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1引言
1.1选题背景
钢铁是一种覆盖面广泛的功能材料,也是很多领域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建国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导致钢材需求大量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等又带来钢材需求的进一步旺盛。近十年来中国粗钢产量一直呈较稳定的上升趋势(见图1-1),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7.79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8.5%。
中国钢铁工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能源以及污染造成的环境负荷非常大,由此带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能源紧缺。国内的煤炭资源趋紧张,每年进口铁矿石总量居高不下。另外,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资源、能源的短缺匮乏已严重影响并制约中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单位产品能耗较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钢铁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仍存在极大的差距,如2008年中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较当时世界先进水平高出了约15个百分点。而中国钢铁企业平均吨钢耗新水量又高出世界先进水平倍以上。
(3)环境污染严重。中国钢铁工业的污水、废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排在工业排名的前列。同时,各项环境指标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均差距甚大。
上述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中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进一步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性损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依靠生态设施进行清洁生产、融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生态经济,以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为主线。结合钢铁工业自身特点,在实践中运用循环经济相关理论改进中国钢铁企业的管理体系、制定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钢铁工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共生、促进钢铁工业新一轮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2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多侧重于评价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而在具体实现手段方面则有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人们更多地试图通过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一个支撑钢铁工业循环经济运行的全新的、系统化的技术体系,而对于其在发展机制与模式等软性方面的研究尚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技术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硬环境,但从管理的角度诸如发展机制确定和模式制定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软环境的建设。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有些从政策和措施角度提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完善、对钢铁企业的一些激励约束制度等,但这些建议相对松散,不成体系。在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方面,目前的研究也仅针对具体某一钢铁企业或钢铁工业生态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粗略的归纳分析,没有从中提炼出共性的实现途径,导致经验可推广性较差。
就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而言,中国钢铁工业整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少数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已经很有成效,如国有企业的代表——宝钢集团和民营企业的代表——沙钢集团,在资源消耗、回收和利用水平等方面的多数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水平。但是,还有很多钢铁企业、尤其是众多中小钢铁企业这方面差得很远,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污染环境,不进行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回收和利用。中国钢铁工业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是势在必行,但众所周知,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升、投资购建废弃物治理和资源回收等环保设施等等都需要大量投资,而且回收期相对较长,这与很多企业追求当前经济利益的目标是矛盾的。因此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从机制角度构造一种激励的环境和条件,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2005年国家将钢铁、煤炭和建材等纳入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行业,钢铁工业试点单位包括攀钢、包钢和济钢等。2007年钢铁工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扩大至宝钢、太钢和马钢等。由于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同层面的主体条件相异,所以不能照搬他人的经验,而应该基于不同地域和层次特点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钢铁生产流程和工序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对实践模式进行理论上的提炼和升华,在个例的基础上对发展共性进行总结,以此来指导中国钢铁工业各层级循环经济实践是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2文献综述
2.1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内涵
2.1.1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发展
20世纪60年代前后,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生产和消费大规模扩展,消耗了大量资源,排放了大量污染,传统生产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循环经济的相关探索与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潮流,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国际环境与发展政策的主流。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号召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绝大部分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德国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日本在1996年的《环境基本法》基础上于2000年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仍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实现的,资源产出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理念在中国得到空前重视。国内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循环经济文章,出版的专著、教材也有几十本了,循环经济成了2005年以来国内出版界的热点。这也充分说明循环经济应该是中国概念是中国学者结合国情,对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创新。
...........
2.2循环经济机制与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循环经济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研究循环经济机制方面,当前国内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和实现条件等方面展开。
如俞金香结合发达国家规范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提出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体系。认为制度安排衔接要综合体现直接管制、间接调控和自我调控,“直接管制”主体为“命令和控制”措施,“间接控制”表现为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使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经济代价,自我调控即通过宣传、教育、交流与合作等,鼓励公众、非政府组织、工矿企业改变其对环境不利的行为。
韩民青认为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的结构,包括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循环生产组织体系和社会循环经济体制。并提出建设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包括确立建设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强化科技支撑和确立建设重点、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以及积极发挥生态产业园区的示范作用。
贺新元和王晓林认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机制滞后”。从机制参与主体: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方面,提出循环经济对社会发展机制的新要求、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建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建立职责分明的三级社会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
张秉福认为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政策和举措。包括在市场运行层面要完善市场制度、健全价格机制;在政府管理层面要制定若干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行政法规,加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在法制建设层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科技支撑层面,要积极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在公众参与层面,要确立绿色消费理念和模式。
...............
3国内外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分析.......20
3.1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20
3.1.1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及资源利用水平...........20
4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机制研究..........31
4.1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机制的基础——市场机制研究.......31
5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机制中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58
6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仿照自然生态系统,将钢铁生产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废物”都转变为下一个生产阶段或其他产业、社会的生产原料或能源,将钢铁生产流程中的物质流动组织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循环经济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现了循环经济机制最本质的东西,即产业链体现了循环经济机制本质上的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同时,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不同演化方向生成不同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机制作用并影响着不同模式下主体的行为以及模式演化格局。
本章结合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以及钢铁工业自身的生产特征,基于循环经济不同运行层面以及不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构建了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为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稳定发展,产业链上的企业应釆取哪些措施。
6.1基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钢铁工业发展模式
6.1.1基于不同层面的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要发展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关键是要做好小、中、大三个层面的工业物质和能源循环。只有将三个层面的循环都做到位,形成产业链,并形成各循环经济产业链之间相互补充、延伸和稱合,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符合行业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真正确保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1)企业层面小循环
企业层面小循环主要是指在钢铁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包括从源头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钢铁生产工序之内、工序之间副产品、废物和能量的循环和再利用,以及终端废弃物产生量削减。比如铁素资源在钢铁生产流程不同工序之间的循环、水资源在钢铁生产工序内部的循环使用等,在钢铁企业内部形成循环经济生产链。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就是循环经济型的钢铁企业。
构建钢铁工业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需要以循环经济的思想为指导,着眼钢铁企业的整体生产流程,在循环经济新技术的推动下进行钢铁生产工艺创新、生产设备改造,实现钢铁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创新,促使钢铁生产流程向简单化、大型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
.........
7结论及展望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方式,钢铁工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持续提高其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来研究制定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改进钢铁企业的管理体系,推进其向节约型制造转型,实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对钢铁工业新一轮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行业内不同规模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差距较大,个别钢铁企业循环经济指标接近甚至超越国外发达国家,但钢铁工业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钢铁工业整体环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表现出政府是主要倡导者和发动者、区域和社会层次的实践还停留在模式探索阶段以及技术薄弱等特点。经济、技术和制度多方面制约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2)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出现制度缺失、设备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实力不足等问题,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规制相补充”的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机制是当前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顺利发展的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要求钢铁工业将社会和环境成本内部化,在资源、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价格构成方面反映环境成本。在环境税率和排污权定价水平设置方面基于钢铁企业污染物影子价格,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作为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政府应建立促进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国家规划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微观企业的经济活动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形成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5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