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1 08:46

1 导 论


中国从经济转轨的实践出发,为了解决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持续下降且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的现实,实践中,便有了为压缩支出规模而调整支出结构的情况,并出现消除“越位”,补足“缺位”,和纠正“错位”等的说法,理论界开始使用“公共财政”的理论解释当时的情况①。随后为解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社会问题,以财政支出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思路被强化,中国理论学者开始探索“公共财政”理论中的民生内涵,从而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民生财政”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生财政”理论。从民生的角度评价财政政策是中国实践对于世界财政理论界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转轨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民生问题突出,如贫富差距增大,环境污染严重,教育机会不公平,医疗成本上升等等,财政政策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显得力不从心,仍有改进空间。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若干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应进入深入发展和内涵建设中,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政策目标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公共财政政策应当进一步探索“民生财政”的政策内涵。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


2 民生财政理论与政策的演化

2.1 财政理论与政策的“民生”属性

由于深受功利主义道德哲学、特别是边际功利主义的影响,经济学开始用边际来定义主观幸福感,财政理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奥意财政学者潘塔莱奥尼、萨克斯、马尔科、马佐拉、等人将边际效用理论运用到财政领域,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公共品理论。同时,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920 年出版《福利经济学》,,在传统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新福利经济学诞生。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帕累托最优”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庇古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庇古还得到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外部性理论,并提出了开征环境税(即庇古税)解决环境负外部效应,以及社会资源非最优配置问题。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三方面解决的民生的相关问题,即环境污染问题,国民收入均等化问题,个人福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2.2 公共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率”向“民生效率”的演化

从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和职能范围来看,运用财政资金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只是财政职能的一个方面,而满足教育、医疗、公共安全、行政管理、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职能则更多的属于“民生”的领域,需要公共财政更大的作为。这些职能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社会职能,而以往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不能满足这些民生需求的。效率通常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经济主体的行为,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实现要素的充分配置,达到经济目标;二是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行政指令等措施,弥补市场失灵,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同时,维持公平竞争,矫正外部效应、实现充分就业等社会目标。最后,效率体现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构建......................37

3.1 民生财政效率评价的基本方法.....................37

3.2 民生财政效率评价指标构建的方法.......................39 

4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评价.....................51

4.1 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评价 .........................51 

5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评价..........................69

5.1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评价方法 ...................69


6 提高民生财政效率的政策建议


6.1 强化民生财政政策的制度保障

因此,为了保证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经济事务的管理责权,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根据中国国情,政府保障民生的财政支出责任按其具体内容可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要求政府维持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如承担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住房保障等责任,以及基本的消防、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公共卫生等与居民基本日常生活有关的公共服务;第二个层次要求政府保障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如促进就业、基本职业培训以及基本权益保护等问题;第三个层次要求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应当有地市及以下的财政部门统筹资金使用及管理。第三个层次的资金由省级政府财政部门给付及管理。未来改革的方向应是在第三个层次弱化地区限制,进行地区合作和全国统筹。中央的工作重心应当是贫困地区指导和扶持,建立统一标准,监督地方财政资金使用及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逐步消除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无论居民在哪里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的目标。


6.2 优化民生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

具体而言,首先让每一个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通过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安排合理的公共卫生支出预算,整合区域间医疗卫生资源,缩小区域医疗资源差异,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视社区医院在基础医疗保健服务中的作用,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继续探索社会养老服务的改革措施,在“医疗保健”和“疾病治愈”两个方面平衡医疗资源和财政资金,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普及医疗保健理念和服务,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


7 结语与展望


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民生财政、省级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相对民生财政效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民生财政政策中所涉及的“民生”与社会普遍关注的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进行区分,避免了当前民生财政政策研究盲目扩大化的趋势;同时比较了中央到地方五级政府预算体制下各级政府的民生财政政策范围,在当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新预算法实施的背景下,分析了地方民生财政政策的改革方向,从而确定了省级地方政策民生财政支出的内容,同时指出民生财政支出存在规模、结构和效率三方面问题;在对效率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区分了“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分析了绝对效率评价的局限性和应用的谨慎性,并将本文的研究内容界定为民生财政相对效率评价。最后作者将本文的论题界定为在中国省级政府相对民生财政效率的指标构建和评价。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c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