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2 12:41

第一章 非理性网民评论概述


一、“非理性网民评论”的内涵

1.“网民评论”概念梳理

网民评论诞生之初,其载体仅限于以各大网络媒体所设置的新闻版块为依托的评论频道(如图 1 所示)。评论对象主要是重要的新闻事件以及网民所关心的敏感话题,评论内容大多是一些感悟、看法及观点。不过,网民评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天然地体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网络媒体所独有的即时阅读与反馈、反复阅读与查找以及超链接等技术手段也推动了网民评论迅速壮大。时至今日,随着网络的无孔不入,网民评论也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评论形式、评论内容都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新闻评论。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民评论属于新闻评论,但又不局限于新闻。除了新闻,网络上任何新话题、事件、热点只要得到了他人的关注,都可以衍生出网民评论。由于网民评论最初来自网络新闻媒体,而网络新闻媒体则是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因此,网民评论也可以说是传统新闻媒体评论的继承与发展。它既有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影子,也有与之不同的评论方式;既包括评论员及专家的评论,也包括了网民自发对某热点事件或网页新闻所发表的看法。

.........................


二、非理性网民评论的载体分析非理性网民评论原本与普通网民评论一样,以互联网中各种具有交互式功能的主流应用为载体。但由于互联网话语规范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的网络监管也逐渐加强,非理性网络评论现今较多出现在管理相对较松、自由度相对较高的网络平台。具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商业性质门户网站中的新闻评论版块。此类网站一方面以吸引眼球为第一要务,目标受众较为宽广;另一方面其新闻偏向一些社会热点及争议事件,且标题化倾向严重。加之网站在管理上疏于把关,往往会导致此类平台成为了非理性网民评论的多发地。

第二,网络论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BBS”,简称为论坛。网络论坛上涉及到的议题通常十分广泛,工作、生活、学习等许多方面都囊括其中,主要以“发贴”来制造议题。论坛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专门的论坛网站,如知名的“天涯”论坛等;二是门户网站开设的论坛版块,如“新浪论坛”。网络论坛议题广泛,通常涉及一些事关网民切身利益的议题,另外流量巨大,不易管理。因此,也容易因为监管不到位而出现较多的非理性网民评论。

第三,博客、微博等自媒体。此类网络平台相较于传统应用显得更加“时髦”,技术进步促使这些平台已延伸到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的博客和微博中发表评论,也可以对别人的博客和微博随意评论,充分展现了强大的互动性和及时性。这些评论通常只作为日常生活的调味剂,但每当涉及敏感话题时却容易变了味道。如针对“微博炫富”这一现象时,很多评论中的情绪化倾向会明显增加,非理性的评论并不少见。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平台载体类型多样,数量规模巨大,一般具有非专业的综合型信息内容,能够适合具有不同网络行为诉求的人群参与。总体来说,非理性网民评论的载体往往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时效性,信息碎片化呈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监管缺失状态。因此,一些专业网站往往比较不容易出现非理性网民评论。

.........................


第二章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成因


任何网络评论都离不开三个因素:一是评论的主体——网民。二是评论对象,即相关热点事件或话题;三是互联网所构建的评论环境。本文分析非理性网民评论的成因,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评论主体归因

网络评论的自由性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允许不同的网民相对自由地参与话题讨论,推动网络民主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这种自由性往往会导致网民行为自我约束力的弱化,造成部分网民评论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失控。当然,非理性网民评论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社会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网民自身主体性因素方面,概括起来,具体表现在网民结构特点、网民媒介素养和网民心理特点三个方面。

1. 网民结构特点与非理性评论的形成

网民是网络话题评论的主体,他们自身的结构特点往往决定了这些评论的内容、层次及其性质。具体而言,网民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业结构这三个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话题评论的开展及其性质。推究非理性网民评论形成的原因,特定话题讨论中的网民自身在年龄、学历和职业等方面的结构性缺陷或不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一,网民年龄结构。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网民以 30 周岁以下年龄为主,其中 20 周岁到 29 周岁的网民所占网民总体比例最大,大约是百分之 30.7%,而 10周岁到 19 周岁的青少年大约 24.5%。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我国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高龄和低龄群体渗透。高龄网民在网络话题讨论中的活跃度一般不如低龄网民即青少年网民,在很多网络话题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发声参与讨论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网民。不过,青少年网民由于社会阅历、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欠缺,在话题讨论中比较容易情绪化,往往成为非理性评论的“策源地”。

其二,网民学历结构。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网民学历结构不是十分理想,初中学历网民约为 36.1%,所占比例最大,并且网民结构继续呈现低学历化发展态势,小学与初中学历水平的网民人数比重持续增加。学历层次偏低,往往会导致网络话题讨论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参与话题讨论的网民很难在深层次学理、事理上相互说服,这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因为互相难以说服而形成的情绪化甚至非理性的话语表达。

其三,网民职业结构。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目前最大的网民群体仍然是学生,占网民总体比重的 25.1%,其次是个体户与自由职业者,占 21.4%。同时,,与往年相比,无业下岗失业人员网民比重有所上升。在网络话题讨论中,无业下岗失业人员网民会由于生活境遇不佳进行情绪化的表达,在参与网民评论的过程中也更可能夹杂一些非理性因素,而学生网民一般缺乏对社会事件的正确判断,比较容易跟风进行非理性的话语表达。

网民所处的年龄阶段、学历结构、职业结构等因素,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网络话语方式。这些主体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非理性网络评论的产生,需要我们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


