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浅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04-28 20:43

  [论文摘要]文章从科学发展观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入手,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指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 创新能力

  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以人为本、可持续展观和统筹兼顾。同时,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具体到各个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环节,为国家和地方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学生。高职院校不断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二、科学发展观与创新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社会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把人的发展作为基本前提,具体到各个学校,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高职院校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抛弃以老师为中心或学校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学校要认识到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和提高学生作为高职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学校在以学生为本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和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价值和追求。学生则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对创新能力的认识。
  (二)可持续发展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出发点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必须合理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不能损害下一代和他人的利益。对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超越学生智力、体力等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寻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文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高职学生作为中国大学生的一部分,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起着积极作用。学生不仅仅要在学校表现优秀,更重要的是他们踏上社会以后能够保持这种发展势头,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不能只看学生暂时的表现和成绩,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才具有现实意义。
  (三)统筹兼顾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提炼的宝贵经验,是党的各项工作一贯坚持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高职院校必须把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应用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一起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大的成效。其次,高职学生的发展表现在各个方面(智力、实践能力、创新水平等),学校也必须统筹兼顾,争取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制度很不健全
  目前,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或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把学生的成绩、学生在全国获奖等看成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些学校往往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实验实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在学生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往往是空白或关注不多。高职院校在没有制度和保障措施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很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创新水平不高
  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参与者,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和专业水平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培养对象的培养质量。目前,高职院校老师无论从学术水平和学历上都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而且,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实习和实验。特别是在课后,老师很少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放鸭子”的状况很严重。学生主要学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很少有时间或能主动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视野不开阔,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
  (三)部分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设计有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在教学设计的时候片面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各种实习和实验,忽视理论学习,认为理论研究是本科院校和研究生的任务。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某些课程的时候对该课程没有整体的把握,老师布置的一些动手实践项目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但当题目要求有所变动,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学生不知道如何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能机械地完成一些任务,但举一反三、自主解决问题、自我创新的能力十分有限。
  (四)高职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普遍不高
  很多高职学生都是在高考失利后才选择上高职院校,这些学生心理都有一定的落差,和本科生相比,他们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在自主创新方面,往往也是停留在“老师要我创新”的层面,学生的创新欲望普遍很低。有的学生即使有创新的想法,也因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内在动力而放弃了原有的想法。
  (五)家庭、社会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参与度不高
  目前,全社会普遍的观念都认为学生的培养,特别是大学生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参与度普遍不高。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教孩子只会耽误孩子的前程,所以一味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也很少主动和家长联系沟通,缺乏相关的长效机制把家庭、社会纳入学生培养中来。事实上,家庭和社会的参与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四、以科学发展观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来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学校的创新教育。
  (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学校领导、老师要转变原有观念,增强学校、老师的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1.学校要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关系。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合作化”的关系,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进步。师生之间要构建一种“亲情化”的关系,老师爱护、理解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学生之间要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相互关心,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2.学校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在各种科学研究中提倡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不同派别的切磋,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一个平等展示自我的舞台。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3.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好的生活环境下,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和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住宿饮食服务和后勤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课余活动的硬件环境建设,如为学生提供好的运动场所(篮球场、乒乓室等)、现代化的图书馆、多功能的大学生活中心等。
  (二)要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
  学生创新能力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世界观、价值观和学生品格的综合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引入到方法论中,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断实践、总结的重要成果。所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将来的工作生涯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首先,高职学院的领导、老师要深入学习研究可持续发展观,明确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校只有明确了学生培养目标,才能够采用有效合理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要深入学习可持续发展观,认真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和内涵,明白自身创新能力提高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就能注意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老师要我创新”转变到“我要创新”的层面上来。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创新”的思想将始终贯穿学生的一生。
  (三)在学生创新能力具体培养手段上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是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断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要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
  1.领导要统筹好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努力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服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个人和专业老师的事,也要依靠学校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如:教务处要认真检查系部的创新教育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团委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团日活动和创新训练比赛;系部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技能PK赛等,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学校也可以成立学生创新教育办公室,协调学校创新教育的各项工作。
  2.高职院校在紧抓课内教学的时候也要兼顾学生的课外生活。高职学生的课外生活时间在学生高校生活时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在课堂内不断学习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一般只重视人才培养方案或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实习,其实课外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堂”。学校可以经常安排一系列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活动,如辩论比赛、创业大赛、校园科技节、科普宣传活动、课外实践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各专业负责人、老师要全面统筹每个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老师在安排学生学习哪些课程的时候,要合理安排一些创新教育课程,通过创新教育课程全面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同时,在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也要有所创新,安排一些前沿科技及其最新进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入问题,让学生一起或单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校要统筹学校、社会、家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依靠学校,但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参与。学校可以通过安排企业到学校做讲座或安排学生进企业参观,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时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内涵,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学校也要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明白自己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让家长参与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来。



本文编号:35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