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大学生择偶标准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北京市120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探索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9 13:59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择偶问题是男女双方人生的最重大的选择性问题之一,对于择偶问题的研究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择偶时十分的慎重,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出现。在以往的社会,婚姻并非一个人的私事,在择偶时男女双方往往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伴侣;但是在当今社会,择偶时可以更多的按照个人的意愿来选择伴侣。本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更加客观的对大学生的择偶标准进行研究。

人们的择偶行为是受道德、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所以择偶也是有选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择偶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现有的规范和社会心理必将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在选择另一半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又是如何形成他们的择偶标准的,成为一个需要被重视的热点问题。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择偶是其人身道路上必定会面对的问题,其择偶的标准研究也显得更加有意义。

本研究以大学生择偶为主题,以北京市八所高校,1004 份有效问卷资料为基础,利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择偶标准进行静态描述,同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 19.0 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而深度呈现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影响因素。

...................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文从社会热点现象出发,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和重要标准进行整体描述,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研究对象对自身理想配偶的描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进而对所研究对象择偶各属性及其相关关系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学界对择偶标准的研究一般是从整体上的描述、分析,以理论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在文章中提到的理论也都是泛泛而谈。理论视角的引入,为我们对择偶标准各属性和内在原因的探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释,深化了我们对理论的认识和运用。

(二)实践意义

择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建国六十多年,社会变迁使得我们的择偶标准一直在变化。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婚姻缔结、家庭建立的前提,而且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形式,择偶的顺利与满意与否又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同时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大学生既接受着高等教育,又是适婚青年,他们对择偶有其特殊的标准。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一)研究流程

本文研究大学生择偶问题的流程见图 2.1。

大学生择偶标准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北京市120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探索性研究

提出问题——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概念界定——确定研究内容,提出研究假设——分析理论,,确定理论框架——问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设计问卷内容,搜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资料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撰写论文,修订完善。

社会中看不到的影响力,总是会不自主的将社会中所具有的社会规范、社会心理、价值取向深深地刻在生活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身上,而不管其是否意识到,愿意不愿意。大学生生作为高学历青年的典型代表,对社会的认知有别于其他青年群体,其择偶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本文的立足点是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即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具体的择偶标准是什么,在择偶过程中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择偶是否存在教育、职业阶层、薪金收入等方面偏好以及模式选择。

............................


二、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本选题研究的重点是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找配偶时的择偶标准,深入挖掘性别、年龄、民族等因素与各标准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程度。

本选题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来探寻大学生择偶标准,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性别、年龄、家乡类别的大学生择偶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对比较的结果试图用择偶梯度理论进行解释。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聚焦整个大学生群体,即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涵盖了整个本科生群体,对大学生整体的综合研究,便于我们了解高知人群择偶标准的形成和变化过程,试图形成动态的过程解释大学生择偶标准不同的原因。

...........................


第三章  研究样本 ............. 11

一、概述 ........... 11

二、研究样本构成 .............. 11

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15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17

一、择偶标准的总体情况分析 .......... 17

二、择偶标准双变量分析 ............. 18

(一)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分析 ................... 18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35

一、结论与讨论 ............. 35

(一)结论 ............. 35

(二)讨论 ........................ 35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择偶标准的总体情况分析

表 4.1 为对各项择偶标准所作的统计显示,从总体上看研究对象在选择意中人时最为关注(均值大于 4)的是善待双方亲人(4.54)、孝敬双方父母(4.51)、对方有责任心(4.26)、对方的健康状况(4.19)、对方修养好(4.17)、对方有上进心(4.16)、对方善解人意(4.11)、对方有能力(4.06)、对方有发展潜力(4.05)、对方老实可靠(4.01)10 个项目,其中最为关注的是孝敬父母和善待双方亲人这两项,这两项是充分的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在择偶时是非常重要的。最不看重的是对方政治面貌(2.32)、是否是独生子女(2.50)以及海外关系(2.51)。下面我们以性别、学科类型、受教育程度、恋爱经历和家庭收入为自变量对各项具体标准作相关统计并用卡方检定和 F 检验判定其差异的显著性程度。

大学生择偶标准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北京市120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探索性研究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研究从社会热点现象出发,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内八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 1004 份有效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和重要标准进行整体描述,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条件的描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可以证明假设一,女生比男生更重视物质条件是成立的。假设二、不同学科类型的学生,择偶标准存在显著差异是成立的。假设三、随着年级的增加,越来越看重对方的发展潜力是成立的。假设四、恋爱经历对择偶标准有显著影响是不成立的。假设五、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对于对方经济条件要求越高是成立的。

本研究认为,全体大学生认为感情基础比物质条件更重要;更倾向于选择经济条件在中上等和一般条件的择偶对象;更倾向于选择门当户对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男性不比女性年龄小的择偶对象。

本研究同时证实,女性更加关注择偶对象的物质条件,女性不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高于男性,女性在社会政治条件、人品个性条件、相容互补条件的要求均高于男性。恋爱次数对于择偶标准的影响不是很大。单亲家庭的同学比非单亲家庭同学更看重择偶对象的社会政治条件。汉族比少数民族更看重感情,少数民族的同学比汉族同学更看重择偶对象的社会政治条件和物质条件。文科比理工科大学生更看重物质条件。城市化程度越高对于物质的要求越高。非单亲家庭更看重感情。男女双方都看重身体健康、性格、人品、上进心,不同的是男性更看重女性的外貌,女性更看重男性的能力。对于不同学科类型的人来说,理工科比文科更加看重外貌,文科比理工科更加看重能力。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