二、评论对象归因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形成,也与评论对象即网络话题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网络话题会形成不同性质的讨论方式,一般而言,专业话题会拥有相对严谨的理性讨论方式,而普通的社会话题则会由于话题内容本身与网民的关注度等原因,形成性质差异很大的讨论方式。非理性网民评论在社会话题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这与社会话题本身的特性有很大关系。

1. 敏感度高

互联网庞大的信息量决定了其信息呈现多元化态势,几乎无所不有。网民在使用互联网时,会自动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有些信息往往会自然吸引大量网民的注意力,即“敏感话题”。而当网民在评论这些话题时,理性思考则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带动,从而产生非理性因素。

一是事关网民切身利益的话题。老百姓最关注的还是和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经济问题,导致这类话题本身敏感度较高。例如部分地区在发布梯度电费政策时,引来了很多网友的无理指责。梯度电费本是经过慎重论证,有助于百姓合理用电与节省能源的有益政策,但在出台之初,却少有网民能理性思考。另外,像房价、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学校教育、食品安全等涉及到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备受瞩目,也是非理性评论的多发话题。

二是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不同寻常的社会事件一向是网民热衷的话题,虽然我国网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点正从单纯猎奇转化为人文关怀,但还是充斥着很多非理性因素。例如在 2014 年 3 月发生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绝大部分网民都能理性的表达同情与悲痛,充分展现了广大网民的人文精神。但也有少数人在事件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马航公司的员工,甚至提出“偿命”。无意义的指责与谩骂无益于事件解决,还会污染网络环境;三是政治领域问题。随着我国网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普通网民在政治领域的参与积极性也随之高涨,这也让政治领域问题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一方面网民通过对政治领域的关注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绪和力量,为国家政治建设提出了很多合理性意见。但另一方面,少数政治思想偏激,或者受到网络繁杂信息影响的网民,却在网络活动中表现出了许多非理性因素。

无论评论对象是新闻事件还是社会热点话题,其敏感度高低直接影响着网民的评论热情,决定网民话题讨论的热度。不过,热度较高的社会话题固然会提升网民的关注度,但是网民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会因为网民自身良莠不齐而导致网络话题议程设置的分散化,甚至会导致一些非理性评论的出现。总之,敏感度高的网络话题出现非理性网民评论的几率是比较高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现象往往就发生在高敏感度话题讨论中。

......................


第三章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特性分析.....................19

一、碎片化观照.......................19

1. 关注焦点碎片化.....................19

2. 碎片拼图式印象.......................20

第四章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负面影响.....................27

一、导致网络道德失范............................27

二、破坏网络传播环境..................28

三、助长非理性网络舆论...................30

四、催生网络暴力........................31

第五章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规制与应对..................35

一、技术:加强网络规范.....................35

1. 加强网络把关....................35

2. 健全后台管理..................36

3. 完善引导控制........................36


第五章 非理性网民评论的规制与应对


一、技术:加强网络规范

在技术层面,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管理模式或创新运行机制来进行网络规范,以达到规避非理性网民评论的作用,具体可以通过网络把关、后台管理与引导控制三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1. 加强网络把关

针对非理性网民评论,就需要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上对网民言论进行把关。网络把关是指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的过滤与筛选,根据把关的标准不同,需要过滤与筛选的内容也不同。

不同于传统大众传媒的信息把关,网络信息把关的难度大了很多。传统媒体的把关可以从信息选取、信息筛选、信息审查等多方面入手,严格控制了信息的传播。但在网络中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把关的有效性。加强网络信息把关只能从全网出发、整体入手,注重带有敏感词、关键词的信息内容,例如评论中的脏话字眼,通过剔除不文明用语可以净化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再分平台把关,按照不同性质的网络交流平台根据其特性设立把关系统,例如贴吧中的版主管理制,可有效控制未经证实的信息传播。要根据媒体自身的规范和价值判断来对内容进行取舍,该删帖时应果断删除,必要时,应按照规定对某些言语违背理性规范的网民执行禁言或屏蔽。在应对非理性网民评论时,直接的删除和屏蔽往往是规避其不良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


结语

网络打破了信息的壁垒,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媒体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接触均等化,让普通网民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纵观整个网络,非理性网民评论并不鲜见,很多网友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其中,视而不见和以暴制暴是大多数网民应对非理性网民评论的手段。无论我们在意或不在意,都不能否认,非理性网民评论为很多网民的上网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应对非理性网民评论,构建更美好的网络环境不仅是管理部门的责任,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网民的义务。

网民评论的本质是观点和意见,观点和意见是无法通过理性或者非理性来判断其是否正义,我们只能就它的影响好坏来进行讨论。因此,面对非理性网民评论,我们没有必要视之为大敌,也没有必要站在道德高地对其进行审判。阳光背后总有阴影,有理性就会存在非理性,即便有些评论过于情绪化、过于偏激化、过于极端化,但它也是社会现实在网络中的映射,是正常社会心理的集中反映,因此网理性网民评论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使一些普通大众的负面心理得到纾解。

综上可知,在面对非理性网民评论时,不仅要聚焦如何对其进行规避,还应该寻找其根源。对非理性网民评论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研究,由于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差异性,即便面对同一事件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会表现出明显的理性与非理性。对于那些非理性的网民,我们在考虑应对他们言论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留言背后的诉求与社会现实,通过化解社会矛盾、调节冲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倾听网民真实诉求,才会实现社会话语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和谐,消除非理性网民评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的社会,才能真正杜绝非理性网民评论,这样看来,消除非理性网民评论,要构建更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6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6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