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和特征
1、社会公德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化会公德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递紀守法的社会公德。"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壮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文化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巧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综上所述,可对社会公德作如下界定: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规范。在我国,社会公德包括以下几方面基本内容:文明礼貌,指的是人与人么间以礼相待,举止文明,不仅亲朋好友之间要互相尊重,陌生人之间也要谦和有礼,避免言行粗鲁;助人为乐,指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在别人危难时,能及时施以援手;爱护公物,指在公共场合要爱护社会的公共财物,不得随意破坏,如不能在课桌上甜涂乱画,不能破坏街上的路灯、电话亭等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指每个公民都应该讲究公共卫生、保护公共环境,如不能随地吐疾及践踏草坪;遵纪守法,指每个公民既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合的有关规定,如在过马路时巧人要遵守交通法则,不能乱闯红绿灯。化会公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公共生活秩序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因而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狂会公德。
........................
(二)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助于提富公民的社会公德水平
公民的社会公德素养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通过社会公德教育并在践行壮会公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公德实践活动都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就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化会公德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对公民进行租会公德教育,有助于公民提高对化会公德内涵及意义的认知,从而树立明确的社会公德意识;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壮会公德实践活动,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更自觉地将社会公德认知转化为化会公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社会公德建设还包括营造良好的遵守化会公德的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强化公民的社会公德认知,使其更自觉地遵行社会公德规范。由此可见,社会公德建设是公民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无疑有助于大大提高全体国民的化会公德水平。
2、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人们就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否则公共生活将处于混乱之中,公民将难安居乐业,社会将难以稳定和谐,狂会文明也会遭受沖击。社会公德的作用就在于它作为一种道德约束为,"能调节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可以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纳入其调整的范围,可以深入到對: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就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德的这一作用。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使公民都注意通过社会公德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使公民都能按照社会公德规范调整自己的言行,并督促他人改正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就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文明礼貌、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如此,就能有效地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
二、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德意识淡薄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更偏重于私德,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阔如。"这是指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在家庭、朋友、师生、熟人等小范围中,还是"讲道德"的,所谓"尊老爱幼"、"为兄弟两肋插刀"等,都只是限于熟人圈子里一旦超出熟人圈子,人与人之间就变得冷漠起来,以至于对许多公众场合的文明公约熟视无睹或对陌生人的求救置若罔闻。这种情况现在当然有所改变,但公德意识淡薄仍表现得较为突出。
一是公共规范意识淡薄。公巧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没有一定的公共规则对公民的行为加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甜状态。当前,确有部分公民缺乏公共规范意识,总是有意或无意扰乱化会公共秩序,如随意插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机动车占人行道等。
二是公共财产意识淡薄。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公民滋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把私人财产看得十分重要,而对于公共财产,则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需要爱惜",甚至有意破坏。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厕所水龙头未关紧、名胜古迹遭人乱涂乱画、公共电话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公共安全意识淡薄。公共安全涉及到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我国特别重视对公共安全的宣传及治理,但取得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例如不少行人乱闯红绿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生命威胁;许多不良商家生产和销售不合格食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面对小偷在翻其他乘客的包,部分公民往往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殊不知放纵小偷的行为其实给自身也造成了安全隐患;面对某堅公共领域的突发事件,许多人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局挂起"的也态,等等。
........................
