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示范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技能学习成效之研究
1绪论
一般情况下,普通儿童在家中就可以学会诸多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他们在家中所习得的良好生活自理技能为其将来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适应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存在身心障碍的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来说,由于其自身在认知、动作或者是情绪行为方面存在的障碍,使得他们在学习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会面对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所造成的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不仅给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老师等日常生活的照顾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更严重降低了自闭症儿童自身维持生存,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的能力为其良好的社会适应做准备。而在目前在实际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关于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状况却并不一致。在实际生活中,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家长和教师几乎每天都在为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费心,所努力。
........
2文献回顾
2. 1视频示范教学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班杜拉认为人类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从观察学习的产生到动作展现,需要经历注意、保持、再生和动机四个过程。其中注意阶段主要受到行动本身的特异性、吸引力等特征、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的熟悉与相似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即示范者的特征越和观察者相似或者是被观察者所熟悉,或者榜样行为越生活化和实用性就越容易引起学习者观察行为,而视频示范教学就满足了这一点。Blythe A. Corbett (2005)提到我们所选择的视频大都是在自闭症儿童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下由自闭症儿童的同伴、家长与教师或者是自闭症儿童本人完成某种生活化、功能化的活动,这比较容易引起自闭症儿童的注意,促使其观察学习的发生此外,视频示范教学的呈现方式是通过电视机或电脑屏幕将学习内容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这有助于控制无关因素从而避免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过度选择。
2. 2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技能相关研究
所以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中都采用了应用行为分析方法(ABA)将整个的目标行为进行工作分析,从而将复杂的行为转化成连串小的行为步骤,也可根据步骤制定结构化的提示策略,然后采用小步子多重复的方式进行施教。台湾学者陈荣华(1992)也曾经提到对多重障碍和重度障碍学生而言,生活自理技能的教导成效依赖于如何运用工作分析法,将每一个技能细分为若干具体的行为步骤然后逐步教导也有许多研究中对工作分析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比如按执行顺序写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具体步骤,然后对学生分别在每项步骤上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比如:哪些是学生可以完全独立完成的,哪些是需要协助完成的。而在使用任务分析原则进行教学时的一个重点是先把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给学生,远比直接从步骤开始教起更为合适[27]。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再一次的评估。对于实在超出能力范围外的,不能开始就教难的,要从简单的可以的做到的开始。
3研究设计..........17
3.1研究流程..........173.2研究对象..........18
3.3 研究架构..........19
3.4实验设计..........22
3.5 研究工具..........23
3.6资料收集与分析25
4结果分析..........27
4.1受试者甲的生活自理技能教学效果分析..........27
4.2受试者乙生活自理技能学习成效分析..........34
4.3视频示范教学于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技能学习社会效度分析..........41
5 讨论..........45
5.1导致有些项目效果不佳的原因探讨..........45
5.2视频示范教学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技能上的实施原则..........46
5.3视频示范教学对于研究对象不适当行为的影响 ..........48
5讨论
5.1导致有些项目效果不佳的原因探讨
虽然在实验之前研究者通过观察、评估表以及访谈等对于研究对象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和评估,但是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受试者甲使用疾子、洗脸等活动步骤中对于受试者的精细动作有较高的要求,虽然根据受试者的实际情况已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如将疾子使用的是儿童筷子,洗手活动中换成小毛巾,将“疗”的动作转变为双手攥。但仍然是受到双手活动的限制在习得这些步骤时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而因为精细动作的限制使得研究对象难以很好习得和类化某些步骤。总体来看,本实验的类化期为评估4次,维持期评估3次,评估次数均相对较少。且从数据可知,尤其是在进入类化期的开始,由于环境不熟悉的影响,类化水平均较低,但是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类化水平也随之上升,但是由于观察时间和次数的限制,研究者并未看到其继续上升的状态。特别是在受试者乙的洗手活动中因为实验时间的限制,在干预期并未达到80%的预定水准就进入了类化期,这导致了该活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立即效果、类化与维持效果均比其他活动较差。
5. 2视频示范教学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技能上的实施原则
此外经过仔细分可知,在受试者甲三个活动中使用模子的技能是进行第一次实验后上升的情况最低,仅上升10%,而且在整个开始的前几天上升的速率最慢,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主要在于模子的使用是一个对受试者精细动作要求很高的动作,受实验对象精细动作能力的限制,所以在最开始时受试者的技能并未展现出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其中活动三洗脸的技能在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其学习的最好效果却反而不如前两项技能的习得和维持,原因在于在洗脸过程中的梓毛巾的部分,虽然根据受试者的实际情况已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如换成小小毛巾,将梓转变为双手攥。但仍然是受到双手活动的限制在习得这些步骤时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
6结论与建议
6. 1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视频示范教学对于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采用单一受试实验设计,以两名4岁多的中重度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目视分析和时间序列的C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这里针对前一部分对于数据结果的分析,对相关研究结论归纳如下:由图4-1和表4-1和4-2可知,在受试者甲三个主题活动中,从基线期进入干预期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两阶段的重叠百分比都为0,通过C统计的计算可知,主题活动一(洗脸)中A/B阶段间的C值为0.93,Z为3.64,主题活动二(使用筷子)中0.91, Z为3.55,主题活动三(刷牙)中C值为0.56,Z值为2.04,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由图4-2表4-3和4-4可在受试者乙三个主题活动中,从基线期进入干预期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两阶段的重叠百分比都为0,通过C统计的计算可知,主题活动一(如厕)中A/B阶段间的C值为0.92,Z为3.38,主题活动二(穿鞋子)中0.89,Z为3.60,主题活动三(洗手)中C值为0.90,Z值为3.40,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6. 2研究限制
关于任务分析中的步骤虽然尽量将任务分析做到了细致,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预想外的情况。比如:孩子在使用疾子时可以做到拇指与食指间放置筷子,然后通过疾子的分合来夹取食物,但是在夹和时无名指和小指却有轻度的分开协助筷子打开。这一行为虽然具有功能性,也符合任务分析表中的实施步骤,但是并不是很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而在本研究中为更好的采集数据,则按照任务分析表中的步骤进行了有效处理。但是这也确实是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7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