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后高校科技期刊的演化及其科技传播
第一章绪论
高校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与载体,可被认为是反射其所处社会情境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管窥当时时代与期刊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家科技政策的特点以及成就、发展标、侧重点等信息。与此同时,研究“文革”前后的高校科技期刊这一特殊期刊种群,将其还原到它们赖以存在的社会情境中去,也可探索构成当时社会情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等是如何影响高校科技期刊的演化与发展走向。本论文选题拟以“文革”前后这段具有连续性的历史时期为总背景,以高校科技期刊为载体,将纵向的历史变迁与横向的社会情境相结合,探讨“文革”前、中、后三段历史时期高校科技期刊相比于其他类型期刊发展、演化的总体特点,时代的特殊性与高校科技期刊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高校科技期刊在“文革”前后国家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中发挥的作用等问题。
........
2.1“文革”前期高校科技期刊调查统计
对有所趋缓,这也与当时中国期刊出版的整体态势有关。之前“大跃进”的1958年,期刊种数与总印数都高速增长,但“这种高速度增长,带有相当的盲目性。不少期刊质量很低,空话连篇,印刷粗糖”。但到了1959年,期刊的这种盲目发展势头开始趋缓。1960—1962年,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严重的困难时期,不少期刊难以维持。“1960年,我国的期刊从851种锐减为442种,几乎减少了一半;总印数从5. 28亿册减少到4.67亿册。这一年还停办了大量非正式期刊,以中央各部门的非正式期刊为例,从860种减到120种。1961年,全国的期刊种数又少了32种,总印数从1960年的4.67亿册锐减为2.32亿册,减少了一半还多。这一年可以说是期刊出版事业最困难的一年”[11]。1962年随着我国经济出现转机,期刊总数也开始逐渐增加,但总体规模已大不如从前。随后的1963—1965年,社会主义期刊事业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恢复时期”,期刊数量逐年稳定增长。
2.2“文革”前期高校科技期刊的定位:从事科研之园地
文革”之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第一个全国科技规划的制定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尤其是1954年国家科学形成“由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机构四个方面组成的科学技术系统”并以科学院为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的新建制,人们对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校科学研究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1953年9月,高等教育部召开综合大学会议,将综合大学定位为既是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科学研究机构,并指出综合性大学应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专门会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各个高等学校中的科研力量,占全国科学力量的绝大部分,必须在全国科学发展计划的指导之下,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并且大量地培养合乎现代化水平的科学和技术的新生力量。[15]”同时,针对当时科学研究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其指出必须打破这种“近视”的倾向,“在理论工作和技术工作之间,在长远需要和目前需要之间,分配的力量应该保持适苗的比例,并且形成正确的分工和合作,以免有所偏废……没有一定的理论科学的研究作基础,技术上就不可能有根本性质的进步和革新”.第三章“文革”时期(1966—1976年)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24
3.1“文革”时期高校科技期刊调查统计.......243.2“文革”时期高校科技期刊的定位:“三大革命”斗争之工具......34
3.3高校期刊史上罕见两校合刊的《清华北大理工学报》........36
3.4“文革”时期高校科技期刊传播的两大特色...........44
44第四章“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起步期(1977—1978年)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59
4.1“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起步期高校科技期刊调查统计.......59
4.2“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起步期高校科技期刊的定位:学术科研性刊物........64
4.3以“专”显优的《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6
4.4“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起步期:融冰复苏........69
结论.......70
第四章“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起步期(1977—1978年)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
4.1“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起步期高校科技期刊调查统计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文革”期间停滞的各项事业也开始逐步恢复。就编辑出版事业来说,1977年8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示要着手解决科研、教育的印刷出版问题,保证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刊物等的印刷出版。197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召开自然科学期刊工作座谈会,拟定1978年恢复和增加若干种学术刊物,陆续填补2多个学科的空白。3月18日至31曰,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1978年5月,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曲。“1978年12月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从而使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作为出版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期刊也经历了恢复、繁荣、发展阶段,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2“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起步期高校科技期刊的定位:学术科研性刊物
“文革”结束后,随着国家生产建设形势与经济的好转,教育科技文化政策随之得到调整:高校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978年3月18日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科技事业必不可少一部分的科技期刊也引起了党、国家、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技期刊出版界的重视,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制定各项规划纲要以恢复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1977年9月,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订了有关基础学科的发展规划和提出全国基础科学规划纲要(草案)。同月,全国科协召开座谈会,讨论了全国科协和各专门学会今后如何积极开展工作,以适应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11月,教育部在京召开高校应用科学和新技术的学科规划会议,制定了14门应用科学和新技术的学科规划草案。1978年1月,中国科学院召开自然科学期刊工作座谈会。1978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也在武汉召开,同时召开的学报工作座谈会及其在此次座谈会上制定的相关文件重新明确了高校学报的性质与任务,高校期刊编辑工作的具体方针和原则以及学报的领导和编辑部建设等问题........
结论
依托高等学校的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传播媒介种群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为我国科研院所、科学社团、高校三大科技期刊类型之一,在科学研究、教学育人、传承学术中一向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就期刊定位来说,“文革”前期,借助期刊发展的良好势头,高校科技期刊开始表现出按照高等教育和学术期刊发展规律演化的整体态势,该时期高校科技期刊以科学研究、基础理论探索等为重点,并在办刊中逐渐形成自身的学科优势特色;“文革”时期高校科技期刊卷入政治斗争,成为“三大革命”的工具,政治批斗气息挫伤了学术性,但仍不乏若干立足当时科技发展前沿的学术论文;“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起步期,高校科技期刊复归服务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理论探索的立场,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性质、任务、原则等问题。
.........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7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751.html