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8 11:25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这门通用的国际性语言,也经历了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越来越突显出英语在国际日益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英语早已成为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营理念,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家庭重要成员的高职教育,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强对外交流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却很难适应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面对这一挑战,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着力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鉴于此,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内容应该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和任务出发,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凸现职业性与实践性作为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公共英语教学已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自身素质的重要体现,更是会影响到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 由于受到本科教育的长期影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却并不尽人意,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孤立地位,其教学也仅仅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意义,教授内容过于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达到快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职业”意义,也未能有充分的体现,英语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脱节,无法有力体现出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致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对高职英语教学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在高职院校学与不学英语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教学开展费时且低效,学生的英语技能也没有明显提高,最终,导致社会各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技能不满度呈现上升趋势,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陷入教学课时逐渐被减的“窘境”。但是,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和国外企业的不断本土化,国际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能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沟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处理相关工作事务的能力。因此,英语综合应用技能就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其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开展职业英语教育的宗旨,而职业英语教学是把英语与职业紧密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顺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应试教育仍然是多数职业院校的必修课——公共英语所坚守的培养模式,与跨越式的专业课程改革速度相比,其教学改革速度明显滞后许多。目前,位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知名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许多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尚未起步或仍处于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分类指导等。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直接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当然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合当前各行业迫切需要的“技能型”或“应用型”人才。本论文试图通过研究,分析总结目前推行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将是今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对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进行依据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教学,调研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同类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英语乃至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

第二章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的依据分析

为了更有力地推动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步伐,必须对职业英语教学相关依据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本章通过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资料搜集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顺利进行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支持。

2.1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目标定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式和良好机遇。为了满足新时期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实现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教育部于 2009 年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这一纲领性文件对新时期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对 2000 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加具体化为“强调课程定位要突出培养职业能力,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所具备的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其次,还着重提出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兴趣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其就业竞争优势。此外,课程设置方面要强调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教学内容的自然衔接。这为高职英语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公共英语课程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与职业英语课程进行相互渗透和衔接,直至成功转型。 《基本要求》突出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应具备“职业性”和“实用性”特点,明确建议英语教学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强调语言教学应该与职业或专业有机渗透和结合,明确界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为高职院校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职业化方向,即推行职业英语教学,进一步突出英语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2.2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然而,,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相比本科教育而言,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都在开设公共英语课程,总的来说,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极大地阻碍了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导致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就业时缺乏社会竞争力,高职英语教学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因此,要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有改革才能有发展,而进行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无疑给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因为职业英语教学的初衷是实现学生职业发展,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和未来职业所需的语言技能(赵娜  2012)。 
........

第三章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调查与分析 .... 16 
3.1 调研结果统计和问题分析 ........ 16 
3.1.1 学生方面 ......... 16 
3.1.2  教师方面 ........ 21 
3.1.3  教学过程 ........ 23 
3.1.4  用人单位对职业英语学习需求调查 ...... 25 
3.2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7 
第四章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 30 
4.1  更新教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 ...... 30 
4.2 重构教学内容,按需施教 ........ 31
4.3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 35
4.4  推行多元评价,完善考评体系 ...... 39
4.5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充实师资配置 .... 41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44 
5.1  研究结论 ...... 44 
5.2 研究中的不足 .... 44 
5.3 启示及建议 ........ 45 

第四章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通过第三章关于职业英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有助于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到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更科学地定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水平。但是,成功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且复杂的工程,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尚且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本章就目前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期望能够有力地促进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步伐。 

4.1 更新教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

从 2000 年和 2009 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来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由“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已经逐步细化到了“侧重培养学生在职场或岗位工作环境下具体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听说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也更为明确。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领会国家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并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当中去,以便准确的定位职业英语教学目标。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如果教学理念落后,势必会导致职业英语教学目标有所偏离。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组织教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只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应用英语,即职业英语运用能力,职业化必将是今后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的趋势。教师应打破原来的“以应试为主,重视英语基础教学”教学局面,向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方向转变,尤其突出职场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岗位需求确定英语教学目标。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设计出发挥学生特长的教学任务,融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兴趣点,以工作过程引领教学任务,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大大地提高。另外,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的转化,充分意识到实施职业英语教学,教师的主体地位会发生改变,会由原来纯粹的领导者变成居于多重身份的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调控者和监督者。而角色的转变,也会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很多刚性的要求,如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职业英语教学特点的把握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等。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

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是深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仍旧沿用传统的本科英语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轻视技能提升。教师依然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宰地位,学生也仅仅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教学目标仅仅是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英语交际能力,也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用途何在。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略对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用英语解决涉外事务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善于用所掌握的英语技能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沟通和解决。另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需要进行的涉外事务日渐增多,因而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是愈来愈高,原有的传统公共英语教学已无法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交际的工具,而这也是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要求必备能力之一。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正是从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角度为出发点,将英语教学和学生未来职场相结合,充分体现其职业性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将英语学习、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英语学习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虽然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学校、教师和用人单位的通力协作,才能为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注入活力元素,彻底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各行业多要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