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发布时间:2016-04-28 20:33
[论文摘要]“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实现向社会输送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目标设置了障碍。作为高校教师,应基于能力本位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承担起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重任。文章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 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
从工作层次和侧重点等角度可以将会计工作分为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类型。一方面,核算会计作为法定会计,改革开放以来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发展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管理会计起步较晚,因此,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方法都不是很成熟。反映在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就是以输出财务核算会计为主,忽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然而,根据会计专业毕业生供需情况调查数据分析,现在企业核算型会计人才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市场上急缺的是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熟练分析应用的管理会计人才。
一、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各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同小异,一般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在教学过程中,“管理会计”课程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建设不合理
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都是教学中的重点。然而,从目前这两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情况看,二者在内容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交叉重复,如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等章节。这种教材体系的安排破坏了课程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让学生在重复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也容易让教师的授课安排发生混乱。
(二)教师不够重视
从培养目标上看,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仍以培养核算会计人才为主。而“管理会计”课程本身与核算会计课程接续性不是很强,因此教师本身就对“管理会计”课程不够重视。另外,“管理会计”综合了管理学和会计学理论,对应用方法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而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后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生产经营决策、全面预算等复杂和高层次的管理,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必要掌握很多的管理会计方法。
(三)学生不够重视
在高校会计专业核算会计培养目标下,成为一名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没有进入过学生的职业规划中。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将所学课程进行简单分类,将与其他核算会计类课程连续性不强的“管理会计”排在核心课程之外。另外,“管理会计”课程由于综合性较强,教学任务通常要安排在大四学年,就业、升学等多方面的压力客观上也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不同于“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其他专业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管理会计”课程一般只采用单一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并且受实验室和实践场地的限制,实践几乎没有。
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会计”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利用习题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这种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不能培养学生将相关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上“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实现向社会输送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目标设置了障碍。因此,基于能力本位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适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者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受教者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应用型核算会计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导致教学方法落后,具体表现在强调“教”而忽视“学”,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结合“管理会计”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本文建议推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20世纪20年代后得到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大力倡导。20世纪80年代,这种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国内教育界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
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研究,“管理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有效性具体体现在:(1)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同于教材中高度简化了的例题,案例将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真实再现,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通过再现较为真实的企业经营实际,将一系列综合性问题抛给学生,他们要经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分析,采用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将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使理论不再枯燥无味,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注重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实际相似的模拟案例让学生综合分析、展开讨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利。(3)通过案例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够再现企业经营情景的教学案例,同时给学生留下与理论教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案例问题给予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得到认证,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案例教学法做好系统安排:
1.在理论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企业案例穿插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中,作为理论知识运用的手段一般只有一种,即随堂例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但是随堂例题一般都具有模式化的特征,很难反映出企业运营的实际问题。因此,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企业经营实例,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生产经营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等章节,案例教学的作用更加明显。
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总体上应符合实用性、代表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启发性的特征。可以借鉴国外管理会计经典案例,也可以结合我国企业经营实际选择实践性更强的案例。
2.以课内实践形式开展对管理会计企业案例的综合分析。对教学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展开讨论是案例教学较为高级的形式,同时这也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安排,以期顺利完成企业案例综合分析教学过程。首先,教师认真学习案例内容,准备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其次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小组负责人;再次,将案例资料提前下发给学生,并安排适当的分析和讨论题目;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心得并做好总结。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这种方法综合性很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往往都流于形式,因此为了将案例教学法落在实处,还需要管理会计教学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
本文编号:35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