适应这些因素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外生理论中,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等人)的企业是一个“黑箱”,而新制度经济学(科斯、威廉姆森等)又试图从交易费用角度来理解企业的边界和成长。彭罗斯等人建立的企业内生成长理论强调从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等方面着手研究企业的成长,尤其是注重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等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决定性作用。随后回顾了传统的企业跨国成长理论,主要是回顾了海默(Hymer)的垄断势力理论、以科斯(Coase)、鲁格曼(Rugman)为代表内部化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的折衷范式(OIL 范式)可谓是传统企业跨国成长理论的集大成者;最后,本章重点回顾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跨国成长理论,Neil Kay(2000)通过 Penrose(1959)的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着重解决企业何时进行专业化,何时进行多元化,何时进行跨国发展等问题。由于我国的烟草企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一般垄断性企业的特殊背景,研究我国烟草企业的文献还不是很多,即便是国际上有关烟草企业发展的文献也不过是“凤毛麟角”。Neil Kay(2000)的以资源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对我国烟草企业实行跨国成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特别强调资源、能力、知识等对企业成长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对我国烟草企业跨国成长更加重要。本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是为下一章提出关于烟草企业跨国成长的理论作铺垫。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成长理论文献述评

本章对有关企业成长的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回顾。第一个层次是对企业外生成长理论的回顾,包括安索夫(Ansoff)、波特(Michael E. Porter)等人的理论;第二个层次是专门针对企业内生成长理论的鼻祖,即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进行述评;第三个层次是对企业内生成长理论的回顾,包括巴尼(Barney)、巴顿(Barton)、G.B.理查德森(G.B.Richardson)等人的观点。

2.1.1  企业外生成长理论

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强调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导致企业最终成长,由于企业对这些外在的因素无法控制,这使企业只能通过利用和适应这些因素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外生理论中,新古典经济学常常把企业看作一个负责投入——产出  “黑箱”,而新制度经济学又试图从交易费用角度来理解企业的边界和成长。

有关企业外生成长的相关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是企业中的分工协作和专业化提高了的生产效率(Adam Smith,1972),提高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又增进了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John S. Mill,1991),如此往复,最终企业形成的规模经济促进了企业的成长(Alfred  Marshall,1965)。最早涉及企业成长思想的文献(著作)是 Adam Smith 于  1776 年出版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Adam Smith 用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调节产出、价格和利润,在如何增进国民财富,促进企业成长方面,他提出了比重农主义高明得多的“分工”理论。他在《国富论》开篇第一章写到:“最大程度化的使生产力增进,使劳动者具有更高的工作熟练技巧和判断力,这一切似乎是分工的结果”。这说明分工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员工工作的熟练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成长,似乎这种专业化的分工生产在企业内部体现得更为明显。他用小作坊(企业)的扣针生产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论点:一个工人,没有制造扣针的手艺······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或许一天也做不出一个扣针,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一天不能做出 20 个。但是,按照现在的经营方法,不但整个作业已经成为专门的手艺,而且还被分成了若干工序,其中大多数工序也同样成为专门的手艺。第一个人拉长铁丝,第二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截,第四个人弄出尖头,第五个人对一段进行打磨以便衔接针头。要做针头就需要有两三种不同的操作。装上针头是一项特殊的作业,将针增白是另外一个特殊的作业,甚至是单单把针扣放进包装纸中就是一种技艺。如此,制造一个扣针的重要作业被分成了大约 18 项不同的操作。在有些制造商那里,这 18 种操作全部由不同的工人完成······我见过一个这种类型的小工厂,只雇佣了 10 个工人,在那里,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制作 4800 个扣针。但是,他们全部分开独立制作,要是任何人没有受过做这个活的培训的话,他们一定做不到没人每天制造 20 个,说不定一天连一个针扣也制造不出来。

..........................


2.2  传统的企业跨国成长理论文献述评

在研究企业跨国成长的传统理论中,描述以企业与企业间以及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跨国理论可以归纳为两种分析框架:一是市场势力理论,也叫海默(Hymer)的跨国公司成长理论,这种框架的基本观点是企业是一个寻求市场的垄断势力和合谋的单位。Baran & Sweezy (1966)、Newfame(r1985)和Cowling &  Sugden(1987)等都从垄断势力角度分析了企业的跨国成长。二是科斯(Coase)、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人发展的内部化理论。企业应被看成提高效率而取代市场的一种手段。这种分析框架被 Rugman(1980)当作一般理论提出。Buckley & Casson(1976,1985),Casson(1987),Caves(1982),Teece(1983)和 Williamson(1975)等人做出了类似的分析。

2.2.1  垄断势力理论

传统的理论不能解释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更不用说从 70 年代兴起的越来越重要的同一产业内的互相投资。Hymer(1976)对此提出了关于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理论。在海默的垄断势力理论中,他把企业看作是生产者扩大垄断势力范围的一种方式。垄断势力简单的理解可能就是企业通过自身或合谋来主导各自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的能力。对企业来说这可能更加安全,但与有更多的竞争相比效率会比较低。Cowling & Sugden(1987)、Newfarmer(1985)和 Savary(1984)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扩展。

这个分析框架的主要思想是,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企业通过合并和提高能力来稳步提高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随着产业集中和垄断势力提高来获得利润。然而,最终在只有几家大的企业存在的国内市场提高集中度将变得不那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企业将会向国外投资,这将导致国外市场经历一个类似的产业集中过程。

垄断势力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联系密切,这两种理论都认为更高程度上的合谋和更高的利润造成了产业更高的集中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海默(Hymer)的理论最初是关于企业及企业行为的理论而不是产业组织方面的理论。在 Hymer(1976)看来企业是一个主动行动的单位而不是被动反应的个体。他的理论继承了 Bain(1956)的观点,认为企业会主动提高所在产业的进入壁垒并主动和产业内的其他企业进行合谋。在垄断势力理论看来是企业行为导致了市场结构而不是反过来。跨国公司通过国内市场获得了自己的垄断势力,然后把这种势力扩张到相关的国际产业中去。这种国际化的趋势会由于国内市场的不景气而发展的更加迅速,而这种不景气很可能是由于国内垄断势力已达到极限和与其他企业的合谋等原因导致的投资兴趣下降。

........................


