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警初级任职指挥院校课程设置规律
发布时间:2016-04-29 12:07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初级任职指挥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总结了课程设置应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并由此体现出的五个特点,进而强调了在具体实践中应把握的四个关系,明确了课程建设中的相关配套工作。
论文关键词 初级任职 指挥院校 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作为武警部队初级任职院校的基本教学活动,是初级指挥员获取知识、完善素质、提高指挥能力的主要途径,更是实现“贴近部队实际,培养合格人才”目标的主渠道。课程设置的合理与课程实施的有序开展,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基本保证。目前,课程设置中仍存在:一是课程设置的总量过多,部分专业课口径过细过窄。二是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交叉重复。三是课程设置框架体系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课程设置的原则、特点和基本规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初级任职指挥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建立在满足第一任职和重视长远发展的双重需要上,设置以打好思想政治基础、军事专业基础、管理教育基础为主体,突出身体基础素质,指挥管理能力,着重培养分队指挥、组织训练、管理教育和做思想工作能力的课程体系。其基本原则和特点是:
(一)坚持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的原则,体现课程设置的统一性特点
武警部队初级任职院校教育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论述为指导,突出能力素质培养,确保培养的学员到达部队后能够适应部队建设和“打得赢”、“不变质”的需要,使培养的学员成为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指挥人才。正确理解和遵照任职部队院校教育方针指导课程建设,必须抓住两点。一是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这就要求初级任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必须要紧密联系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打得赢、不变质”的需要;必须树立超前观念,改变课程设置的封闭体系,给学员的创造性打下基础。二是以培养高素质指挥人才为指导。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武警部队讲话中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革命军人,这就要求德、智、军、体等全面发展,必须把课程设置的最终落脚点统一到促进学员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进步上。三是以培养适应基层部队发展需要的人才为依据。要着眼实战化,坚持理论教学与基层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基层部队训练相结合的要求,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以满足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
(二)坚持与教育规律相一致的原则,体现课程设置的接轨性特点
由于武警部队的性质和所担负任务的特殊性,使得为部队培养人才的院校教育有着鲜明的特色。同时,军事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军队院校教育只有真正按教育基本规律办校治学,在教育共性的问题上取得一致,才谈得上军事教育的鲜明特色,也更有利于和地方院校进行交流以及教育水平的可比性,有利于奠定学员毕生发展的扎实基础。
(三)坚持与人才成长规律相一致的原则,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特点
人才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规律,培养一名合格的警官,必须实现从地方学生到军人、从士兵到学员、从学员到警官等成功转变来完成,这三个转变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层层深入。反映在课程设置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它,使组织的课程层层递进、相互衔接、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按照先基础后专业、先理论后应用、先抽象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的。
(四)坚持与武警部队根本职能相一致的原则,体现课程设置的应用性特点
完成以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协同解放军防卫作战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是武警部队的职责所在,也是部队官兵平时最基本、最经常的实践活动。而作为以培养一线军事指挥人才为职能的初级任职指挥院校教育,要使受教育者能够担负起未来部队执勤、处突和协同防卫作战任务,必须突出指挥与管理的特殊性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都要遵循“面向部队,贴近实际”规律,一切从部队执勤和处突的实际需要出发,着力培养部队能“信得过、用得上、打得赢”的高素质军事人才。课程设置就要以中心任务为牵引,突出武警部队特色。
(五)坚持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原则,体现课程设置的前瞻性特点
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对未来的变化做出反映,因此,课程的设置和调整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课程设置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打得赢”和“不变质”为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在内容取舍上,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完成中心任务的要求进行选择,使教学内容具有超前性、较大的容量和广博的知识含量,能够反映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二、课程设置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初级任职指挥院校普遍实施的是专业“对口”教育,以岗位设立相应的专业,以需要的专业知识设立相应的专业课程。“口”的宽度和深度决定了课程设置的宽度和深度。变“对口”为“适应”,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武警部队建设需要的人才,才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克服片面追求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急功近利思想,从学员的整体素质要求上确立基础课程的内容和份量,积极开设反映当代高新技术和服务未来一线斗争的基础课程,适当提高自然科学、外语等基础课程的学时比例,实施扎实基础教育,以宽专业、厚基础求得学员的知识面的拓广,求得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军、政、文的关系
军事、政治、文化三类课程是共同作用于学员全面发展的三块基石,要重视军文结合、文理渗透、相互延伸、融会贯通,谋求整体协调发展。政治理论课要增强时代感、针对性和说服力;科学文化课要实现与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全面接轨,达到普通高等教育相应层次和相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军事专业课要按照宽口径的专业规范组织教学,加大新理论、新知识、新装备、新战法比重,提高起点,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
(三)必修课、选修课、讲座课的关系
必修课奠定了院校系统教育的基础,但构不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学员的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而选修课、讲座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在高度重视和加强必修课的同时,增开适量的选修课、讲座课,,使选修课、讲座课与必修课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使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扩充选修课、讲座课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方向、多类型的系列课程。
(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提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军校课程内容中的实践性课程的开设,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要从课程覆盖范围上,向实践教学进一步延伸,形成全方位教学培养的格局。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员所学知识紧密结合部队作战、建设的需要。在坚持理论教学为主的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抓好课程设置的配套工作
(一)编写一批高质量的学科专业教材
初级任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初级指挥员能力素质的基础。教材要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注重思想性,突出先进性,加强针对性,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改变教材相互模仿、抄袭、单一、老化和自编教材学术性差、使用率低现象,转变编写教材不如写论文的错误想法,编写出配合大纲、观点与材料统一、符合学员接受能力以及美学要求的高质量教材。但不能过分强调教材自编率,条件不具备的,应积极选用外校和地方的教材,特别是基础课,要通过教材的选用,实现和地方的接轨。除要具备与课程大纲大体一致的基本教材外,还应组织编写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辅助教材、参考书等。
(二)探索一套高效益的教学方法
适应初级任职指挥院校的教学方法是服从、服务于部队院校课程教学的核心。只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有利于初级指挥员掌握课程内容,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员授课的思清晰,启发引导有力,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和军事专业的兴趣和探索,使其独立思考以得出科学结论,最终达到“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学育人队伍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基本保障。也是课程质量稳定提高的基本条件和关键所在。平时,采用调整、补充、培养、提高等措施手段,使教员在年龄、职称结构等方面得以均衡,并通过到部队基层实践锻炼、送学进修、基层调研等途径,提高教员的素质能力,并通过相关物质与精神鼓励措施、定期考核等手段,端正教员的教育思想,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一批思想坚定、作风过硬、技高艺精,深受学员欢迎的中青年教学尖子,使他们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
(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实现任职院校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影响育人,育好人又影响环境。就是要营造一个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健康的政治思想环境、近似连队的生活环境、向上的文化环境、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良好的信息环境,使学员在近似实战环境下磨炼成才。
(五)建立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
严格的管理制度、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构成了军队院校严格正规的管理秩序,它保证了院校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但是,过死的教学管理模式,违背了学习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忽视了学员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学员的学习氛围不浓,创新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这种弊端从本质上说,是把严格的行政管理与宽松的学术氛围对立起来。因此,必须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抓管理,把严谨治学与科学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员在行为举止上有严格的规范,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的自主权,营造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环境和良好局面。
本文编号:35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