(二)我国社会公德问题的原因
我国公民在社会公德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觉的十六大、十三大和十八大都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国家通过取消农业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等一系列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也组织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的资料显示,目前,顶端1%的家庭占有我国三成以上的化会财富,而底端25%的家庭却只拥有一成的社会财富。该报告称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己达化73,这个数据远远超过了联合国设定0.4的国际警戒线,说明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相当悬殊的地步。
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不仅会造成狂会有效需求不足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会使大量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也理失衡,削弱牡会的凝聚为和向屯、力。社会成员身也和谐健康发展是狂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收入差距过大,无形中会在化会成员之间筑起一堵也灵的"围墙",使不同化会群体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困难,导致部分狂会成员滋生冷漠、不满、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加剧社会矛盾,扰乱狂会秩序,打破社会的和谐状态。如近年来在我国社会出现仇官、仇富也理,且具有一定普遍性。送种也理己给社会公德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当公交车售票员招呼乘客给孕妇让座时,有的乘客竟然厌恶地说:"挺着大肚子不在家待着,到处凑什么热闹"还有人甚至说:"有本事去打的啊,干嘛跟我们穷人抢座位"再如2009年发生的杭州飘车案和邓玉娇案。飘车案的审判结果出来后,不少媒体和网民把评论矛头直指"富二代",因为在他们眼中,有钱人家的子弟都是恶少。邓玉娇因过失杀害了政府官员,不少网民却把她看作是除暴安良的"女侠"、"女英雄",甚至认为死者死有余辜。2012年的一则新闻报道说朱某因对社会不满,带着仇富也理,在窃得财物之后为了泄愤,竟在被害人家中纵火达5起;另一起报道称某女因仇富,接连扎坏路边停放的几十辆车的轮胎。这些案例虽然各有其具体原因,但无疑与收入差距过大所导致的仇官仇富也理有密切联系。仇官仇富也理容易使人产生非理性情绪,从而让人难以对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作出客观判断;在这种也理的影响下,部分公民难免会出现违反社会公德、破坏巧会秩序的非理性行为。可见,狂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是公民社会公德问题的重要原因。
.......................
三、解决社会公德问题的对策.............20
(一)大力发展生产为,实现杜会公平正义..............20
1、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20
2、兼顾公平,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21
三、解决社会公德问题的对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及由必然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拙。"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状况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属于上层建筑,它最终是由化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较好较快发展能促进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水平,最根本的是大为发展经巧,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1)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全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
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居民收入的増加,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使得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伴随着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公民的心理也呈现出较为稳定健康的状态,于是公民在思想上更愿意接受并践行社会公德。例如,当公民整天为了生计到处奔波时,他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而忽视了让座的文明举动;如果他的生活条件得改善,每天不再为生活发愁,那么他待人的态度就会更亲切,给别人让座的化率会更高。
(2)扩大就业,不断提高公民收入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化会稳定的基础。扩大就业一方面能有效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公民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完善人格,进而促进化会公德建设。当前我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是导致公民社会公德问题的一个原因。一个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又没有经济来源的低素质者,只能通过打砸电话亭、路灯、垃圾桶等不道德行为来发泄自己必中长久来积存的怨气。如果该公民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他就不会因生存谓不到保障而随意损坏公共财物,以此发泄不满情绪。因此扩大就业、不断提高公民的收入水平对解决社会公德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
结论
树立的先进榜样只有宣传出去,才能有效地为他人知晓,才能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通过加大对公德榜样先进事例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公德影响力,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向先进人物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公民自觉参与到粗会公德的建设中来。其实在各个领域,都有一批全也全意投身公德事业的骨干分子,他们的感人事迹足以让全体社会成员心生敬佩之意。如河南省登封市原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任长霞,不仅在任职期间敬业奉献,忠诚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层破大案,还收养矿难遗孤、帮助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中国"首善"曹德巧从创业至今,从没有行贿过,他始终认为自己今天的成就是由于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及化会的帮助,所以他要怀着感恩的也回报狂会,自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累计个人捐款己达50亿元,而他却说自己做的只是"小善"。北大中文系教授、博±生导师孟二冬坚持不懈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在教育事业上,他呕心沥短暂七年,完成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在支援新疆教育事业时患食管恶性肿瘤,学校和老师多次劝其休息却被拒绝,孟先生最终倒在讲台上,胡锦涛同志曾称赞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如果把这些高尚的公德品质加以提炼和宣传,一定会触动更多公民,激发他们参与公德事业的热情,为我国的公德建设出一份力。
对公德榜样先进事例进斤宣传的方式有很多:一是可以通过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网络、电视、电台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榜样的公德模范事例,深入挖掘先进人物的思想内涵,使之形成一股思想洪流,流入人们的肉也深处;二是可通过举办颁奖会、报告会、图片展览会等方式集中宣传榜样的公德斤为,让他们的事例广为人知;三是可以把先进人物的事迹以传记的形式陈列在各学校、机关单位、公众场合的宣传栏上,让人们能在不经意间就接收到榜样的信息;四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这些公德榜样到学校、社区、村镇进行宣讲,通过主人公的口述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也,从而带动更多公民参与社会公德事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7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