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发布时间:2016-04-29 10:01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就有“积”“癥”“瘤”“伏梁”等类似现代医学恶性肿瘤的记载。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在原发性肝癌中,约90%为肝细胞癌。在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2位,其发病年龄较轻、恶性度高、病情进展较快且易复发、转移,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中医并没有“原发性肝癌”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黄疸”“臌胀”“胁痛”等疾病的范畴中。《难经·五十五难》指出:“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症并治》进一步阐述为:“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故现代中医多将原发性肝癌称作“肝积”。

1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原发性肝癌常是在原有的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或因肝脾瘀血阻滞、正气日虚,或因肝肾热浊凝滞、营阴日败,或因肝脾肾三脏痰瘀凝滞、热毒搏结,元气、营阴日益衰败,邪气重沓,由积转。中医历来重视对疾病病因病机的探讨,关于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均有独到的见解。邱钰芹等认为正气亏虚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前提,脏腑失调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关键因素,情志内伤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其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癌毒内生。李佩文教授认为,肝癌的发生,首先责之于肝气郁结、疏泄无权,气滞血瘀,邪毒结聚成块,日久成积。林丽珠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有内外两因,外因中以湿热郁蒸与肝癌关系最为密切,内因中七情与肝癌发病最为密切。潘敏求教授认为,脾虚是肝癌发病的根本原因,“瘀”“毒”“虚”是肝癌的基本病机,各种因素导致脾虚、肝气郁结,脾虚的发展导致气虚血瘀,肝郁的发展导致气滞血瘀,同时,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等“毒”邪乘虚而入,瘀毒相合,发为肝癌。《医宗必读》提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也说:“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张从正《儒门事亲》中载:“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内因正气亏虚、脏腑失调,外因饮食、情志、外邪所伤,内外相合,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2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的认识

西医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感染肝炎病毒、酗酒、长期摄入含黄曲霉素的食物及饮用被污染的水等有关。约70%~90%的肝癌发生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在我国,肝细胞癌的发生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其他病因多属协同因素。我国的肝细胞癌患者中,多数可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即使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患者也多能在肝内检出乙肝病毒DNA。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发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罗瑞虹等采用Meta分析法对51篇关于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发现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呈高度关联(OR=11.34),其中HBsAg、AntiHBcIgM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程度最高(OR分别为1315和12.37)。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已发现与胆道慢性炎症、胆结石、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等有关。

3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3.1中医治疗
历代医家均强调“辨证施治”,对于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方药。南京中医药大学刘沈林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治肝当先健脾,肝癌扶正治疗多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辈,随证加用山慈菇、蜀羊泉等清热解毒;黄芩、虎杖等祛湿利水;浙贝母、玄参等化痰开郁;三棱、莪术等活血消;蜈蚣、全蝎等解毒散结。对肝失条达、气机阻滞的病证多用四逆散、一贯煎、逍遥散等疏肝解郁、柔肝养阴;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常酌加黄芪、当归、山药、枸杞子等补益脾肾、荣养气血。罗凌介教授强调治疗应辨病与辨证合参,肝癌初期,邪盛正未衰,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手术、放疗、化疗之后应根据临床辨证采用益气、养阴、清热、祛湿、化瘀等治则,并在处方用药时考虑到“余毒未尽”的状况,以清除体内剩余癌毒、减少复发转移为目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往往有正气不足、阴阳失调的表现,治疗当以扶助正气、调整阴阳为主,适当佐以抗癌之品,常用白术、茯苓、山药、太子参、薏苡仁、白扁豆等扶正健脾,临证时又往往加鸡内金、焦山楂、神曲等消导之剂,乌梅、五味子、白芍等滋养肝阴之品。王瑞平教授认为,肝阴亏虚是肝癌发生的病理基础,肝阴虚日久必将耗伤肾阴,基于“乙癸同源”和“虚则补其母”理论,治疗上多采用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选用酸甘阴柔之品,常用枸杞子、白芍、山萸肉组合,偏于气阴两虚者配合黄精、五味子气阴双补,偏于阴血亏虚者配合当归、桑椹滋阴养血。叶永安教授针对肝癌多由病毒性肝硬化发展而来的情况,在积极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调肝理气、养阴柔肝、清肝降火、平调阴阳,针对肝癌患者多有邪伏血分的情况,处方时善用板兰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草、龙葵、白英、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土茯苓等清血分之热毒,根据肝脾的生克关系,每方必用柴胡、白芍、赤芍、郁金、炙黄芪等疏肝健脾,同时针对肝癌有“瘕”的特点,常选用丹参、郁金、当归、赤芍、牛膝、白芍、鸡血藤、三七、茜草根、地龙、丝瓜络等活血散瘀。

3.2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微创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但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中药治疗,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钟崇等将120例手术后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手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护肝、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瘀中药治疗,基本方:人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柴胡15g,丹参15g,山药12g,牡丹皮10g,郁金10g,莪术10g,甘草6g,并随症加减,每日1剂,术后3d开始服用。术后1周治疗组ALT明显比对照组低,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及生存率均较对照组高。吴良村教授根据肿瘤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特点遣方用药,对有手术指征的肝癌早期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给予一贯煎加减以养阴清热、解毒散结、疏肝健脾,以枸杞子、北沙参、石斛养阴;炒黄芩、青蒿、猫爪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猫人参、夏枯草、山慈菇解毒散结;加茯苓、薏苡仁、麦芽、鸡内金等和胃健脾。
对术后的患者多采用补气养血、调理肠胃的方法,其基本方为:太子参15g,当归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绞股蓝15g,柴胡15g,八月札15g,薏苡仁30g,猪苓15g,茯苓15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鸡内金12g,益元散15g(包煎),在围化疗期采用养阴清热、疏肝健脾、和胃止呕的方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当患者西医治疗结束后给予养阴清热、疏肝健脾的方药,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除了传统的中医汤剂外,很多中成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也很显著,如华蟾素注射液是从干蟾皮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且能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及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常用于中、晚期肿瘤、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陈挺松等对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注入药物有5-氟尿密啶750~1000mg、顺铂40~60mg、丝裂霉素10mg、吡柔比星50~60mg,栓塞剂为超液化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条,术后予护肝等治疗,1周内行门静脉置管持续灌注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180mL+华蟾素注射液90mL进行化疗,以2mL·h-1的速度135h不间断匀速输入药液,间隔4~6周重复上述治疗,每例治疗2~3周期,治疗期间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结果示6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5例明显缩小,2例稳定,3例无效。

此外,鸦胆子油乳、康莱特注射液等也常用于肝癌的治疗中。杨明镇等用鸦胆子油乳/碘油混合液栓塞治疗26例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其0.5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96.1%、50.0%,高于用吡柔比星/碘油混合液栓塞治疗的对照组(0.5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3.3%),其不良反应也较小。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各有特色,也各有利弊。西医对肝癌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总体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而且西医治疗的各种副作用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西医治疗的各种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肿瘤复发风险,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中药单独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癌,西医的治疗方法有限,且治疗效果较差,中药的应用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分期越早,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也越好,甚至可达到根治的效果;肿瘤分期越晚,治疗方法越少,治疗效果也越差。因此开展普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开展原发性肝癌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健康体检意识,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