第 3 章   以资源为基础的烟草工业企业的跨国成长理论.............. 34

3.1  企业成长的内生性分析........................ 34

3.1.1  企业:一组资源束的集合 ................. 34

3.1.2  企业是以资源为基础的内生成长 ................ 35

3.1.3  企业扩张的“彭罗斯效应” ................. 36

第 4 章   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跨国成长的实证研究.......... 62

4.1  中国烟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 62

4.1.1  改革整顿、放权让利阶段(1982-1991) ............ 62

4.1.2  兼并重组、集团化经营阶段(1992-2001) ................. 65

4.1.3  工商分离、专业化发展阶段(2002-现在) ................ 67

第 5 章   四大烟草集团的跨国成长路径分析与启示.............. 86

5.1  菲莫国际的跨国成长路径分析与启示............ 86

5.1.1  烟草企业应坚持专业化跨国成长方向 .................. 87

5.1.2  品牌资源与营销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 88

5.1.3  完善的企业治理是跨国成长的重要保障 .............. 91


第 8 章  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跨国成长的路径总结与保障措施


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的跨国成长路径由方向和模式组成。上文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确定了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的跨国成长方向和模式,本部分首先将结合方向与模式对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的跨国成长路径进行总结。然后,从产业组织结构、公司治理与文化培育三方面为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的跨国成长提供切实保障。


8.1  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跨国成长的路径总结

在当前资源、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下,中国烟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要坚持专业化跨国成长,水平一体化与垂直一体化“双管齐下”。跨国成长模式分别为贸易出口、横向跨国并购、纵向一体化和战略联盟。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但提高市场份额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不同的市场进入模式要有轻重缓急之分。由此形成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侧重的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的跨国成长路径。

8.1.1  以专业化贸易出口为先导路径

在坚持专业化跨国成长方向的前提下,中国烟草工业企业应以贸易出口模式为先导路径,抢占海外华人烟草消费市场,获取国际烟草市场上竞争程度较低的 20%的市场份额。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的签订以及世界各国控烟禁烟运动的推进,世界卷烟销售总量已接近饱和,2014 年世界卷烟销量近 12000 万箱,同比下降约 2%。在这 12000 万箱中,四大烟草占据了 70%左右份额,区域性烟草公司约占 10%,剩余 20%的烟草市场份额竞争程度相对较低。而在跨国成长初期,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还未形成与国际烟草巨头正面竞争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一时期,20%的剩余市场份额应该成为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跨国成长的首要目标。因此,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这一时期应充分利用国内生产优势、周边市场的品牌资源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优势与国家资源优势,以贸易出口方式依次向东南亚、东北亚、中东和美洲地区的海外华人出口烟草制品,并以海外华人为纽带,逐渐将品牌影响力扩散至周边非华人市场,尽可能抢占更多剩余市场份额。

..........................


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扩展的资源基础论为基石,从跨国成长方向与市场进入模式两方面系统提出了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的跨国成长路径。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扩展的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成长理论能够更好地诠释企业成长过程。彭罗斯通过构建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认为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才是真正构成企业经济效益和成长的基础,较好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但其理论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对于资源、知识和能力三者概念的界定不清晰,尤其是资源和能力的范畴相对模糊;其二,该理论不是一个演进的一般理论;其三,该理论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资源、能力和知识是一个相对宽泛、抽象的概念,对企业成长的具体操作过程工具性不强。本文对彭罗斯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成长理论进行了拓展和深化,认为资源、知识和能力是企业成长的核心层次,但企业成长还要以产权、战略、治理、文化和产品为保障层次,八大要素共同推动企业成长,这样从实践抽象出的理论更加一般化,具体操作性也更强。

2、扩展的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成长理论不仅能够解释企业成长,也能够解释企业跨国成长。传统理论往往将企业成长与企业跨国成长分开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企业跨国成长是企业成长的延伸,企业跨国成长理论本质上应从属于企业成长理论。企业跨国成长的实质仍然是资源、知识和能力的互动。通过实证也得出企业成长的八大要素与企业跨国成长程度密切相关,从而证明企业跨国成长与企业成长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3、中国烟草工业企业跨国成长目前只取得 1.8%的市场份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与国际烟草巨头的垄断有关。2012 年,菲莫国际、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奥驰亚集团和雷诺美国公司等六大烟草公司的卷烟总销量为2.67 万亿支,占有中国以外的世界卷烟市场 70%的份额,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烟草企业很难拓展市场份额;二是中国烟草企业自身未形成系统有序的跨国成长路径。目前各大省级烟草工业企业只是以散兵游勇的方式在全世界各地狩猎,而且跨国成长的市场进入模式以贸易出口和新建投资为主,模式相对单一。这种单兵作战的跨国成长路径没有充分利用中国烟草企业的资源优势,而且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跨国成长成本畸高,未形成资源整合效应。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4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4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